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房颤属于中医学中"心悸""胸痹"等范畴。樊瑞红主任从事心病科临床工作多年,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阴虚火旺、血瘀化热为本病基本病机,常从"虚""热""瘀"论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沈洪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病的基础,血瘀、邪毒相干为害,为本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进而提出从"虚""瘀""毒"三个方面论治本病,确立了益气化瘀解毒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病因病机有"风""火""痰""虚""瘀"五类。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受"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启发,认为无论虚实,肝风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主要病机,并将肝风分为虚肝风和实肝风两类。我们介绍了李教授从肝风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脉证标准和方剂化裁,并附医案和医案分析。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为"虚、湿、瘀、毒","虚"为本病之本,"湿、瘀、毒"为标,且"瘀、毒"病机贯穿本病始终,一般多从脾肾论治。王茂泓认为虚湿瘀毒的根本在于厥阴,基于对《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经典理论的理解,结合临床经验,从少阳论治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5.
张声生教授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脾胃亏虚的内在基础及气滞、血瘀、热毒等病理状态,提出了从"虚""瘀""毒"论治本病的观点,临证以健脾理气、化瘀解毒立法,采用"萎胃治疗方"治疗胃黏膜非典型增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刘中勇教授擅长治疗本病,认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主要从"浊""瘀""虚""郁"着手。认为虚是冠心病的始动因素,瘀与浊是冠心病形成的物质基础,郁在其加重和复发不可忽视。在冠心病的发展发展过程中,并非"虚""浊""瘀""郁"单独致病,往往是相互夹杂、相互影响。治疗需标本兼治,病证合参,中西结合,调平阴阳,从而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故本文从浊、瘀、虚、郁等方面阐述其治疗冠心病思路,并结合病案进一步佐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颜乾麟教授从虚阳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为虚阳上浮,故应以温潜法为主施治;治以羚羊角散加味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方等,配以"附子-羚羊角""肉桂(或桂枝)-怀牛膝""吴茱萸-白芍"药对。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范建民  姚福胜  田晶  张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9-1582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肝"与本病发展密切相关.依据"痰、瘀、郁"病机不同,将心胀分为初、中、后三期,以"益气养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总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络脉",累及脾肾,其发病与"虚"和"瘀"密切相关,"虚"为脾气亏虚、肾阴亏虚、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心阳虚衰;"瘀"为心脉瘀阻、痰瘀互结.临床选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滋膵通脉饮为主方,结合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心阳不振、心脉瘀阻等证,合方加减,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血尿酸增高导致关节组织尿酸盐沉积,从而引起关节红肿、剧痛难忍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急性期多"湿""浊""瘀",治疗多以清热除湿、活血泄浊为法;缓解期则多从"脾肾亏虚"论治。水肿病以"湿""浊""瘀"为主要病邪,《黄帝内经》治水三法,可谓水肿病基本治疗原则,究其根本,乃利水活血、泄化湿浊之法,此与痛风病机治法异曲同工。基于此法论治痛风病证疗效显著,故拟本篇予以探析,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阮士怡根据冠心病本虚标实交互为病的病机特点,认为本虚以脾肾亏虚为重,标实以痰瘀互结为重。临床论治冠心病时,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育心保脉治法,并注重心、脾、肾三脏同调,养心育心,同时顾及情志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无脉症"、"胸痹"、"心悸"等范畴,为老年人常见病.顾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大多数患者同时夹痰、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分两个类型进行治疗.对于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兼有痰瘀互结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参附细辛桂枝汤、温阳回脉汤加减;对于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夹痰夹瘀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缓等疾病,运用温阳育阴、益气活血的治法,四逆汤、生脉散温阳育阴益气活血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20,(4):374-377
总结李延萍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产后风湿基本病机乃气血亏虚,提出"益气补血"治则,以"产后风湿益气养血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痛风基本病机乃"脾肾亏虚,湿热浊瘀痹阻",属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法,自拟痛风灵、痛风安分别治疗急性期和缓解期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提出从湿论治、分期论治,急性期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迁延期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顽固性结缔组织病,认为需重视"毒""瘀"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合理运用解毒祛瘀法。李教授认为,脾胃虚弱在风湿病发生、发展、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风湿病在任何阶段的治疗均需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和脊柱强直的主要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学"骨痹""大偻""脊强"范畴论治。在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应用及临床实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病机以湿热瘀阻为标、肾督亏虚为本,其中肾虚是发病基础,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主要病理产物,而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基于此,提出湿热瘀阻证是病情处于转折阶段的重要证型,而清热利湿法应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基本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崔公让教授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濡养,复感外邪而致脉道闭塞,气血不畅引起发病。故治疗应从"虚"、"瘀"论治,以补气生血、活血化瘀为治疗总则。崔老运用通脉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梳理古代医家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认识,从"虚""瘀"方面入手,提出"因虚致瘀"理论。因虚而始作为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早期以脾气亏虚为主,后期伤及于心,禀赋不足、五脏柔弱皆可导致其发生;因虚致瘀贯穿疾病始终,"虚"为本,"瘀"为标,气血阴阳的亏虚皆可导致瘀血的形成,同时久虚入络又加重了病情的发生与发展。抓住糖尿病性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对中医临床诊治和有效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医学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其归属于"胁痛""积聚""黄疸"等疾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湿、热、瘀、虚所致。临床上多采用气血津液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为肝郁脾虚、肝肾亏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等证型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尚不足,对其辨证分型论治尚需进行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灵枢》第十卷记载"脉不通则血不流"脉道不通,血流不畅,瘀血阻脉,脉不舒张亦无收缩,这一理论恰恰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息息相关。在古代医学中,高血压病并无明确提出,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疾病,其眩晕一词始于《素问·至真大要论》,它指出"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后代医家受到广泛的影响,金·刘完素又提出"风火"立论,元·朱丹溪提出"无痰不做眩",明·张介宾指出"无虚不做眩"。而对古代著名医家的总结,以上医家认为多因风、痰、虚因素所致,而吾认为不论何因素,疾病发展中皆能致瘀,不论是否是单纯的血瘀体质,最终所致脉瘀致眩。"瘀"贯穿于其高血压的全过程。笔者对血瘀体质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论治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献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有丰富论述,包括从心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心肾不交论治、从心脾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现代医家认为其病位在肾,涉及心脾,认为该病本虚标实,除痰浊、瘀血外,浊毒也是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主题=中医"AND"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检索,共筛选出1845篇中医药治疗CAG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属于虚、瘀、毒3种证型的组方用药进行统计。结果:筛选出方剂37首,其中从虚论治18首,从瘀论治13首,从毒论治6首,共涉及中药120种。从虚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补气理气药、活血药、清热药、滋阴药、化湿药等;从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等;从毒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结论:在针对"虚、瘀、毒"三者不同病机的治疗中,以补虚药应用最为频繁,因此脾胃虚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