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对肩关节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采用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前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ASES评分和UCLA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两组患者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测定结果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肩关节镜手术较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及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效果。方法:依据是否联合PRP治疗将68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诊治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5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PRP治疗。测定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统计愈合率及再撕裂率。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研究组前屈、中立位外旋、外展90°内旋、外展90°外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及改良UCLA评分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研究组Constant-Murley评分及改良UCL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撕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撕裂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PRP联合治疗,可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降低再撕裂率,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运用经穴疏导推拿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机理。方法:64例关节镜下单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使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B组32例运用经穴疏导推拿配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各组均脱落2例。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el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UCLA疼痛项目B组评分较A组高;治疗6周后VAS评分、CMS和UCLA疼痛项目评分B组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CMS评分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穴疏导推拿对肩袖损伤患者缓解术后康复疼痛,恢复术后功能有明显效果,为中医推拿手法干预肩关节康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松解术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肩袖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臂丛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术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全部完成随访,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随访,最终观察组24例(n=24),对照组22例(n=22)。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UCL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VAS评分劣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手法松解术治疗慢性肩袖损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并且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肩袖损伤经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并比较小、中、大型撕裂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前后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针对不同撕裂程度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修复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筋外洗颗粒熏洗结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舒筋外洗颗粒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PORM)、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CLA)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治疗组患者UCLA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外洗颗粒熏洗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可明显减轻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关节粘连及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上随访2010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明显脂肪浸润的大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41例,按脂肪浸润程度分为无明显脂肪浸润组25例、明显脂肪浸润组16例。关节镜下双排重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全层再撕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有明显影响,在发生脂肪浸润不明显之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肩袖损伤患者38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9例,给予对照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UCLS肩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UCLA肩关节评分显著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与VAS评分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肩袖损伤给予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与病症复发等的发生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合谷刺配合电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定位激痛点,然后采用合谷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87.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合谷刺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疼痛及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讨全肩关节镜与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的肩袖损伤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肩关节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ASE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肩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B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温针灸肩三针,以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和Constant-Murel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肩活动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ESE、UCLA和Constant-Murely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在各项总分评分上,B组评分较A组高,但在UCLA评分中的功能项目,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疼痛项目上,B组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肩三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肩袖损伤患者的术后恢复,尤其是缓解术后疼痛,为以后临床肩关节康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64-2566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中药定向透药结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肩袖修复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87例肩袖损伤并行肩袖修复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舒筋活血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d,并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1 d比较,术后3~7 d两组静止相和活动相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术后3 d两组静止相和活动相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观察组静止相和活动相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明显升高(P0.01),前屈上举、体侧外旋活动度明显增大(P0.05或P0.01),体侧内旋达到脊柱高度明显提高,但两组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及13.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中药定向透药结合氟比洛芬酯治疗肩袖修复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火灸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中改善肩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肩袖损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两组均在相应时期给予阶段性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训练前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肩,每天2次,连续14天;观察组采用雷火灸替代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连续14天。通过UCLA、Constant-Murley、NRS疼痛评分量表在患者出院当天及出院后3、6个月进行随访和评分,评估两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关节UCLA评分、Constant-Murley疼痛评分、N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在基础康复训练中结合雷火灸,能明显减轻疼痛、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续筋接骨液内服治疗NeerⅡ期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续筋接骨液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ROM评分及UCLA评分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OM评分及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联合续筋接骨液内服治疗NeerⅡ期肩袖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锻炼用于肩袖损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共收集肩袖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联合康复锻炼组和康复锻炼组,每组30例。康复锻炼组单纯进行康复锻炼治疗;电针联合康复锻炼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行电针治疗,取穴为肩前、肩髃、肩髎,每次3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肩疼痛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肩功能。并对2组患者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0±0.74)分,(7.97±0.67)分,t=-0.183,P=0.856;(48.13±3.35)分,(48.23±4.99)分,t=0.091,P=0.928];治疗12周后,电针联合康复锻炼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康复锻炼组[(2.13±0.90)分,(3.20±0.66)分,t=5.224,P=0.000],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康复锻炼组[(88.27±2.61)分,(82.23±3.54)分,t=-7.512,P=0.000]。结论: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将电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与单纯进行康复锻炼相比,更有利于患肩疼痛的缓解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点按颈肩穴对原发性冻结肩疼痛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观察组给予点按颈肩穴。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评分(UCLA),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UCLA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CL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按颈肩穴对原发性冻结肩疼痛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的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120例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40例。电针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穴位取患侧肩贞、肩髎、肩髃、天宗、肩前、臂臑,其中肩髎与肩髃、肩贞与天宗连接韩氏电针仪;康复组仅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包括肩胛骨松动、静态关节松动及动态关节松动;针康组采用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通过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定、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有下降、UCLA评分均有上升、ROM均有提高(均P0.05);针康组治疗后VAS评分、UCLA评分、ROM较电针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在VAS、UCLA评分改善方面,电针组治疗后优于康复组(均P0.05);在ROM改善方面,康复组治疗后优于电针组(均P0.05)。各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改善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优于单纯电针及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冲击波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UCL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比单纯针刺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浮针配合物理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经过2周治疗,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试验组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和物理疗法均对肩袖损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浮针联合物理疗法在缓解疼痛以及肩关节整体恢复上疗效更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35例肩关节疼痛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术后除对患者行常规护理外,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分标准(UCLA)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34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功能呈持续好转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系统的功能锻炼计划,早期进行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是肩关节镜手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