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以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以骨骼肌为多发,触发点的存在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按压时可产生局部疼痛和牵涉痛,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不舒、颈肩部疼痛、运动软弱无力或受限。而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易导致失眠、劳累,从而诱发骨、关节、肌肉症状,可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笔者采用针药联合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更年期MP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触发点疗法因其操作安全简单,疗效佳已被医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近年来针刺触发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文献,运用文献整理法,总结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相关中西医致病的机理以求能达到更好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探究临床常见的特色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疗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与普通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4.19%,研究组是93.5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在疼痛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效果,其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卓妍  许磊  刘诗若  黄玉  殷继超 《中国针灸》2023,(12):1370-1372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引起颈肩部慢性疼痛的常见病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僵硬、压痛、牵涉痛及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MPS多采取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多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简称触发点)是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2-3]证实,针对触发点的治疗能使骨骼肌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5.
洪伟 《江西中医药》2006,37(8):44-44
上世纪80年代始,欧美逐渐将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结于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 point)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这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骨骼肌内张力带形成触发点,继而造成肌肉长期的肌力不平衡,而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笔者近两年将此概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治疗56例此类病人,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谢晓银  乔海法 《陕西中医》2021,(9):1264-1266
阿是穴是中医传统特殊穴位,临床上将其应用于治疗各种痛症。肌筋膜触发点相关理论是目前诊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重要依据,因针对肌筋膜触发点(MTrPs)治疗简单、高效,故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现主要针对阿是穴和MTrPs两者的定位方法、病理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将其正确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且对针灸的靶向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治疗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针刺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以及2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优于替扎尼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对股内侧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MTrP)模型大鼠肌组织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多卡因组、针刀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触发点肌组织内乙酰胆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触发点肌组织内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针刀组和利多卡因组触发点肌组织内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针刀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可降低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处肌组织的乙酰胆碱含量,这可能是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超声回声特征,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缓解运动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超声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超声回声特征,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经验组行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一共接受3次治疗。结果超声组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1个月后、疗程结束3月后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回声分值较第1次治疗前均升高(P<0.05),第1次治疗后与第1次治疗前的回声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1月后、疗程结束3个月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并且超声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经验组(均P<0.05);治疗后各阶段VAS评分与MTrPs回声分值均呈正相关。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可有效缓解运动性疼痛,超声与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相结合可优化其疗效并予以客观评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光明中医》2023,(10):1939-1942
目的 观察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  相似文献   

11.
阿是穴是中医重要传统特殊穴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痛症;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及技术是当前诊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因其临床实践简单、有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研究广泛。从概念、取穴方法、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模型鼠股内侧肌触发点能量代谢(腺苷酸、乳酸)的含量以及针刀干预后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触发点大鼠模型,通过电生理观察大鼠触发点病理学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观察触发点部腺苷酸、乳酸表达情况,进而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腺苷酸含量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针刀治疗3次后,针刀组的腺苷酸含量升高,乳酸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可能通过松解活化触发点来增加局部腺苷酸的释放,抑制乳酸分泌,从而改善肌肉的持续收缩状态,减少代谢产物的蓄积,以打破恶性循环,最终达到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局部条索状结节或用力按压可引起局部或远处牵涉痛的局部区域用小针刀排刺4~8个点做切割松解,对照组取华佗夹脊、大肠俞、肾俞(双)、殷门、秩边、环跳、阳陵泉及委中(患侧)、阿是穴等穴位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小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以慢性肌肉疼痛且伴有1个或多个触发点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软组织风湿病,是原发于肌肉、筋膜等结缔组织并以疼痛为特征的症候群[1],常累及颈肩、腰背及关节周围,是临床常见病证。目前,中医外治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针刺、艾灸、推拿及拔罐等,但存在治疗周期长,远期疗效欠佳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触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探讨套针新型浮针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诊治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技术结合触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运用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触发点;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腧穴穴位进行针刺。两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后,WOMAC评分中的疼痛、僵硬、近期日常生活质量评分与传统针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膝关节周围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有效缓解疼痛、晨僵等不适,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结论: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促进膝关节周围力学平衡,降低肌组织张力,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肌筋膜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dromes,MPS)是以慢性肌肉疼痛且伴有一个或多个触发点(trigger ponits,Trps)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软组织风湿病,也称肌筋膜触发点痛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痹证"之"筋痹"范畴。随着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MPS成为引起神经肌肉骨骼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已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治疗该病手段多样化,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现就近年来有关MPS中西医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腰臀肌筋膜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上世纪80年代始,欧美逐渐将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结于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point)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远离痛点方向平刺(15°),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之按压力量,每一次试验前后,试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试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订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对肌筋膜疼痛之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完全缓解率增加。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之总有效率均相同,可达100%。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平均减分率仅略为增加。3种针刺时间比较,疼痛缓解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得宜,针刺5min即有很好的疼痛缓解效果;针刺时间延长,疼痛再缓解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和触发点局部组织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注射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8周。注射组、针刀组进行相应方法干预。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触发点局部肌肉组织5-HT、NE的含量,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局部组织5-HT、NE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大鼠血清和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组大鼠血清5-HT、NE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局部肌肉组织5-HT含量与之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NE含量显著下降(P0.05);针刀组大鼠血清和局部肌肉组织5-HT、NE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和局部组织5-HT、NE含量比正常大鼠显著升高,针刀干预可以降低血清和局部组织5-HT、NE含量,注射利多卡因可以降低血清NE、5-HT及局部组织NE含量;针刀及利多卡因注射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局部组织5-HT、NE含量有关;且针刀对于局部组织5-HT的调节作用优于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理疗,比较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LD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