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癫病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癫病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以头面部膀胱经、胆经、督脉的腧穴为主;远道取穴则特别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且常常针灸并用,对个别症状还重用灸法,同时,刺络放血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腰痛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腰痛通常选用膀胱经腧穴和辨证选穴相结合的方法,且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治疗采用针刺和多部位刺络放血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灸甲乙经》中处方用穴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灸甲乙经》(下面简称《甲乙经》)中多为单穴处方,文中从腧穴的发现形式、配穴理论的发展及实用性分析了单穴处方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病变部位的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是《甲乙经》中临证选穴的主要规律,并重视特定穴的应用,其理论根源是《内经》中已有记载的腧穴理论和经络理论;临床辨证分类细致,强调辨证选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痔疮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6年—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痔疮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痔疮的腧穴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痔疮选取腧穴主要为承山、长强、二白、会阳、大肠俞和次髎;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背腰部(含骶部和臀部)和下肢部。结论:针灸对减轻痔疮疼痛和出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针灸治疗痔疮取穴遵循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端取穴、邻近取穴和随症取穴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咳嗽的古代文献,探讨针灸治疗咳嗽的规律。方法手工检索《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所收录的清代及清代以前的针灸治疗咳嗽的条文,检索词为咳、嗽、咳嗽、上气、咳逆、逆气、喘嗽。结果共检索到古代文献159条,涉及91穴,397穴次;灸法38条,刺法(含放血)5条,针灸并用7条。结论古代医家循经取穴主要集中于肺经、心经、肾经、肝经、任脉;分部取穴以胸背部腧穴选用较多;输穴、合穴、经穴、背俞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使用频繁;治疗方法以灸法为主,亦可刺血。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甲乙经》治疗本病共涉及60个腧穴总计66穴次;其中,未明确指出腧穴名称的治疗条文中共涉及11条经脉总计23经次;既未说明所选腧穴,又未标出涉及经脉的治疗条文中共涉及3个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灸甲乙经》的针刺处方和腧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搜寻查阅《针灸甲乙经》中针刺处方的内容并构建《针灸甲乙经》针刺处方及腧穴配伍规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高频腧穴、特定穴使用、取穴部位、选穴归经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针刺处方共869则,分为单穴和多穴处方,以十二正经五腧穴的使用频次最高;取穴部位多为四肢;在归经统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膀胱经(17.89%);挖掘得到关联穴位组合13条;高频穴位聚类分析得到4类穴位。结论:《针灸甲乙经》针刺处方多为单穴处方,取穴多为四肢部穴位,足太阳膀胱经选穴最多,表明其擅长运用单穴治疗人体各类疾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针刺办法,该书处方取穴精简、配伍精妙,其学术思想对指导后代医家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阿是取穴法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剑 《中国针灸》2013,33(2):165-167
梳理阿是穴理论源流,认为阿是穴本质上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此法导源于《内经》,是早期的主要取穴方法,与《内经》的腧穴形态相应,通过切诊揣度以取穴.这一取穴法可以广泛适用于腧穴的临床定位,而且阿是之法亦不局限于局部压痛.《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在腧穴归经的背景下,渐渐演变为与经穴、奇穴平行的类穴.这一过程造成了临床取穴方法的变异:经穴、奇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取穴,阿是穴则以寻按揣穴法定位,分类之后的取穴方法渐渐背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索古医籍中针灸治疗瘿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取穴规律。方法:确立瘿病的相关检索词,依据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的文献条目构建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考察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腧穴和经脉使用频次、腧穴间配伍规律、特定穴使用情况及腧穴分布情况。结果:古代治疗瘿病以近部选穴为主,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腧穴为天突、肩髃、气舍、天府、臑会,使用频次靠前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任脉、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腧穴间配伍形式包括局部配穴、本经配穴及同名经配穴,以局部配穴为主,选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选用腧穴多位于颈项部和上肢部。结论:古代治疗瘿病注重近部选穴,多取循经颈部经脉上腧穴,腧穴间配伍以局部配穴为主,多使用交会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颈项部和上肢部,可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崩漏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崩漏的腧穴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崩漏选取腧穴主要为三阴交、隐白、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太冲;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和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上针灸治疗崩漏,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属于足太阴脾经和任脉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特定穴,从而使所选腧穴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为了更好地研究《针灸甲乙经》对于牙痛这一口腔疾患的诊疗方法和针灸选穴治疗规律,通过计算机检索对《针灸甲乙经》原文中关于“齿痛”“龋齿”“龋痛”“齿”的条文进行梳理分析,对牙痛诊治原则、循经取穴、分部取穴和针灸疗法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拓展针灸治疗牙痛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58-959
对《针灸甲乙经》中《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和《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两篇中针对热病的取穴、配穴规律进行了探讨。发现《针灸甲乙经》中六经受病取穴以五十九刺、督脉穴位独取和六经辨证取穴为主;五脏传病取穴则以特定穴和膀胱经腧穴为主。以求对热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相关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总结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Pubmed 1960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有关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总结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17篇,涉及腧穴159个。头针的运动区、四神针、平衡区及体针中的百会、足三里、合谷、曲池、阳陵泉等穴使用频次较高;腧穴主要集中在头部;辨证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和头部功能区的选用;督脉、膀胱经、胃经、胆经等阳经的腧穴选用较多;特定穴频次占优势,以交会穴、合穴、原穴最多。结论:针灸治疗脑瘫以头针结合体针为主,以局部取穴为基础,重视阳经腧穴及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3年2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相关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特定穴应用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125篇,用穴115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夹脊穴、大椎、肾俞、命门、腰阳关、至阳、脊中、身柱、腰俞、中枢;使用腧穴数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是督脉;分部取穴主要以背腰部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依次是五输穴及背俞穴。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注重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但遵循辨证取穴之临床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针灸甲乙经》中论述心痛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心痛选穴时,谨遵《黄帝内经》学术思想,采用循经远取的取穴方法,特别是注重特定穴的运用。处方用穴讲究配伍以提高疗效,治疗过程中多采用针法,且辅以放血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选取腧穴主要为合谷、内关、三阴交、外关、肩髃、曲池、手三里、阳陵泉、尺泽和足三里,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下肢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主要是五输穴、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重视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应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肢体痉挛性瘫痪所在部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坚持辨证论治选穴配方,重视特定穴,从而发挥所选腧穴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帝针灸甲乙经》论治妇科疾病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第十二卷“妇人杂病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症状和治法,其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妇人重身九月而痦的道理,怀妊的脉象、产后热病预后的诊察;二是妇人杂病的不同症状和腧穴主治。前者按内容先后分别见于《素问》第47篇、40篇、18篇、28篇,其论述精当,易于理解。后者系已佚《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内容,其论以穴统病,对于所述腧穴主治妇人病范围起到了概括作用。但在临床使用中,欲知《甲乙经》中是如何取穴治疗的,恐非一目了然。为使《甲乙经》论治妇人病的经验能够方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现代临床文献的经穴选用规律。方法:对1982至2014年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符合针刺或针刺配合其他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5篇,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三阴交、脾俞和天枢是最常用腧穴,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选取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胸腹部和背腰部。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选穴规律有着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的特点,可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和严格筛选后,系统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 0"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选用腧穴66个,腧穴选用总频次为255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头面部及下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44. 71%(114/255)和24. 71%(63/255),特定穴占80. 3%(53/66)。结论针灸提供依据治疗月经性偏头痛重视局部取穴,适当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