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对皮肤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为后世医家提出的温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理论核心。叶天士首创的“卫气营血”理论使温病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温热论》对温病清晰地划分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明确地确立了治疗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系清代名医,温热大师。其所创的卫气营血论治体系“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高度概括了温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大法。本文仅就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用药上具有“透”“散”的特点浅析如下。 1 温邪在表,汗以散邪温邪在表,侵犯肺卫,叶氏多以“汗之”为手段,以达到解表散邪的目的。所用药物均属辛凉、微苦、味薄之类,如连翘、薄荷、牛蒡子辛凉质轻,合以香豉增其解表散邪之力,佐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叶天士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病变从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  相似文献   

4.
“引邪入内”析童刘章(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永康321300)1“引邪入内”说温病的治疗,多宗叶天士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倘有违此原则,比如邪未入营血而用清营凉血药,恐有“引邪入里之弊”。此说...  相似文献   

5.
高雅  郑春燕  田丽 《中医研究》2010,23(8):60-62
叶氏《温热论》曰:“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以下简称“叶法”)长期以来该法则对温病卫气营血4期的辨治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尤其对小儿外感热病的临证给予了颇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并相应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影响较大。拙文在此试就叶氏卫气营血治则中有关“清气”之治则,略陈以下管见。一、叶氏“清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叶氏所论温病,就其病程阶段或证候类型而言,有卫、气、营、血之分。温病气分  相似文献   

7.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的“斑疹”,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可大体总结为清营养血法、凉血散血法和透热转气法,其中尤以透热转气法最有效,而透热转气法祛邪又以“透”为关键,将其向外延伸,可归纳为宣透法,凉透法,养透法。本文从上述“三透法”结合历代医家观点,试述“透”在透热转气法治疗斑疹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为温病卫气营血证的治疗提出了根本大法,实为治疗外感温热病之圭臬。然其言简、其意奥,尤以“汗之可也”颇令人费解,初学者往往难尽这其意。本文力图详尽阐明卫分之大法,以  相似文献   

10.
<正> 1.《温热论》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在温病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温热论》是叶天士的代表作。其主要学术成就涉及到温病学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阐述了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叶氏明确提出了“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要原因,从而突破了“伏寒化温”的范围;概括新感温病(主要指风温)感传途径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特别是提出了“逆传心包”的理论,对温病危急重症的治疗独辟蹊径,对于完善温病学理论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②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叶氏指出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传变层次和规律,并据此确立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谓:“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相似文献   

12.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气,一阴一阳,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张氏医通》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可见,气起着主导作用.气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的运行异常.  相似文献   

13.
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我见010000内蒙古医学院李瑞叶天上在《外感温热论》中指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  相似文献   

14.
清营汤透热转气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营汤透热转气小议浙江省余杭市第一医院(311100)李永堂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选用生地黄、丹参、玄参、...  相似文献   

15.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辛温发汗之法,“汗之”不是治疗方法,而是通过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到气才可清气”不仅是治疗气分证的原则,而且指出清气不宜过早。“透热转气”的用药,随造成气机郁滞的原因而异,不仅局限于银花、连翘、竹叶三药,但其目的都是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入营之邪即可外达,转出气分而解。“凉血散血”是指凉血养阴,活血散瘀,该治法具有清、养、散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温病大师叶天士阐发温热病邪传变规律。他既奠定了温热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又充实了《内经》营、卫、气、血的生理、病理概念,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在教学,临床实践中,对此略有领悟,本文仅就“到气才可清气”鄙陈管见如下。一、到气之“气”的概念《内经》中“气”的含义系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初物质,对于人之生理既是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的产物,总之皆以物质与功能而命之。叶氏《温热论》  相似文献   

17.
“散血”,始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在第8条温病治则中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长期以来,大凡言“散血”,皆谓“活血化瘀”。笔者认为,此释有失叶氏原意之处,很有必要予以澄清。众所周知,外感温热病的传变是从表入里,由浅及深,依次分成卫气营血四期,每期各具特点,病证治法迥别。营热炽盛则内传血分,气分热盛也可直接入于血分。邪入血分基本病机有三:一则热盛化火  相似文献   

18.
任红艳 《光明中医》2008,23(8):1096-1097
中庸之道乃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理学”的核心,中华文化中各个部分核心的,总括。那么身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学,其体系当中无疑会有中庸思想的存在及运用。故而本文就叶天士“卫气营血”治法,即“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从卫、气、营、血依次论述其中所包含的中庸之道,以揭示中医学通过调节机体,使其达到自我和谐而稳定发展之祛邪勿伤正的中医学治疗疾病之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叶香岩卫气营血治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辛温发汗之法,“汗之”不是治疗方法,而是通过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到气才可清气”不仅是治疗气分证的原则,而且指出清气不宜过早。“透热转气”的用药,随造成气机郁滞的原因而异,不仅局限于银花、连翘、竹叶三药,但其目的都是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入营之邪即可外迭。转出气分而解。“凉血散血”是指凉血养阴,活血散瘀,该治法具有清、养、散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提出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动血耗血,直须凉血散血”(以下简称“叶法”),长期以来,对温病卫气营血四期的治疗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患者的病情仍得不到控制,说明叶法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l叶法含义分析“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是叶氏治疗卫分、气分证之大法。其意为温邪在卫表,用辛凉轻透之品微取其汗,宣肺透邪外出;邪入气分,表证已解,里热炽盛,用辛寒清气之品,透邪外达。在《温病学》五版教材里,将风温、湿温、暑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