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身体和精神均有关系,对其进行调整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包括"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可以由心出发,从调整心的气血及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入手,通过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方法与中医药的干预,使人的身心状态和谐,而达到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Sub 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1].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康与外界环境和体质、精神心理因素、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单纯采取某一干预方案往往效果不明显,综合干预则是摆脱亚健康状态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有独特的优势,在药物干预方面有专方专药和经方时方,也有专家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复杂表现进行辨证用药干预;针灸和推拿按摩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中;此外,还有太极拳健身等手段的运用以及这些干预手段的联合运用,这些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效果并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体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的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翠茹  张金喜 《河北中医》2009,31(5):773-77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医学界日渐重视的研究热点。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和灰色状态。当前,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中医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亚健康状态有症无病,没有特异性病理机变可究,因而目前西医学在临床干预上缺乏有效药物和手段。中医药依据辨证论治的特色,据症察机,辨机确证,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及中医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状态是临床常见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本文分述了这一状态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防治思路以及基本防治措施;强调了调养精神情志、注意饮食宜忌、保养真精、劳逸结合、健身运动和必要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态睡眠障碍是由非器质性病变继发的睡眠障碍,故其成因较为复杂,且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睡后易醒等.亚健康态失眠主观症状虽轻重不一,但都对亚健康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且它是临界于病态失眠之前的一个特殊状态,若干预及时则可转为健康状态,若干预不及时则会向失眠状态转归.现代医药常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易出现头晕、嗜睡、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且亚健康态不属于疾病状态,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无毒副作用非药物干预手段来干预亚健康态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易疲劳、活力减退和免疫力低下等,被认为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药在亚健康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中医药膳理论的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干预的探讨,认为中医药膳疗法是中医药干预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的优点成为干预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最佳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在干预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方案、疗效指标、疗效判定标准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从"主症"、"主证"限定研究对象,从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疗效筛选性评价等方面开展亚健康中医药临床研究,旨在完善临床科研设计,提高亚健康临床试验质量和证据强度,有助于将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治疗和调整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具有独特优势和特点.以此为背景,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草药与中成药的应用、药膳和药浴等方面概述了亚健康的中医约干预方法.同时围绕亚健康的综合干预、重视亚健康个体的体质因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 《中医教育》2012,31(3):4-6
“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战略指导.山西中医学院把办学实践与贯彻《若干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准确把握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形成一些思路和创新,并付诸实践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斯洛伐克为地处欧洲内陆中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实行强制保险医疗制度。导致该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肺癌,近年来AD和高血压性心脏病致死率呈大幅度上升。斯洛伐克传统医学以顺势医学为主,目前中医及针灸尚未纳入医保。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及中药使用受限,使得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受到限制;未来希望通过中斯两国合作交流,促进中医药相关立法,加强中医药教育及民众普及,从而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皮肌炎近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肌炎是一种病因较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大,中医治疗皮肌炎日益引起关注。本文试从皮肌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型分布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多种中医药方法治疗皮肌炎的近况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the spirit of Central Committee about the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ian Chen Kai-Xian, from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de a wonderfu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global medicine. The report deeply elaborated on five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CM,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ntemporary medicin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CM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elt and Road.”  相似文献   

15.
王连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几十年,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结合古代医学对相关证候的论述,提出软坚解毒为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机郁滞,郁久化热,火热痰瘀互结、瘀久成积,积于脉络而引起,同时积而成块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产物。通过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提出软坚解毒、化痰祛瘀的治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用药由鳖甲、三棱、山楂、黄芩、松针、海藻等组成,其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从而验证了王连志教授提出以软坚解毒为主的治法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毛丽军  鲁喦  孙伟 《光明中医》2012,27(3):603-60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将6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辨证中药组给予辨证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并药随证变;西药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中药加西药组给予中药每日一剂及帕罗西汀每日一片,疗程6周,判定疗效。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相当,中药组与西药组治愈率相当,中西药组治愈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愈率相当。结论辨证使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帕罗西汀),且不良反应少。提示中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疑难疾病,本病以女性多见,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现根据女性生理周期,拟定中医周期疗法,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提出脂代谢紊乱在中医当属于三焦病范畴;三焦气化失司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病机;通利三焦法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治法等观点。在拓展高脂血症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何家鸣 《中医药学报》2012,40(4):141-144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介绍克罗恩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旨在为克罗恩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