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养血通络方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养血通络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经行不畅)、疼痛状况[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实验室检查指标(PGE_2、PGF_(2α)、NGF)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经行不畅积分和COX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PGE_2、PGF_(2α)、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PGE_2、PGF_(2α)、N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6/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养血通络方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血清PGE_2、PGF_(2α)、NGF表达,改善患者痛经等症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痛饮协定方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痛感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消痛饮协定方,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症候积分,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及血清缩宫素(OT)、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3.3%,与对照组77.8%相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及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RI值、PI值、A/B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OT、PGF2α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NO、PGE_2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拟消痛饮协定方利于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感,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与改善子宫微循环、抑制子宫收缩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将2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导入组和联合组各80例。在常规经期生理知识宣教基础上,艾灸组给予隔姜灸治疗,导入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联合组给予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3组均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并统计3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PGF_(2α)、PI和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PGE_2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艾灸组和导入组(P均0.05),艾灸组和导入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艾灸组和导入组(P0.05),艾灸组和导入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症候,治疗效果显著,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参考文献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组,分别给药6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其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2及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均可延长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潜伏时间,减少其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的疼痛反应,降低血清E_2、PGF_(2α)和TXB2的含量,有效升高血清PGE_2及6-Keto-PGF_(1α)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血清P含量较模型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化瘀止痛法的止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_2含量以及TXB2与6-Keto-PGF_(1α)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雌激素(E_2),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痛经宝颗粒,观察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E_2、孕激素(P)P、PGE_2、疼痛程度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均下降,P、PGE_2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较低,P、PGE_2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能够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升高P、PGE_2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联合针灸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3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痛经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EP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GE_2及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均<0. 05),且观察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5%(61/65),对照组为78. 46%(51/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月经期疼痛程度及缩短痛经持续时间,可能与明显调节血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补脾胃、调任脉"为法针刺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邢台市中医院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39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39例)。西药组患者痛经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3 d;针刺组患者经前3 d开始治疗,选择中脘、关元、归来、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太冲、内关、神门等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出组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PGF_(2α)、PGE_2水平,比较2组出组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CMSS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西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PGF_(2α)水平下降、PGE_2水平上升(P均0.05),针刺组治疗后PGF_(2α)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GE_2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4.7%(36/38),高于西药组的79.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补脾胃、调任脉"为法针刺治疗可改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GF_(2α)水平、升高PGE_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经止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月经前3d口服中药调经止痛方,每日1剂,连服7d;对照组服用萘普生片,中病即止,最多不超过5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连续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孕酮(P)降低,雌二醇(PGE_2)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和弓状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调经止痛方可明显降低血清PGF_2、P水平,升高PGE_2含量,并参与调节机体生殖内分泌水平趋于平衡,促进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PGE_2和PGF_2的影响。方法将24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敷脐组、温针组和联合组各61例,西药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敷脐组采用温经散寒行气止血中药敷脐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足三里穴治疗,联合组联合采用敷脐和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4组的痛经评分、VAS评分及PGE_2、PGF_(2α)、hs-CRP、IL-8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痛经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敷脐组和温针组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余3组(P均0.05)。治疗后4组PGF_2α、hs-CRP、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PGE_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敷脐组和温针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敷脐和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明显,二者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PGF_(2α)、hs-CRP、IL-8和TNF-α水平和升高PGE_2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予温通散神阙穴敷贴。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相关指标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PGF_(2α)及PGE_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OX-2、PGF_(2α)、PGF_(2α)/PGE_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PGE_2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PGE_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COX-2、PGF_(2α)、PGE_2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PGF_(2α)/PGE_2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IL-6及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E_2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E_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试验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检出异常。结论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E_2,降低COX-2、IL-6、TNF-α,调节前列腺素(降低PGF_(2α),升高PGE_2)水平等多靶点或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PD)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90例PD患者与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45例纳入研究。健康女性为A组,PD患者随机分为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不接受任何治疗,B组采用不含药膏的敷贴贴于神阙穴,C组采用含药膏的敷贴贴于神阙穴。观察首次敷贴前(t_0)、敷贴第1个周期结束次日晨(t_1)、敷贴第3个周期结束次日晨(t_2)3个时间点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和血浆人花生四烯酸(AA)、人前列腺素F_(2a)(PGF_(2a))、人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变化。结果 C组t_1、t_2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VI、VFI和AA、PGF_(2a)、PGE_2水平及t_2时间点CMSS持续时间评分与t_0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2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PI、VI、VFI和AA、PGF_(2a)、PGE_2水平与t_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评分,PI、RI、VI、VFI和AA、PGF_(2a)、PGE_2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1、t_2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PI、VI、VFI和AA、PGF_(2a)、PGE_2及t_2时间点CMSS持续时间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PD疼痛改善作用明显,可能是通过减少AA的生成、抑制PGF_(2a)表达,增加PGE_2含量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瑞玲 《新中医》2018,50(3):131-134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月经颜色紫暗及月经有血块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月经颜色紫暗及月经有血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RI及A/B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RI及A/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P-1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β-EP及PGE_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MCP-1、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β-EP、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MCP-1、HMGB1等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F_(2α)、PGE_2)、催产素(OT)影响。方法:对20例患者以化瘀止痛方(组成:五灵脂、三七、没药、木香、延胡索、乌药、白芍、浙贝母、猫爪草、甘草)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OT值。结果:患者治疗期间痛经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症状改善积分、痛经程度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与痛经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痛经其痛经程度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呈正相关;化瘀止痛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控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隔姜铺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腰骶部和下腹部隔姜铺灸,于月经前6 d开始,到经期第3天停止,1次/3 d;对照组于经期第1天开始服用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连服3 d。2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观察组子宫动脉PI、R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子宫动脉PI、RI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子宫动脉P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隔姜铺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片,作用机制可能与隔姜铺灸能改善患者子宫血流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颗粒联合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22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8例,痛经贴组56例,血府逐瘀组55例,西药对照组53例。痛经贴组在关元穴贴痛经贴,血府逐瘀组内服血府逐瘀颗粒,联合治疗组为痛经贴组与血府逐瘀组治疗叠加,西药对照组内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各组疗效、痛经症状评分、外周血血清PGE_2、PGF_(2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较其他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对外周血PGE_2、PGF_(2α)水平的影响优于其他治疗组(P0.01)。结论:痛经贴联合血府逐瘀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优于单用痛经贴或血府逐瘀颗粒,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PGE2、PGF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逐瘀温经汤配合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振腹组、中药加振腹组,每组25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痛经疼痛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_2)和前列腺素F_(2α)(PGF_(2α))水平。结果中药加振腹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振腹组,P 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其中中药加振腹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振腹组(P 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PGE_2和PGF_(2α)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加振腹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运用逐瘀温经汤配合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痛经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6):741-74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膈下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2例。两组均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关元穴、神阙穴、三阴交穴中药穴位帖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后使用PGF_(2α)水平、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行为疼痛测定表(BRS-6)、疼痛评定指数量表(PRI)、语言评价量表(VRS)、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VAS、BRS-6量表评分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RI情感项、感觉项及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治疗组的VRS、NRS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膈下逐瘀汤能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痛经症状,并降低PGF_(2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的实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药物组,贴敷组31例使用中药(制南星、三棱、莪术等)在中极、关元、气海穴处进行贴敷治疗;药物组30例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痛经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积分,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_(2α)(PGF_(2α))与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贴敷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1);贴敷组可明显升高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中PGE_2含量(P<0.01),明显降低外周血中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均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实证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选择治疗痛经常用的腧穴关元、次髎、三阴交对痛经大鼠进行简易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子宫组织PGE_2、PGF_(2α)的含量变化,推测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结果: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30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均显著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药组与穴位埋线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E_2含量明显升高,PGF_(2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拮抗缩宫素致大鼠实验性痛经,减少扭体次数,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升高子宫组织PGE_2含量,降低PGF_(2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E_2(PGE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腹痛改善状况,检测患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E2和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PGF_(2α)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GE2、PGF_(2α)及β-EP含量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通过调节子宫生殖内分泌系统,改善子宫功能活动和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