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易通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结合神经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艾灸百会穴,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I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C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综合量表问卷(GQOL-74)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CS和FM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CCS(6.05±1.54)分、FMA-B(12.50±2.12)分,对照组CCS(10.58±2.41)分、FMA-B(7.87±1.54)分,研究组CCS、FMA-B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7 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及1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QOL-74中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十宣放血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十宣点刺放血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疗程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量表(ND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量表(ND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宣放血结合针刺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实验组应用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中药、针灸、推拿治疗。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残障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言语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及表达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语言功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卒中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卒中康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C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判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自拟卒中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瘀通络熄风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67%、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效果。方法将2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活活动能力巴氏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血清因子的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腑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络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8例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对照组总有效率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指南给予西药及康复治疗,而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自拟滋阴养血舒筋汤、针灸及推拿的治疗,疗效判断指标包括随访期末死亡/残障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6个月随访期末,治疗组的死亡/残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30 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00)。治疗30 d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致残率,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的疗效及神经功能、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探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脂水平,实现良好预后,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驭气调神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驭气调神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40例采用驭气调神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施以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BI)评分变化情况。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驭气调神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