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牵推板法纠正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  付均如 《四川中医》2002,20(10):71-72
颈椎生理曲线的不连贯和椎体错缝,是引起颈椎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适度的纠正病变椎体的位置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关键。颈椎旋牵推板法是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予颈椎以适当拔伸、侧弯、旋转,并施行推板,以调整颈椎的位置和角度,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操作压力,使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空间位移量减小,椎体位置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提高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所谓“拔伸旋转推扳法”,是4个手法的组合手法。即拔伸法用于颈脊柱,旋转法用于颈椎椎体,推法应用于颈椎横突或棘突以及扳法用于颞颌部。一定要求四个手法同时用力,一气呵成才能完成手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这组手法应用得体,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多种疾病得到痊愈,如颈椎后关节紊乱、颈源性眩晕、颈椎间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冯氏坐位脊柱定点旋转法(以下简称冯氏手法)与中医传统侧卧不定点斜扳法(以下简称传统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2种方法对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的影响。方法接受冯氏手法治疗的患者72例(冯氏手法组)与接受传统斜扳法治疗的患者60例(传统斜扳法组)同期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2组均治疗1个疗程。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软件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值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治疗前后JOA腰痛疾患评分。结果冯氏手法组JOA腰痛疾患评分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斜扳法组,L5受累椎体人均治疗手法计次少于传统斜扳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氏手法组受累椎体L5病理性旋转位移值小于传统斜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变化与JOA腰痛疾患评分改善显著正相关。结论冯氏手法较传统斜扳法,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纠正受累椎体病理性位移方面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拔伸顶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颈椎曲度改变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拔伸顶推手法治疗)30例与对照组(常规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分别为(3.27±1.72)mm、(2.32±1.59)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拔伸顶推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对照手法,拔伸顶推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从而增强颈椎椎稳定性,加强远期疗效,减少颈椎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脊柱损伤性疾病整治手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本手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医正骨手法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学与生物力学原理,主要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疾病,手法以实用、显效、安全、病人无痛若为特点。手法含两大类:(1).脊柱或椎旁软组织炎变或痉挛及其神经、血管分布区域出现相应病症的手法:推散法,活筋松解法,理顺法,拿筋法,叩击法,传导法,反射法和调理法。(2).脊柱小关节错位及神经、血管分布区域出现病症的手法。颈椎旋转复位法,角度复位法,侧旋提推法,胸椎掌推法和膝顶法,腰椎斜搬法和旋转复位法,骶髂关节单髋过伸复位法和单髋过屈复位法,耻骨联合侧卧挤压法。本套手法具有客观指标作为定量标准,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手法利用生物力学原理来恢复原脊柱的内外平衡或加以消除炎症的措施。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手法解除肌痉挛,调理软组织,恢复关节运动而通调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旋扳法对"骨错缝"颈椎有限元模型应力作用的影响。方法:基于已经验证的,可靠、有效的正常人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研究平台,结合1例颈椎棘突偏歪的"骨错缝"颈椎病患者全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骨错缝"颈椎有限元模型。在正常人模型和"骨错缝"模型上加载相同的头颅质量载荷,观察对比两种模型颈椎应力的区别和差异;在"骨错缝"模型上加载采集的颈椎旋扳手法力学参数,模拟单侧颈椎旋扳法,观察模型骨性结构、小关节软骨和椎间盘等主要结构的应力特征和改变。结果:与正常模型比较,"骨错缝"模型增加了病理部位以下颈椎在椎体、椎弓根、小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病理颈椎的活动度改变明显,只在右侧弯时,颈椎各椎体之间活动度增大,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左旋转和右旋转时,颈椎各椎体之间活动度均明显减小;旋扳法加载瞬时,目标椎体及相邻上下棘突应力显著增大,颈椎左侧小关节应力下降,右侧小关节应力上升,目标椎体上位椎间盘的纤维环前部应力减小,后部应力略增大,但髓核应力减小,其下位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后部应力均明显增大。结论:颈椎旋扳法可以调整"骨错缝"模型骨性结构、小关节软骨和椎间盘的异常应力状态,降低目标椎体上位颈椎结构应力,但会增加目标椎体下位颈椎结构应力。  相似文献   

7.
颈部扳法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以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等.该法运用恰当,可收到显著效果.如手法运用有误,则会遗患病人.故要求医师应手法技巧性强,一直受广大临床医师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有三类:理筋类手法,主要有揉法、推法、按法、捏拿等,通过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功能;牵引类手法,如拔伸牵引、屈曲牵拉等,可以增加椎小关节间隙,调整移位,恢复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疼痛;整复类手法,如旋转复位法、颈部斜扳法、侧旋提推法等,可以纠正整复紊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笔者近年来用俯卧扳颈法和其他推拿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1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2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4例;年龄18~74岁;病程7天~18年;全部病例颈椎正侧位摄片,颈椎生理弧度变直57例,反弓34例,椎体  相似文献   

10.
颈椎旋转扳法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旋转扳法的机理及临床研究的分析,探讨该手法的临床应用,以期提高手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