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获得产高活性豆豉溶栓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方法:用紫外诱变得到突变株,观察诱变效应,筛选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HC值)的突变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酶活高的菌株.结果:紫外诱变得到2株HC比值大的菌落;当溶菌酶为100 mg·L~(-1),处理时间为45 min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时,效果最好;当PEG为40%时,原生质体融合率最大;最后筛选出酶活可达2 013 U·mL~(-1)的突变株.结论:通过紫外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高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茯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清乐  王秋颖  曾念开  王怀凯 《中草药》2006,37(11):1733-1735
原生质体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近30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比基因工程法和原生质体转化法简便易行,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法中细胞壁和交配系统对育种的障碍,实现种间、属间以至远缘的杂交。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是整套基因组连同细胞在内的其他组分一起融入另一细胞,就为遗传物质的充足和有效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且并不需要预先了解有关基因组或单个基因太多的具体细节,就能改变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获得新品种,甚至可以通过将几个优良品种的融合而将多种优良性状组合到单个菌株中,所以,这是一个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的育种方法[1],…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对人参黑斑菌、人参锈腐菌等人参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为人参病害生防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人参栽培土壤和菌剂产品中分离菌株;以人参致病菌为靶标,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拮抗菌;分别采用16S r DNA和28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人参栽培土壤中分离到66株菌,其中菌株X对人参致病菌表现较好抑菌活性;从商品化菌剂中分离出17株菌,其中菌株QM、BM2、HZ3、GG、HC和DD对人参致病菌表现较好抑菌活性。经鉴定,菌株X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QM、BM2和HZ3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GG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HC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DD为平展木霉(T.effusum)。结论:筛选出的7株拮抗菌对多种人参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菌株X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与菌株QM、BM2、HZ3、GG、HC和DD对应的商品化菌剂可用于人参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红天麻伴栽的蜜环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不同产区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的分离鉴定、蜜环菌菌株的生长特征比较及伴栽天麻实验,筛选出了1株适宜红天麻伴栽的高卢蜜环菌菌株。收集4个天麻产区伴栽天麻使用的菌材,分离菌材上的蜜环菌菌株(G、Y、S、H),采用形态学鉴定与系统发育树相结合的方法,对蜜环菌菌株进行鉴定,确定栽培天麻常用的蜜环菌菌株种类;基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对蜜环菌菌株蔗糖酶基因型进行鉴定,以确定蜜环菌菌株的基因型特征;通过对蜜环菌菌株菌索生长速度、直径、干重及多糖含量的测定确定蜜环菌菌株的生长特征;结合蜜环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蔗糖酶基因型特征,选择了2株不同的菌株进行天麻伴栽实验,测定天麻产量、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筛选出最适合红天麻伴栽的菌株。该研究发现4株蜜环菌菌株均为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同一蔗糖酶基因型的菌株G、H菌索总长度、生长速度、直径、分支数、干重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同一蔗糖酶基因型的菌株S、Y;分别使用菌株H、S伴栽天麻,发现使用生长速度更快、分支数更多的菌株H伴栽天麻的产量为6.528 kg·m-2、天麻素和对羟...  相似文献   

5.
刘学周  李绍宾  赵智灵  张连学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2):3332-3336
目的研究吉林产西洋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西洋参中共分离获得34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6株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3、B11、B17、B23、B24、F10,其中B3对7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10对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和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B3和F10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暗黄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结论西洋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西洋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蜜环菌生长特性的影响,为筛选耐高温的优良蜜环菌菌株提供指导。方法:以14株不同天麻产区的蜜环菌为实验材料,观察各蜜环菌菌株的生长特性并进行表型分类;采用rDNA-IGS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进一步确定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以23℃条件为对照(CK),30℃为高温胁迫,记录各菌株生长速度,生物量,菌索长度等指标。结果:14株蜜环菌均与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相近;但不同天麻产区的蜜环菌菌株生长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将14株蜜环菌分为Ⅳ个类群,其中生长状态:第Ⅰ类群第Ⅱ类群第Ⅲ类群第Ⅳ类群;高温胁迫后,各菌株对高温的耐受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菌索平均生长速度GZ16SX1GZ1;相对菌索长度GZ16SX1GZ3;相对生物量GZ16SX4GZ1HB1AH2;生长状态GZ16SX1GZ1。结论:高温胁迫下,GZ16在生长速度,相对菌索长度,相对生物量及生长状态等均最优,SX1,GZ1菌株次之。表明菌株GZ16,SX1,GZ1耐高温能力较强,且这3个菌株在正常温度下生长特性也优良,适宜全国主要天麻产区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蜜环菌生长的影响,为高海拔地区天麻种植选育耐低温的优良蜜环菌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天麻产区的24株蜜环菌为实验材料,采用rDNA-基因间隔区(IG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以23℃为对照(CK)、15℃为低温胁迫,利用赋值法综合评价各菌株生长速率、生物量、菌索长度,筛选耐低温的优良菌株,采用蒽酮硫酸法检测可溶性糖含量,利用SPSS 26.0分析低温胁迫可溶性糖含量与生长特性的相关性。结果:24株蜜环菌均与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亲缘关系较相近。低温胁迫后,各菌株的生物量、菌索长度、生长速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根据赋值法综合评价,有4株菌株的耐低温能力较强、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而对于低温较为敏感的菌株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生物量、菌索长度、生长速率呈强正相关。结论:高卢蜜环菌为天麻生产中常用伴生菌种,YN4、GZ7、GZ17、SX2菌株的耐低温能力较强,推测蜜环菌通过累积可溶性糖抵御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8.
人参可利用内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产人参Panax ginseng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人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人参中共分离获得133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4株对人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16、B25、B69和F32,其中B16、B25和B69对6种以上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32对菌核病菌、疫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它们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死谷芽孢杆菌和齿孢青霉。结论人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病原菌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人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9.
鲍氏针层孔菌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考察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鲍氏针层孔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摇瓶实验,对不同的碳源、氮源、接种量、起始pH 和温度进行筛选。结果:鲍氏针层孔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时,所需的最优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适宜的接种量、起始pH、温度分别为6%,6.0,28 ℃。结论:通过摇瓶实验获得的数据将为鲍氏针层孔菌工业化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近30年药用真菌针层孔菌在菌丝培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30年国内外有关针层孔菌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已有学者对针层孔菌的菌丝培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该真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且具有抗肿瘤、保护肝脏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针层孔菌是一种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药用真菌,应在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化学、药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PEG介导高山红景天原生质体融合获同源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高山红景天同源四倍体新材料。方法:用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了40%PEG6000介导的原生质体融合,对融合后原生质体进行了低密度、低融点琼脂包埋培养。按原生质体大小对融合原生质体进行了活体标记,建立了起源于单个原生质体的单细胞姊妹系,获得同源四倍体材料。结果:新生子细胞、中期细胞及其原生质体的直径RD与RM均与公式RD=0.793 7RM大致相符。未融合的二倍体、两原生质体融合产物直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7μm≤R21.3μm,21.0μm≤R′26.8μm,两者直径范围存在部分重叠。融合原生质体培养时,接种密度以1×104个/mL为宜,在此密度条件下植板率为20.3%,单细胞起源的姊妹系微克隆生长迅速,易于进行标记、彼此分离并继续培养;染色体计数的结果表明,二倍体、四倍体单细胞姊妹系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6,52,不同节位叶片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DNA含量,证实没有嵌合体的存在。结论:本研究为高山红景天多倍体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选出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80℃,提取8 h,料液比1∶20;乙醇质量分数70%。结论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可达到(15.502 7±0.331 8)mg/g。  相似文献   

13.
Xie LY  Zhang Y  Peng WH  Gan BC 《中药材》2011,34(2):293-295
目的:对多糖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去除方法和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不同方法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方法:采用Sevag法与三氯乙酸(TCA)法去除鲍氏针层孔菌多糖中的游离蛋白质。结果:TCA去除蛋白质的效果优于Sevag法,TCA最佳脱蛋白条件为:5%三氯乙酸用量,处理3次,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82%,多糖损失率为10.8%。结论:TCA法为最佳的鲍氏针层孔菌脱蛋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祝子坪  马海乐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2232-2235
目的: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条件。方法:研究以菌丝体为材料的不同酶解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及不同再生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结果:在1.5%溶壁酶+0.5%崩溃酶的混合酶系、酶解温度为30 ℃、菌龄为8 d、蔗糖为酶解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为3 h的条件下,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产量较高,但兼顾菌丝量和原生质体的再生,较适宜的菌龄为10 d,较适宜的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是甘露醇。另外用甘露醇作为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用加桑枝的马铃薯葡萄糖再生培养基进行再生,桑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率较高。结论:在综合考虑桑黄菌原生质体的产量与再生的前提下,获得了使桑黄菌原生质体产量与再生率均较高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氯苄基四氢小檗碱(CPU-86017)及其光学异构体对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有钙、无钙液中加高钾(KCl)100 mmol·L-1或苯肾上腺素1 μmol·L-1并在无钙液中复钙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比较CPU-86017及其光学异构体对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CPU-86017及其4种光学异构体均能抑制KCl引起的内钙释放,外钙内流,其中,Zh003、Zh004作用强于CPU-8601 7;Zh001、Zh002作用弱于CPU-86017.对于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Zh004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Zh001、Zh002与Zh003作用不明显,均能抑制KCl引起的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结论与CPU-86017相比,Zh001、Zh002和Zh003对α受体阻断作用明显降低,Zh003与受体调控钙通道几乎没有作用,对电压依赖钙通道的阻断作用,Zh003 和 Zh004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茯苓原生质体融合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泉娣  唐荣华  程晓昱 《中草药》1995,26(5):261-262
首次报道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茯苓作生物工程育种,取得融合菌种,在空徽霍山县境内进行野外栽培试验的结果.亲本P1、p578经茯苓菌丝体原生质体分离、融合、标记和融合子检出、培养和鉴定等步骤后,制成栽培种F1、与P1、P578同时进行了对比栽培。试验结果:P1均产为0.5kg/窖,P578为2.20kg/窖;F1为1.73kg/窖;F1产量介于2个亲本之间,产量不够理想,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山红景天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剑锋  程云清  陈智文 《中草药》2009,40(7):1127-1131
目的 利用高山红景天组培苗叶片分离得到原生质体,经培养后获得再生植株.方法 研究了外植体前期预处理、外植体大小、酶液配比、酶液中甘露醇浓度等影响原生质分离的相关因素,确定最优分离条件.结果 用于原生质体分离的外植体无需黑暗预培养便可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外植体叶片长度大于1.5 cm为宜.获得原生质体的酶液组成为:1.0%纤维素酶Onzuka R-10+0.5%果胶酶Macerozyme R-10+10 mmol/L CaCl2·2H2O+0.1%MES+0.7 mmol/L KH2PO4+0.5 mol/L甘露醇,在25℃条件下酶解4 h,原生质体最高产量为39.43×106个/g鲜质量.原生质体活力为78.6%.原生质体培养基为1/2MS+1 mg/L 2,4-D+0.5 mg/LZT+0.5 mol/L甘露醇+500 mg/L水解酪蛋白.浅层培养40 d时形成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1 mg/L 6-BA+0.1 mg/L NAA诱导产生不定芽,不定芽转入1/2MS基本培养基可获完整再生植株.结论 本研究为高山红景天多倍体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HPLC测定不同年份贵州省野生护育杠板归药材的指纹图谱,期望能够有效地评价其质量,为杠板归药材的GAP种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340 nm,以乙腈-0.2%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2011年所测产地的杠板归药材比2010年的药材更趋于一致,品质更好;其中大方县的药材在这2年内是最稳定的,贵定县样品GBG-(GD)002和龙里县样品GBG-(LL)003来源地种植的杠板归药材相对其他来源地品质更稳定,基地生产更成熟。结论: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来评价各产地杠板归药材的质量与稳定性是可行的,能够从整体上全面而有效地评价杠板归药材的质量,为杠板归药材的GAP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conduct a systematic review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scalp acupuncture(SA) for stroke.METHODS: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performed in7 databases up to 16 August 2014,and all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in which SA 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to stroke patients were selected.Methodological qu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Jadad score,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assessment,and the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cupuncture.RESULTS:Of a total of 2086 papers,21 RCTs were selected.Meta-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efficacy rates of the SA group and the body acupuncture(BA) group vs the medication group(P 0.002,P 0.000 001,respectively),the SA plus BA group vs the BA group(P 0.001);in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SA plus BA group vs the BA group(P = 0.077);and in the nerve function of the SA group vs the SA plus BA group(P 0.0001).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our systematic review showed that SA therapy may exhibit effects in treatment efficacy and in the recovery of motor and nervous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o chronic stroke.However,because of the lack of methodological quality,the thoroughly planned clinical studies are still required.  相似文献   

20.
黄药子的肝脏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考察黄药子总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肝脏毒性。方法:灌胃给药10d后测定大鼠的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glut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称量肝重量并计算肝指数;观察大鼠外观、行为及饮食的变化;对肝脏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甲醇总提取物及其氯仿部位对大鼠的GPT、肝指数、外观、行为、饮食及肝脏的组织形态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氯仿部位是黄药子甲醇总提取物的肝脏毒性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