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亦冰  常俊杰  解强  高俊  张曦 《新中医》2022,54(8):209-212
通过整理《孟河四家医集》中马培之治疗痿证的医案,经分析医案病机,以药测证的方式,对马培之治疗痿证的学术特色进行分析。马培之认为,痿证病位乃筋、骨、肉三者,病机总由气血阴阳失衡,其治痿特色如下:一则补虚为要,兼和气血;二则和营理气,退邪杜疴;三则清补同施,随证治阳明。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胃痛的医案丰富,叶天士认为胃痛多与肝有关,提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分析胃痛医案可归纳出下列5种证型:肝气犯胃、肝郁化火犯胃、肝犯胃兼痰饮胸痹、郁伤脾胃阳虚、肝风犯胃液虚,从肝论治胃痛是其特色。探究叶桂从肝论治胃痛的病因病机、治法及用药对当今临床胃痛的诊治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马培之临证治疗妇科病的学术思想及特色。通过研读《孟河四家医集》中有关妇科病的医案、诊法、方药,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结合各类病案,总结马培之诊治妇科病经验。马氏月经病重视肝脾,带下病内外兼治,孕期注重优生、防止母病及子,产后病注重虚瘀。  相似文献   

4.
古方集锦     
某。体质阴虚,肝风内动,右肢偏中,头眩肢麻足弱,久延非宜。拟养阴柔肝,徐徐调治。当归、紫丹参、川断肉、牛膝、法半夏、明天麻、白芍、黑料豆、菊花、生地、红枣。 ——《马培之医案·中风》  相似文献   

5.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肝风医案为研究对象,发掘叶天士基于"肝体阴用阳"理论治疗肝风的经验。叶天士重视肝脏体、用二者关系,着眼脏腑整体思维,在病因病机认识上把握肝为主病之脏,每病多兼它脏的病理特点,辨证论治。肝虚风动、胃虚风动、水不涵木、内风袭络是叶氏肝风辨证常用证型。叶天士的肝风治法主要包括调理体用、养肝息风、养胃息风、滋水涵木、降肺调肝、养摄治法6大类。其临床用药以风药、柔药、静药三者为多,常选用虎潜丸、地黄饮子、甘麦大枣汤、乌梅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肝风。  相似文献   

6.
邓力军 《河北中医》2015,(2):262-264
<正>《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刚脏,宜柔宜和",柔肝,亦称养肝,是针对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采用甘酸性平或微凉的药物,如白芍药、乌梅、佛手、玉竹、黄连等,滋养肝阴,使阴能和阳,阳亢得平,又不戕伐正气。笔者在临证中,常以柔肝法治疗儿科杂病,体会如下。1柔肝法的依据1.1小儿生理特点《温病条辨·解儿难》云"小儿,春令也,东方也,木德也"。小儿生机蓬勃,如旭日之东升,草木之方萌,脏腑娇嫩,形气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对反酸一症的辨治特色。方法: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与反酸相关的医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角度分析叶天士对反酸的辨治特色。结果:32则医案纳入研究,涉及21个篇章,应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茯苓、半夏、人参,叶天士将反酸的病机概括为脾胃虚弱及肝胃不和,治疗以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汤为主方,辅以柔肝解郁之白芍、乌梅;苦寒降火之黄连、栀子等。结论:叶天士治疗反酸采用健运脾胃、调和肝胃法,辨其病因之主次先后,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全国名中医张之文教授辨治消化系统常见病胃痛的经验。张老以虚实为纲来辨治胃痛,认为实证病机在于“不通则痛”,常见有脾胃湿热证、痰湿阻胃证、食滞胃脘证,治疗以苦泄、开泄、导滞为主,分别以半夏泻心汤、枳桔二陈汤、越鞠丸为主方;虚证病机在于“不荣则痛”,常见有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治疗以滋阴柔肝、温中缓急为主,分别以益胃汤、黄芪建中汤为主方;胃痛多有兼症往往虚实夹杂,张老临床善于结合温病学理论来分析胃痛的病机和治疗方法,并分清虚实主次,补泄结合,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121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胃痛验案5则     
正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痛的发生多与肝脾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宜、情志失畅、脾胃素虚或患病日久,迁延不愈,影响了脾胃的冲和之气所致,临证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现介绍不同证型胃痛验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伍镝  李鹏  周铭心 《四川中医》2014,(2):131-132
周铭心教授临床治疗内科妇科痛症始终以柔肝缓急为本,视病位病性辨证而分证施治。用药上以白芍作通治之味,或同施以养血、平肝、和肝等药味辅以柔肝缓急,特举头痛、痛泻、痛经、胃痛等病具体治疗,详述处方所持观点要点以发明分证施治具体方法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胡珂主任医师以养阴益胃柔肝法从阴虚论治肝胃不和胃痛的体会,辨析了肝胃不和胃痛肝阴虚为主与胃阴虚为主两种证型的治法与用方之微妙。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医案反映了叶天士治疗胃痛的用药特点:实证根据不通则痛的病机和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采用调理气机、祛痰化饮和活血通瘀的治疗方法;虚证根据不荣则痛的病机和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采用温阳运脾、滋阴和胃、理气和营的治疗方法。皆注重用通法。邪实者,疏而导之,令其通达;不足者,补而行之,复其通畅。对现代临床胃痛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王教授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心悸医案,提取证候、证素、病机、治法,创建Excel数据库,应用Weka 3. 6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以气短、胸闷痛、心悸、夜寐不谧、头晕、口干、颈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脉)参伍不调为主;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血瘀、痰、阳亢、气郁、热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肝、心为主,其余尚有心络、心神、督脉、肾、胃等。病机以肝心失调为关键,兼心气营亏虚;治法以肝心并治为原则,兼益气营;主要病机治法的关联可信度均≥0. 50,其中肝心失调肝心并治为0. 82。结论:王教授辨治心悸主要着眼于肝、心两脏及虚、实两端,其证治规律可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小儿汗证、胖人汗证、围绝经期汗证、年老体虚汗证为例总结了张进军教授治疗汗证经验。其认为汗证病位虽在心,但致因在肝,故可从肝心通养论治汗证,强调从肝养心,通养结合,运用柔肝,疏肝,调肝,泻肝等法而达通心、养心之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张简斋,崇尚经典,博采众长,内外妇儿,自成一家。通过研读《张简斋医案》中有关心悸治疗的医案,总结出张老论治心悸的诊疗思路与特色。即和养摄化、益气摄血、柔肝养血、潜阳摄纳、温振心阳、柔养舒化六大治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中痒证治疗特色及用药规律。叶氏治疗痒证是建立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的审因论治,其善用轻剂以透邪外出,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痒证倡导分期论治、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暑病医案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暑病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暑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暑病医案54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在54例暑病医案的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候13种;症状203个,频次≥3的高频症状27个;药物97味,频次≥3的高频药物44味,《中药学》教材中收录的常用药物82味。(2)得到药-药二阶关联16组,三阶关联32组,四阶关联12组,五阶关联2组;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8组。结论:叶天士所论暑病,包括暑温和暑湿两大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暑病,以气分证居多,病位涉及肺和脾胃,以暑热壅肺、暑湿阻滞脾胃为常见证;暑邪深入营血,病位涉及心、肝、肾,以出血、阴伤、动风、神志异常为主证。治疗暑病以清热祛湿、顾护津气为基本原则,善用祛湿药对,治湿三焦兼顾为其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出现疼痛、肿块为特征,常随月经周期而现轻重变化,属于中医“乳癖”范畴。《马培之医案》:“乳头为肝肾二经之冲。”《外科医案汇编》:“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病在肾。”提示乳腺增生症在发病及病因病理方面均与肝肾关系密切。1 肝与乳房 肝郁与乳腺增生症关系密切,肝之经脉贯膈,布胁助,上注于肺,乳头属肝,乳房为肝经所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