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失眠在《内经》有"夜不瞑""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名称,《难经》称为"不寐"。《灵枢·口问》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大惑论》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笔者偶阅马培之不寐医案后,心有所感,特录之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2.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睡眠及失眠的详细论述。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是由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来决定。如果阳气主动运行受到影响,引起机体阴阳失和,就会产生失眠,诚如《灵枢·大惑论》所谓:“卫气不得入于阴,长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目不得瞑。”所以,失眠的治疗大法应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而其“所在”主要在五脏,因此,补虚泻实,因势利导,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3.
<正> 半夏治失眠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令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跻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奈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读壅塞,经络大通,阴阳行得者也,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  相似文献   

4.
[概述]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不寐在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得眠”、“目小瞑”,也有称为“不得卧”者。《灵枢·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骄盛,不得  相似文献   

5.
<正>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早在《灵枢?大惑论》即指出卫气留于阳分,阳跷脉盛,可出现不寐,"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自《灵枢》始即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涉及营卫气血,五脏六腑,阴阳跷脉,但纷繁复杂,常令后学难抓要点。王居易教授精研针灸理论和临床,对经络、腧穴结构理论均有独到见解,特别善于  相似文献   

6.
失眠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 152,说明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灵枢·邪客》阐述了失眠的病机,“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1]126,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方剂为“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阳之所以不得入于阴,是因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厥气又有虚实之分,根据虚实补不足、泻有余,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相似文献   

7.
《灵枢·邪客篇》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足乔)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奈何?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秫米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又《素问·逆调论篇》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  相似文献   

8.
失眠即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短暂,或时睡时醒。《灵枢·大惑论》认为“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若“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阴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营卫失调是失眠的发病机制,调和阴阳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正>受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失眠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加。在临床上失眠的表现是指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彻夜不眠。《灵枢·大惑论》中载有关于睡眠的机制:"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倘若卫气入于阴的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不瞑,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中医学又称"不寐"、"目不暝",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  相似文献   

11.
正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或"不得眠",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症。《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难经·四十六难》认为"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是"卧而不寐"主要病因。《诸病源候论·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  相似文献   

12.
<正>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又称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故不寐之病机为阳不入阴,阳病或阴病或阴阳间有病理产物阻隔,使阴阳不相顺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何庆勇笃尊经方,谨守六经,临证恒用经方治病,屡愈疑难重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其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临症话失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邪客》篇云:“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由此可知五脏六腑之病皆会致失眠,但无论涉及何脏,总由阴阳失调,阳不得入阴之故。尽管失眠症会涉及所有脏腑,但其中以心、肝、肾三脏最为相关。1 心肾相交治失眠心主神、主火,由失眠症为阳不入阴而论,人身最  相似文献   

14.
《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甲乙经》“陷”作“满”。按:“陷”是“满”字之误)。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  相似文献   

15.
刘树农教授治疗失眠症,有其独特的见解。既遵循《内经》理论。又结合后世医术,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老认为,人之所以能寤能寐,就在于生理上阴阳正常相通。失眠一症,原因虽多,然究其根本,是在于阴阳“不通”。如《灵枢·大惑论》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足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就是阴阳不交通的“目不瞑”。虽有“阴气虚”,但治疗不是一般的单纯补阴。刘老曾援用《济阳纲目》所载用少量紫苏加百合治不寐的方法,取百合养阴而收敛涣散之心神,紫苏辛通心胃之阳,使阴阳交通而目得瞑。例1:任××,男,成人。不寐证迁延日久,寤后不复入寐,脉浮滑,苔薄滑。证属心肾不交,神不守  相似文献   

16.
樊雅丽  周天梅  袁荣金 《新中医》2020,52(20):202-203
正文;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明确阐述。《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灵枢·邪客论》曰:“卫气者,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所以,从营卫失和致不寐,营卫运行失常是导致失眠的关键病机,可以从卫强和营弱两个角度论治,卫强是卫气津血在表位过度凝滞,津血绝对充斥,需发散解表,治宜麻黄类方开表;营弱是在里位的津血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与卫气正常交合,需调补营血,治宜桂枝类方补虚,营卫调和,卫与营交合,即“阳入于阴”,则可目瞑,现举3 则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珍玉辨治失眠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既是症状 ,亦是病名。临床以不能入睡或睡后易醒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称之为失眠。早在《内经》时期 ,医学家们已认识到人的寤寐与卫气的循行规律有关。当卫气由动转静 ,由阳分入阴分时 ,即为入睡状态 ;反之 ,卫气由静转动 ,由阴分入阳分时 ,即为清醒状态。可见 ,人的正常睡眠机制 ,是阴阳之气有规律协调的结果。不论何种原因 ,一旦卫气运行失常、阴阳的正常协调受到影响 ,就可导致失眠的发生。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 :“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著名中医学家张珍…  相似文献   

18.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常伴有情绪烦躁、心悸、睡眠障碍、头痛、健忘、眩晕等多种躯体症状。《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能瞑矣。"治疗神经衰弱无特效药物,多采用对  相似文献   

19.
<正>杜秀娟主任医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省内外诸多名医,从事脑病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30余年,治疗不寐尤为注重从肝论治,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灵枢经·邪客》篇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景岳全书·不寐》中提出:"寐本乎阴,神其  相似文献   

20.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是人体气血运行和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生会》篇:“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