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甘肃棘豆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运用超导核磁(NMR)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资料的已知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肃棘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柠檬素(1)、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4′-O-β-D-葡萄糖苷(3)、(±)-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4)、7β-羟基-β-谷甾醇(5)、7α-羟基-β-谷甾醇(6)、5,11-豆甾二烯-3-醇(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大豆皂醇B(10)、大豆皂苷Ⅰ(11)、大豆皂苷Ⅱ(12)、DL-3-O-甲基-肌醇(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佛甲草中甾醇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晓峰  刘霞  潘兰  岐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19-1321
目的:对佛甲草Sedum,lineare Thunb.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7-烯-3β-醇(1),豆甾-3β,5α,6β三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5-烯-3β,7α-二醇(4),豆甾-5-烯-3β,7β-二醇(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津茶来源植物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参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条槭叶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豆甾醇-β-D-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L-2-O-chiro-肌醇(4),杨梅萜二醇(5),豆甾醇(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醇(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对这两个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MS和NMR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镰形棘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Ⅰ)、花生酸(eicosanoic acid,Ⅱ)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从氯仿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pinostrobin,Ⅳ)、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2′,4′-dihydroxy dihydroch- alcone,Ⅴ)、2′,4′-二羟基查尔酮(2′,4′-dihydroxy chalcone,Ⅵ)、5,7-二羟基二氢黄酮(pinocembrin,Ⅶ)、豆甾醇(stigmasterol,Ⅷ)和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hydroxy-4′-methoxy chalcone,Ⅸ)。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Ⅶ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栋  杨欢  戴衍鹏  童丽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7):1292-1294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HPLC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NMR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Ⅰ)、ψ-赝靛素(Ⅱ)、芒柄花素(Ⅲ)、4,2′-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Ⅳ)、7-羟基黄酮(Ⅴ)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Ⅵ)。结论化合物Ⅱ~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Ⅲ,Ⅳ和Ⅵ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马兰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马兰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反复分离纯化,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马兰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木栓酮(2),木栓醇(3),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羽扇豆醇乙酸酯(6)β-谷甾醇(7),α-波菜甾醇(8),α-波菜甾酮(9),豆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4~6,8~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确生  张岩松  赵玉英 《中草药》2007,38(10):1458-1460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S)-5,7-二羟基二氢黄酮(Ⅳ)、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Ⅴ)、2′,4′,4-三羟基查耳酮(Ⅵ)、鼠李素(Ⅶ)、臭豆碱(Ⅷ)、β-谷甾醇(Ⅸ)、β-胡萝卜苷(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长茎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林  康文艺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758-2760
目的:研究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longicau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茎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柳杉二醇(1),4(15)-eudesmene-1β,6α-diol(2),2,5-bornanediol(3),异香草酸(4),香草酸(5),豆甾-5,22(E)-二烯-3β-醇(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夏枯草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夏枯草果穗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α,3 α-24-trihydroxyursa-1 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rotundie acid 28-O-α-D-glueopyranosyl( 1→6) -β-D-glueopyranoside(2),槲皮苷(3),槲皮素(4),豆甾-7-烯-3β-醇(5),β-谷甾醇(6),豆甾醇(7),α-波甾醇(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斑蝥及其近缘种属药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斑蝥及其近缘种属药用资源的研究进展.以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含斑蝥素昆虫,除芫菁科7属45种外,还有同翅目蜡蝉科的鼻蜡蝉属Zanna、蜡蝉属Fulgora、翅蜡蝉属Lycorma,鞘翅目拟天牛科中Oxocopis属、Heliocis属、沃黄拟天牛属Xanthochroa,曹氏拟天牛属Oedemera等7个近缘属9种.斑蝥素药用新资源丰富,斑蝥素生物合成具有生物亲缘关系,斑蝥素形成与生态有一定关系,活体提取等斑蝥资源利用的新方法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亚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亚麻根Linum usitatissimu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vanillic acid,1),丁香酸(syringic acid,2),黄嘌呤(xanthine,3),牡荆苷(vitexin,4),异香草醛(isovanillin,5),(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1,2-二苯乙烯[(E)-3,3'-dimethoxy-4,4'-dihydfoxystilbene,6],2-甲氧基对苯二酚-4-β-D-吡喃葡萄糖苷(tachioside,7),β-谷甾醇和豆甾醇(8和9)混合物,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10).结论:化合物1~3,5~7,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反相、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七叶内酯(es-culetin,1),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2),6-hydroxymethyl-3-pyridinol(3),5,5'-bi(6,7-dihydroxycoumarin,4),6,6',7,7'-tetra-hydroxv-5,8,-bicoumarin(5),loliolide(6),dehydrololiolide(7).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单面针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单面针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大孔树脂和硅胶色谱分离化合物,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单面针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8-二甲氧基-3,4环氧呋喃香豆素(1),异茴芹素(2),β-谷甾醇(3),羽扇豆醇(4),新橙皮苷(5),胡萝卜苷(6),熊果酸(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5,8-二甲氧基-3,4环氧呋喃香豆素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络石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络石藤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以评价络石藤药材的质量.方法:利用HPLC-VWD方法,梯度洗脱,测定了14批络石藤样品.色谱条件为: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A相为水,B相为甲醇,梯度洗脱(10%~60%B),分析时间60 min;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14批络石藤样品得到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峰,经相似度计算,14批药材整体相似性较好,其中10批药材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另外4批药材相似度偏低.结论:络石藤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全面控制络石藤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卡拉胶即角叉菜胶(carrageenan)是从红藻中萃取的天然多糖植物胶体,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及生化、医学研究等领域中.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长期经口给予卡拉胶可引起肠黏膜损害或溃疡性结肠炎,导致或促进肿瘤发生等.因此,有必要组织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和系统的基础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卡拉胶的食用安全性,消除其食用安全性隐患.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市售雷公藤制剂样品中雷公藤红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外标法.Hanbon Kromasil C_(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酸水(83:1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25 nm.结果: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在每片89.04~344.0μg;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在每片14.98~217.80μg;昆明山海棠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是每片22.32μg,含量相对较低些.结论:不同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有很大差异.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雷公藤多苷片和昆明山海棠片.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对其进行质量监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的毒-效性与饮片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以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为评价重点,采用Bliss法和序贯法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进行安全性评价;将饮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变化与饮片TD_(50),ED_(50),TI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与饮片毒性、药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回阳救逆"功效和"高效低毒"特点的附子饮片保存了适量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乌头碱干扰了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显现(负相关),次乌头碱与附子的毒性和"回阳救逆"功效均成正相关.结论: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饮片中的适当配比存在是保证附子"回阳救逆"及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决明子炒制前后2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测定生、炒决明子中2类成分的方法,以期了解生、炒决明子中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使用Alltima C_(18)(4.6 mm × 1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色谱条件I乙腈-四氢呋喃-0.1%磷酸水溶液(17:3:80),检测波长278 nm;色谱条件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21),检测波长254 nm,分别测定2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结果分析比较2类成分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差别.结果: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可靠RSD<1.6%;重复性好RSD<1.8%;样品在24 h内基本稳定.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含量均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决明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银杏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优选银杏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提高银杏内酯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银杏内酯B的体外溶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银杏内酯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的影响;以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结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药物以无定形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银杏内酯B从PVP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率比原药粉末显著提高,且药物中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相似性(f_2值均大于50)优于原药粉末.结论:将银杏内酯制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于进一步制备其固体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