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贾成文  杨斌 《陕西中医》2009,30(10):1428-1429
目的:观察电针"气海"、"后溪"、"承山"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BLA、海马NOS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观察SD大鼠血清BLA、海马NOS及力竭游泳时间的变化,以及电针的治疗作用。结果:电针可以明显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BLA含量和海马NOS活性,且能明显延长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结论:大鼠血清BLA含量和海马NOS活性的降低与延缓疲劳发生有关,提高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了解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整理了的20年来治疗为主治疗运动性疲劳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针灸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防止运动性下丘脑-垂体-幽泉轴功能紊乱,降低肌酸激酶(CK)含量,降低乳酸浓度等作用,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改善机体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因传统的针灸疗法会对机体产生微小损伤,故今后应注重推广无创痛穴位疗法,并从多途径多环节探索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外与内的必然联系,认为运动性疲劳发病机制主要与内在脏腑系统功能失调有关,运用脏腑、气血、经络等相关的中医理论结合运动性疲劳表现的临床症状,分析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病因病机,探索运用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苏静 《河南中医》2011,31(9):1076-1078
中药单味药、复方药、针刺、艾灸或针刺加艾灸都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调整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健力颗粒对运动性疲劳能量代谢与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力颗粒对运动性疲劳能量代谢与自由基的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游泳法建立慢性力竭性运动性疲劳模型,测定血清尿素氮、肝糖元、肌糖元,心肌、骨胳肌及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健力颗粒各剂量组和阳性组血清尿素氮降低,肝糖元和肌糖元增加;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提高(P<0.05~P<0.01)。健力颗粒中、高剂量组作用优于阳性组(P<0.05)。结论:健力颗粒能改善实验大鼠能量代谢与自由基代谢,具有较好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年来针灸在抗运动性疲劳,尤其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对免疫功能的调节,防止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改善能量代谢,稳定机体内环境,缓解延迟性肌肉疼痛(DOMS),抗精神、中枢疲劳等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说明针灸因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不涉及兴奋剂问题等特点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取穴、操作及指标选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今后积极努力探索,进一步发挥针灸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是当今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搜集近几年相关文献,从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成果两方面对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针灸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研究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影响神经递质和相关激素水平;改善能量代谢,促内环境稳态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感寒邪对小鼠淋巴细胞线粒体Mfn1/Mfn2和Drp-1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和寒邪模型组,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处理后取小鼠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ATP测试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Ⅴ的活性,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寒邪模型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肿胀、变短,线粒体内出现液泡结构;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寒邪模型组细胞内ATP含量减少,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Ⅴ的活性下降(P0.05);JC-1荧光探针检测显示寒邪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Mfn1/Mfn2表达下降和Drp-1表达增加。结论外寒可能通过影响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Mfn1/Mfn2和Drp-1表达,使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发生障碍,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使ATP生成减少,并诱发凋亡的发生,从而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Zhang C  Yang HY  Cao HT 《中国针灸》2011,31(6):573-576
总结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可以通过清除血乳酸、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血红蛋白、稳定血糖浓度、清除自由基、调节氨基酸代谢、稳定心率等途径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增强运动机体耐力.概括该类研究存在的问题:选用的穴位相对比较单一,使用TEAS仪器时选择的波段、频率、刺激持续时间不统一,观察指标多停留在生化方面.展望TEAS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以采用辨证取穴,制定TEAS干预的统一标准,从性腺轴、肾上腺轴、基因或蛋白角度探讨TEAS缓解运动性疲劳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行为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有关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组(20只)和温针组(19只)。采用21d力竭游泳方式造成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温针组取蒙医"顶会"和"心穴",使用MLY-Ⅰ型蒙医疗术温针仪进行温针(100mA,40℃),每隔2d治疗1次,每次15min,共7次。在造模第21天检测力竭游泳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和挣扎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挣扎次数明显减少(P<0.01);温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挣扎次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ACTH和皮质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温针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ACTH和皮质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蒙医温针可能通过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TNF-α、ACTH和皮质酮的含量,调节疲劳状态下亢进的HPA轴和免疫功能,从而改善大鼠运动能力,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