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60例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频率与CD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0-2001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160例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 、CD8^ 进行跟踪分析。结果:(1)CD4^ >500个/μl66人次(12.7%),CD4^ 为200个/μl-500个/μl212人次(41.1%),CD4^ <200个/μl234人次(45.3%)。在CD4^ <个200/μl中,CD4^ <100个/μl128人次(24.8%),CD4^ <50个/μl89人次(17.2%)。(2)CD4^ >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3人次(15.6%)。CD4^ <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170人次(72.6%),CD4^ 为100个/μl0-200个/μl之间发生机会性感染42人次(39.6%),CD4^ <10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128人次(98.4%),其中CD4^ <5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87人次(97.8%)。结论:中国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CD4^ >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出现频率较少,CD4^ <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CD4^ <100个/μl和<50个/μl时,感染率约为100%。  相似文献   

2.
HIV/AIDS合并结核病1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结核病(TB)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06月-2007年12月我院177例HIV/AIDS合并TB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患者中,男113例,女64例,年龄(39.8±11.5)岁。死亡31例(17.5%)。TB病原学检测总阳性率为30.5%。89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中,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的30例(33.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的59例(663%),6.7%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有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150例患者中,基线CD4^3T淋巴细胞计数〈50/mm^3占55.3%,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mm^3占36.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占8.O%。结论HIV/AIDS合并TB患者比单纯的TB患者发生活动性TB的危险性增加;HIV/AIDS合并TB患者已经进入AIDS期,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重机会感染,病死率较高;但TB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阳性率低,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3.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IV/MDS患者机会性感染疾病谱及其与CD4^+及CD8^+T细胞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防治机会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2002—2005年收治的18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患者中,有104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部分患者同时有多种机会性感染。本组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2.9%),其他依次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31.7%)、结核(21.2%)、食管或肠道真菌感染(15.4%)、疱疹病毒感染(12.5%)及肺部感染(6.7%)等;各种机会性感染中,结核组与PCP组间CD4/CD8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同时伴有机会性感染的种类数分组,机会性感染各组的平均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无机会性感染组;随着机会性感染种类的增加,CD4^+T细胞数逐渐降低,CD4/CD8比值亦逐渐降低。结论HIV/MDS患者机会性感染多见于消化和呼吸系统,发生频率与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CD4^+T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CD4/CD8比值小于0.20,机会性感染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进展同时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加,此可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感染结核杆菌情况,了解HIV/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例健康者及40例经WB确证的HIV感染和AIDS病人做结核菌素(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储数。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PPD阳性率12.5%,而健康对照PPDB阳性率28.2%(P<0.05)。CD4细胞计数<200/mm^3者PPD均为阴性。CD4/CD8比值<1者达90%。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对HIV/KAIDS病人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收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解放军302医院于2010-2013年期间收治的139例HIV/AIDS病人,按入院时基线CD4细胞计数分为两组,并对95例发生机会性感染的HIV/AIDS病人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免疫水平等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入院时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110例病人中,有93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感染率为84.5%;而入院时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29例病人中,有2例(6.9%,2/29)发生了机会性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机会性感染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胸闷等。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比例(94.7%)最高,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比例(74.7%)占第二位。结论 CD4细胞计数水平与HIV/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为HIV/AIDS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易感部位;细菌、真菌、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因此,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及时预防和控制各种机会性感染,有利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陕西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毒株。方法 选择26例艾滋病(AIDS)治疗患者和2例待治疗HIV感染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填写调查问卷,采集20ml抗凝血,检测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因型耐药变异。结果 26例治疗患者在4种方案HAART治疗2~23个月(平均15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0例(76.9%)治疗患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控制,11例(42.3%)血浆病毒载量在检测水平以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为346.8±164.0个/mm^3,其中9例(34%)〉400个/mm^3。28例HIV/AIDS患者均未出现原发性耐药变异。结论 4种治疗方案疗效良好,均可有效抑制HIV-1复制,促进机体免疫重建,改善临床症状,无原发性耐药变异发生,未检出耐药毒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内HIV/AIDS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124例,用bDNA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结果: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明显高于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与CD4^ 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但其最高峰位于CD4^ 细胞计数100/μl处,然后随着CD4^ 细胞计数的下降而减少。CD4^ T细胞计数为AIDS组<HIV组<正常对照组:HIV感染者的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和AIDS组,而AIDS患者CD8^ T细胞数则随着CD4^ T细胞减少而下降。结论:血浆病毒载量随着疾病进展而显著升高,但在疾病晚期则有所降低。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进行性减少;CD8^ T细胞计数在感染早期显著升高,进入晚期则减少。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病毒载量、CD4^ 、CD8^ T细胞计数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摘要:通过检索分析国内外文献及指南,收集国内外与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文献,分析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开展复方新诺明针对机会性感染预防用药的效果和影响其推广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开展抗病毒治疗,复方新诺明预防用药能够降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肺孢子菌肺炎(PCP)、弓形虫病、腹泻的发病率,其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0.3、0.7、0.4,并可降低20%~40%的病死率。患者对复方新诺明的认知、医务人员的水平和医疗实践、交通条件、药物供应、国家政策等,是影响复方新诺明预防用药使用及推广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或之前,开展复方新诺明的预防用药,对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的AIDS病人有着重要意义。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推广复方新诺明预防用药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4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机会性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IDS住院死亡病例机会性感染的种类、临床特点、与原发病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46例患者中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肺孢子菌肺炎(PCP)、细菌陛肺炎、其他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这些机会性感染中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前五位是PCP、隐球菌脑膜炎、细菌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29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32.45/mm^3。结论患者在AIDS晚期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PCP、细菌性肺炎、其他真菌感染、肺结核、隐球菌脑膜炎等,这些感染常常导致患者死亡。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是缓解AIDS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分析结核菌素(PPD)反应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中的应用;评价结核菌素反应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核菌素反应的变化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4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男19人,女5人,测定其CD4^+细胞计数,并进行PPD皮试.结果21例的CD4^+细胞在50个/μl以下,有2例CD4^+细胞分别是198个/μl和132个/μl,另有1例CD4^+细胞是600个/μl;PPD皮试结果:无反应的23例,1例出现强阳性;另有1例在HAART治疗5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直径为10cm).结论PPD阳性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不是活动性结核的必要指标;PPD反应率随患者的不同的CD4+水平而异.随着患者免疫状况的好转,反应可发生阳转,并且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各对比组中淋巴细胞调亡百分率有统计学差异(F=898,P<0.01),表现为AIDS组>HIV感染组>对照组(q12=46,q13=58,q23=12,P均<0.01);CD4 T淋巴细胞水平亦呈现出统计学差异(F=13 270,P<0.01),表现为对照组>HIV感染组>AIDS组(q12=33,q13=203,q23=185,P均<0.01)。结论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河南省经血感染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感染疾病谱的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年7月-2010年1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2 027例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027例病人共发生3 613例次机会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76.17%)和消化系统感染(47.95%),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依次为细菌性肺炎(35.22%)、口腔念珠菌感染(32.17%)、肺结核(20.37%)、肺孢子菌肺炎(PCP)(15.29%)。(2)其中的711例病人按CD4细胞计数不同分5组,PCP和各种感染性腹泻在CD4<50个/mm3组所占比例最高(30.82%、23.29%),口腔念珠菌感染和隐球菌脑膜炎在50~99个/mm3组比例最高(33.63%、6.19%),肺结核在100~199个/mm3组比例最高(28.68%),各种痒疹在200~349个/mm3组比例最高(17.24%)。按合并机会感染数量不同分5组,各组CD4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病人机会感染疾病谱因国家、地区和人种不同,甚至传播途径不同有所差异,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病比例在不同CD4水平有所不同;随着CD4细胞计数下降,发生机会感染的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机会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马拉维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病人中,CNS感染的病例资料,数据录入Excel进行处理。结果 1023例艾滋病病人中,合并机会性CNS 168例,发病率16.42%(168/1023)。其中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占47.02%(79/168),结核性脑膜(脑)炎占24.40%(41/168),弓形虫脑炎占19.05%(32/168),不明原因的CNS感染占7.74%(13/168),巨细胞病毒(CMV)性脑炎占1.79%(3/168)。检测的136例病人CD4细胞计数为8~493/mm3,平均为98.56/mm3。其中CD4细胞〈50/mm3 22例,51~100/mm345例,101~200/mm3 44例,201~350/mm3 10例,〉350/mm3 15例。118例好转出院,死亡50例,死亡率29.76%(50/168);以CD4细胞〈100/mm3最为常见。结论机会性CNS感染是艾滋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复杂多样,病情重,主要发生于CD4细胞〈200/mm3的病人,且病死率高。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延长艾滋病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新疆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住院死亡的152例HIV/AIDS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HIV/AIDS病人中,男117例,女35例;平均死亡年龄37.17岁。吸毒感染者96例,性途径感染者49例,有偿献血感染者3例,不明原因感染者3例,母婴传播感染者1例。无业人员130例;中小学以下文化水平144例。122例查CD4细胞计数,其中CD4细胞>350个/μL 4例,≥200~350个/mL18例,<200个/μL 100例。抗病毒治疗(HAART)24例,最长服药时间为6个月。合并1种机会性感染者17例,合并2种机会性感染者54例,合并3种以上机会性感染者81例;主要合并结核病、肺炎、丙型肝炎(丙肝)、肺孢子菌肺炎(PCP)等。96例吸毒感染者中,11例曾行美沙酮替代治疗,79例在吸。结论 152例病人以吸毒人员为主,青壮年居多,HAART治疗覆盖面低,主要死于结核病、重症肺炎、丙肝肝硬化等。远离毒品,遏制艾滋,减少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应加大宣传及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V/AIDS首次住院患者机会感染特点及其与CD4计数的关系。方法对123例首次住院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CD4水平患者机会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23例患者中共发生机会性感染101例(82.1%)。当CD4计数大于200个/ul时,感染率为40.7%(11/27),100—200个/山时为85.7%(12/14),50~100个/ul时为90.0%(18/20),低于50个/山时为96.8%(60/62)。当CD4计数在100个/山以上时,以2个或以下部位感染为主,而低于100个/山时常发生2个或以上部位的感染。常见机会感染有肺孢菌肺炎、肺结核、消化道真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带状疱疹和败血症。结论HIV/AIDS首次住院患者机会感染发病率高,多种病原体和多部位感染常见,且随着CD4计数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病率、累及部位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新发现HIV-Ab阳性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4例新发现HIV-Ab阳性者CD4+T淋巴细胞,并对不同性别、年龄HIV-Ab阳性者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新发现HIV-Ab阳性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39.52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者占22.8%,200~350个/μl者占32.6%,<200个/μl者占44.6%;不同性别HIV-Ab阳性者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岁与≥18岁的各年龄组HIV-Ab阳性者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地区新发现HIV-Ab阳性者存在细胞免疫损伤,需要及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杆菌(TB)感染临床表现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时,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33例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分别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与淋巴结结核并存,分别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表现患者CD3^+、CD8^+、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肺结核患者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患者(P〈0.01)。结论 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其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过敏原粉尘螨提取液能否募集CD~+_4CD~+_(25)T细胞浸润到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气道.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将粉尘螨直接注入10例非急性发作期的轻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的段支气管(粉尘螨侧),将生理盐水注入对侧肺段支气管作对照(对照侧).24 h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于相应的肺段支气管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BALF中的细胞数并分类.以流式细胞仪测定BALF中的T细胞及其亚群.结果 粉尘螨侧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1.4±0.1)×10~6/ml]明显多于对照侧[(0.3±0.1)×10~6/ml,P<0.003],淋巴细胞[(2.2±0.3)×10~6/ml]明显多于对照侧[(0.3±0.1)×10~6/ml,P<0.05],CD~+_4CD~+_(25)T细胞[(784.0±281.3)个/μl]明显多于对照侧[(7.7±3.6)个/μl,P<0.001].结论 粉尘螨能募集CD~+_4 CD~+_(25)T细胞浸润到缓解期轻度过敏性哮喘患者气道局部.  相似文献   

19.
Natural history of HIV-1 infec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fection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results in progressive loss of immune function marked by depletion of the CD4+ T-lymphocytes, leading to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malignancies characteristic of AIDS. Although both host and viral determinants influence the rat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the median time from initial inf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IDS among untreated patients ranges from 8 to 10 years. The clinical staging of HIV disease and the relative risk of developing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historically relied on the CD4+ T-lymphocyte counts. Although mor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e importance of viral load quantit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rat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t is still useful to categorize HIV disease stage on the basis of the degree of immunodeficiency: early disease (CD4+ > 500 cells/mL), mid-stage disease (CD4+ between 200 and 500 cells/mL), and end-stage disease (CD4+ < 50 cell/mL).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IV disease at each stage of HIV-1 infection with emphasis on acute infection and the major virologic and immunologic determinant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