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筛选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病例 ,并探讨其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方法 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 (IAIHG)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 ,对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筛选 ,对符合诊断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 符合诊断的 32例Ⅰ型AIH患者均为女性 ,高发年龄为 4 0~ 6 0岁 ,肝功能生化检查表现为肝炎样改变。 2 8例 (87.5 % )表现为高γ 球蛋白血症 ,2 6例 (81.3% )IgG高于正常。 2 6例 (81.3% )抗核抗体 (ANA)阳性。伴发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2例 (37.5 % )。在有肝穿刺活检组织资料的 15例患者中 ,11例 (73.3% )出现界板性肝炎 ,小叶性肝炎 5例 (33.3% ) ,玫瑰花结样改变 3例 (2 0 .0 % )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6例 (40 .0 % )。 2 1例 (6 5 .6 % )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完全应答 ,9例 (2 8.1% )出现复发 ,12例(37.5 % )持续缓解。结论 Ⅰ型AIH患者多为中年女性 ,以肝组织活检呈界板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高γ 球蛋白血症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SICAM-1和IL-6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SICAM-1及IL-6检测并与正常人25例对照.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且随慢性肝炎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并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6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 13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结果表明 ,各种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均明显降低 (依次为 :重型肝炎 ( 671.5± 2 11.5)位点 /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癌 ( 10 97.0± 686.3)位点 /细胞 ,肝炎肝硬化 ( 1674 .0± 517.6)位点 /细胞 ,慢性肝炎 ( 2 0 74 .2± 10 90 .9)位点 /细胞 ,急性肝炎 ( 2 152 .9± 873.2 )位点/细胞 ,对照 ( 2 632 .0± 778.0 )位点 /细胞 )。甘草酸二胺注射液 (甘利欣 )治疗对GR呈双向调节。GR >2 0 0 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归汤联合多烯磷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6例,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柴归汤。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及细胞炎症介质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介质、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归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治疗中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法。为此 ,我们在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同时联合采用病人自身外周血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治疗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资料与方法一、对象73例为本院 199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7月住院与门诊病人 ,按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5 6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7例。男 47例 ,女 2 6例 ,年龄 14~5 0岁。 73例中 66例HBeAg及HBVDNA均阳性 ,7例仅HBVDNA阳性。全部患者 3个月内未进行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治疗。将 73例…  相似文献   

6.
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利欣为强力宁更新换代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就本院应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32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1990年5月~1998年5月住院患者,共326例,其中男254例,女72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8岁。肝炎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计急性肝炎(AH)1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9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8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AHCir)30例。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表达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8(IL 18)诱生活性的研究 ,以探讨IL 18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 8月至 1999年 12月随机选取我科门诊及住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5 8例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15例 ,活动期慢性肝炎 30例 ,重型肝炎 13例。男 44例 ,女 14例 ,年龄 2 3~ 6 7岁 ,平均 (4 5 .2± 12 .8)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并排除合并感染其他病毒性肝炎。 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1997~2001年共收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16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均为1997~2001年收治的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10例,年龄30~45岁,女6例,年龄30~50岁;先有甲亢病史为1~2年,均未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7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9例;急性黄疽型肝炎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  相似文献   

9.
作者检查了101例肝脏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机能,其中急性肝炎11例,慢性非活动性肝炎(CPH)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8例,肝硬变52例,并以39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①急性肝炎、CPH时末梢血淋巴球数不低,CAH时淋巴球数反而有增加趋势,肝硬变时较正常人低。②急性肝炎、CPH、CAH、肝硬变患者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RFC)均低于正常人。③急性肝炎、肝硬变时活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A-RFC)未见降低,而慢性肝炎时低于正常人。④肝脏疾病时T,(有抑制机能的T细胞)有增加趋势,急性肝炎时多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急性肝炎时Tμ(有协助机能的T细胞)无变化,CPH、CAH、肝硬变时多数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把免疫反应中执行调节功能的T细胞称为免疫调节性T细胞。以商陆致丝裂素(Pokeweed mi-togen,PWM)在体外诱导B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须要T细胞亚群的调节。本文将这个PWM引起B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Ig)的反应,用以检查肝病患者免疫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结果表明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时,抑制T细胞功能暂时性增强,慢性活动性肝病(CALD)时,抑制T细胞功能不足。病例:AVH 21例,CALD 37例,余14例为其他肝病(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6例静止期肝硬化,4例酒精性脂肪肝),均经活检和生化检查证实。17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年龄、性别与病人组相称。用Ficoll-Hypaque比重梯度离心法(300转/分,30分钟)制备周围血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40例正常人和8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和E玫瑰花结试验(ERFC)等检测,结果表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总T细胞(T_1)和辅助性T细胞(T_4)及ERFC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而抑制性T细胞(T_8)和SmIg却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可能与血吸虫发育过程中虫源性因子的释放有关;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周围血T_1和T_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ERFC明显低于正常人群,T_8和SmIg却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后二者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血吸虫病患者T_1、T_4与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可能与其免疫病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但缺乏远期随访和对照观察。本文应用LAK细胞回输加用小柴胡汤或白细胞介素Ⅱ(IL-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73例,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按南宁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的住院患者208例,随机分4组  相似文献   

13.
茵枝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茵枝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12 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治疗组(80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在同样的对症治疗基础上 ,80例治疗组中用茵枝汤 (赤芍 6 0克 ,绵茵陈、紫丹各 30克 ,山枝、石菖蒲、郁金、木通各 15克 ,厚朴、枳实各 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二次内服 ,疗程一个月。治疗组治愈、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降黄效果亦好于对照组 (P <0 0 5 )。茵枝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逆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以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 HCV RNA。病人和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例,年龄30~53岁,平均44岁,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例,血清抗-HCV 均阳性,HBV 感染标记物均阴性。α-干扰素治疗时,如 ALT 降至正常,则 HCV RNA  相似文献   

15.
<正>【据《J Hepatol》2014年6月报道】题: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调节性T细胞与治疗反应有关并可被现有治疗耗竭(作者Taubert R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通常需要终生免疫抑制治疗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及慢性化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最近关于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不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讨论。目前对未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靶器官上的研究被单参数分析所局限。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Taubert R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前(4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对慢性药物性肝病的治愈率的影响,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两方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随访至6个月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并对治疗无效病例行肝脏穿刺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值分别为56.17μmol/L和19.4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均值分别为129.64 U/L和72.79 U/L、γ-谷酰转肽酶(GGT)均值分别为101 U/L和71 U/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LT在两组患者中均有大幅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显效率(34.8%)和有效率(47.8%)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显效率(69.7%)和有效率(21.7%)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6个月时发现治疗组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无效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P0.05),两组病例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无效的慢性药物性肝炎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所不同,治疗组以汇管区炎症伴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而对照组呈现汇管区小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等多样化表现。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ALT、TBil、GGT、AL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肝细胞炎症及胆汁淤积,并能提高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延缓慢性药物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进行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收集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共185例,进行跟踪随访1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病毒性肝炎与甲状腺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男性115例,女性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组)9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组)87例。干扰素治疗前甲状腺异常患者共27例,男性4例,女性23例,基线时甲状腺异常的发生率男性3.5%(4/115),女性32.9%(23/70),女性高于男性;治疗前乙型肝炎组甲状腺异常7例(7.1%),丙型肝炎组20例(23%),丙型肝炎组患病率高于乙型肝炎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浓度也表现为丙型肝炎组高于乙型肝炎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素治疗中甲状腺功异常75例,男性19例,女性56例,甲状腺异常发生率分别是男性16.5%,女性80.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治疗中乙型肝炎组甲状腺异常17例(17.3%),丙型肝炎组58例(66.7%)丙型肝炎组高于乙型肝炎组,TPOAb浓度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病毒性肝炎类型(丙型肝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是发生甲状腺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的患者,干扰素治疗后更易出现甲状腺疾病,女性尤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他克莫司添加治疗老年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19阳性及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阳性(CD19+BAFF-R+)B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30例老年难治性全身型MG患者,使用他克莫司3 mg/d添加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对美国MG基金会(MGFA)量表、日常生活(ADL)量表及徒手肌力量表(MMT)进行评定,同时对其中20例患者的外周血CD19+BAFF-R+B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患者治疗1、3、6个月MGFA、ADL及MMT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均P0.05);25例服用泼尼松患者6个月后合并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20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CD19+BAFF-R+B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他克莫司添加治疗老年难治性全身型MG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减少其激素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CD19+BAFF-R+B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用α-IFN(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约40%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而中断治疗。T细胞亚群的调节失衡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苦参素具有升高白细胞,改善T细胞亚群失衡的作用,为此我们观察了用α-IFN致白细胞降低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用苦参素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均为本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北京)全国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80844病毒性肝炎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林瑞炮…刀临床肝胆病杂志一1997.13(4)一215一217 150例急、慢性肝炎与扭O例正常人比较,除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明显降低外,OKT3、OKT4、OKT,和Sm飞(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增高,尤以急性乙肝和血清HBV DNA及HBeAg阳性者更明显,OKT‘/OKT:比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有关,细胞免疫参与乙肝发病。表1参6(陈振依、980845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水平及意义/张绪清…//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一1997,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