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0 0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 ,将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6 3.8% ,特异性为 79.2 % ,阳性预测值为 73.2 % ,阴性预测值为 71.2 % ,准确性为 72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 3支及左主干病变敏感性高达 10 0 % ,而对于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敏感性没有区别。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 ,但对左主干及 3支病变的敏感性很高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9岁,因"劳累性胸闷半年余"入院。幼年即被诊断为镜像右位心,20年前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侧冠状动脉50%狭窄;入院后12导联心电图记录到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生了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AMI)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位置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电图STV1抬高≥2mm、STV4R抬高≥1mm、STV3压低/STⅢ抬高<0.5对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的判断有较大的价值,其阳性率与右冠状动脉远段闭塞组有显著性差异,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右冠状动脉闭塞位置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心电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χ2=15.23,P0.01;χ2=5.42,P0.05)。不同病变部位正确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前降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3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病变正确检出率最高为96.43%,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正确检出率最低为40.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可提高单一诊断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部位及并发症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下壁心肌梗塞与右冠状动脉阻塞的相互关系,以及侧枝循环对心电图的影响,企图验证甚至改进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并通过心电图估计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MI)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在临床上,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很少见,几乎均合并有左心室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局限性,易致漏诊。加描右胸导联V3R-V6R,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对ARVMI有重要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以往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院采用介入方法封堵冠状动脉瘘 6例获得成功。现就术前及术后的心电图作一分析。1 对象和方法 患者 6 (男 2 ,女 4 )例 ,年龄 5~ 39(平均13.3)岁。全部患者均经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瘘。其中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3例 ,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1例 ,左冠状动脉右房瘘 2例 ,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或 Pfm弹簧圈实施封堵治疗。每例患者均描记术前、术后 12导联心电图各 1份 ,观察心电图变化。2 结果  6例患者中术前左室肥厚 3例 ,不完全右束支阻…  相似文献   

8.
右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右室及后壁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因普通心电图的波形限制 ,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而尹炳生教授所设计的头胸 (HC)导联心电图体系 ,在一定方面解决了这些难点。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有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同时行PTCA术者 37例 ,均在行PTCA术后 3天内做静息18导心电图及HC导联心电图。2 病例资料 :男 31例 ,女 6例 ,年龄 :5 7 4±12 7(37~ 76 )岁。其中诊为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者 2 6例 ,而下壁或后壁或右室梗死者 16例 ,经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狭窄≥ 70 %以上者2 8例3 对同时采集的静息心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RVMI)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发病12 h内入院的IWMI 2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右室支近端闭塞作为RVMI的诊断依据,将患者分为IWMI合并RVMI组(93例,RVMI组)和单纯IWMI组(175例,对照组),在安静休息状态下描记l8导联心电图,分析两组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RVMI组STⅢ↑/STⅡ↑≥1、STV4R↑≥1 mm、电轴左偏、高度房室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各项指标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IWMI时心电图出现STⅢ↑/STⅡ↑≥1、STV4R↑≥1 mm、电轴左偏、高度房室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高度提示IWMI合并RVMI,可作为诊断RVMI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6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及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 14例左旋支阻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Ⅱ/Ⅲ≥1、<1分别为12、2例;Ⅰ导联ST段抬高或等点线12例,压低2例。而47例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者ST段反转高Ⅱ/Ⅲ≥1、<1分别为2、45例;Ⅰ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2例、压低45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心电图ST段拾高Ⅱ/Ⅲ≥1、Ⅰ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线是诊断左旋支阻塞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而ST段抬高Ⅱ/Ⅲ<1、Ⅰ导联ST段压低则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有关右室梗死各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准确性、特异性和实用怀。方法 根据临床常使用的诊断右室梗死的五个心电图标准对20例急性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了比较。结果 右室梗死的发生率为40%,梗死部位在右冠状动脉者占90.0%,伴右室梗死时梗死发生在右冠近端者占87.5%。五个诊断标准对右室梗死的评估显示:标准1和5较好,使用修正标准后敏感性与特异性改进不大。而2、3及4三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冠心病患者下壁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 9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 (CHD)患者的 12导联Holter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结果 12导联Holter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 6 4 91% ,特异性为 5 3 85 % ,阳性预测价值6 7 2 0 %。Holter检查下壁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在单纯右冠状动脉病变 (单支病变组 )、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 (双支病变 )组、三支病变组分别为 2 0 %、70 37%和 80 %。结论  12导联Holter对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 ,但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3.
右胸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在预测右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采用心肌核素显象、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促进了心电图预测右冠状动脉狭窄和右室缺血的新发展。本文综述这方而的研究成果。一、右胸导联对识别闭塞冠状动脉的价值在急性下壁梗塞时,V_(4R)导联 ST 段抬高≥1mm 对诊断右冠状动脉第1右室支附近的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体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血运重建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54例,对其开通前及开通后12h心电图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I术后,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各有61.1%、76.9%和72.9%在开通后发生相应改变。结论体表心电图可预测CTO病变行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病变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ST段压低的阵发性心肌缺血在Holter上报道较多.但用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短暂的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致ST段抬高的变异性心绞痛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例用美国PI公司128兆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短暂冠状动脉痉挛致变异型心绞痛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右室梗死(acute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ARVI)约占心肌梗死发生率的12%左右,一般是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所致,少数为左回旋支闭塞所致。由于右室与左室下壁和后壁为同一支冠脉供血,所以ARVI常合并下壁和后壁心肌梗死,很少单独发生。因此,对左室下壁和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例,特别当伴有低血压、少尿和颈静脉怒张,而无肺水肿和肺淤血表现的右心功能障碍者,应高度怀疑同时存在ARVI。仔细分析心电图,捕捉某些异常心电图表现,是及时准确诊断右室梗死的主要手段。一、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ARVI时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急性AMI伴CLBBB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Gensini及sgarbossa评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电图进行评价,分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者分别为25例(78.1%)及18例(56.3%)。20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中有16例(80.0%)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前降支,其余4例(16.0%)IRA为右冠状动脉,12既往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病史的患者中,6例(50.%)IRA为前降支,其余6例(50.%)IRA为右冠状动脉。当评分≥3分时,改良sgarbossa标准诊断AMI的例数(26例,81.3%)明显高于sgarbossa标准(14例,43.8%)。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sgarbossa标准和改良sgarbossa标准间不存在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分析心电图改变的sgarbossa标准(r=0.889,P0.05)和改良sgarbossa标准(r=0.905,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AMI伴CLBBB患者常累及前降支,且心功能较差。改良sgarbossa标准对伴CLBBB的AM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评估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同时行运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①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72.1%,特异性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63.9%,特异性75.0%。平板运动试验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略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不同支数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是目前最简便实用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尤其对冠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高,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10天"入院。阳性体征为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Ⅱ、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X线胸片: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系统增大,主动脉右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扩张,绕冠状沟走行至后方,开口于左心室二尖瓣后叶瓣根部下方(图1)。左心室内见舒张期五彩分流血流束(图2)。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主干显著扩张,并于后室间支中下部汇入左心室,右冠状动脉各分支纤细。术中所见同术前超声和造影诊断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