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68例血脂正常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仅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8周检测血浆BNP、hsCRP水平。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观察6个月,以住院或观察期间的心血管事件为终点。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常规治疗组:(375.15±115.86)pg/ml比(145.65±70.12)pg/ml,辛伐他汀组:(376.38±116.15)pg/ml比(96.57±45.26)pg/ml]、hsCRP[常规治疗组:(30.21±2.76)mg/L比(5.20±1.75)mg/L,辛伐他汀组:(30.16±2.73)mg/L比(4.16±1.12)mg/L]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辛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1.7%比29.4%,P〈0.01)。结论:血脂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Yang J  Li XP  Zhao SP  Li J  Li JD  Xie XM  Peng 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84-18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4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80mg/d;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水平。结果(1)ACS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2)40mg/d和80mg/d氟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1),而以80mg/d氟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hsCRP和TNFα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氟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150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低Hcy组(58例,Hcy10μmol/L),中Hcy组(69例,Hcy 10~20μmol/L)和高Hcy组(53例,Hcy20μmol/L);根据血浆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55例,hsCRP5mg/L),中hsCRP组(64例,hsCRP 5~10mg/L)和高hsCRP组(61例,hsCRP10mg/L)。测定比较各组的血脂、血糖、肾功能指标以及BPV,分析血浆Hcy、hsCRP水平与BPV的相关性。结果:与低Hcy组比较,中、高Hcy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3.26±3.09)mmHg比(15.68±3.71)mmHg比(18.39±4.06)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3.12±3.20)mmHg比(15.09±3.73)mmHg比(17.82±3.83)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1.29±2.60)mmHg比(13.63±2.74)mmHg比(16.09±2.80)mmHg]均显著升高,且高Hcy组的显著高于中Hcy组的,P均0.01。与低hsCRP组比较,中、高hsCRP组24SSD[(13.35±3.12)mmHg比(16.04±3.69)mmHg比(18.55±4.17)mmHg]、dSSD[(12.96±3.14)mmHg比(15.18±3.81)mmHg比(18.05±3.90)mmHg]和nSSD[(11.08±2.53)mmHg比(13.76±2.85)mmHg比(16.18±3.05)mmHg]均显著升高,且高hsCRP组的显著高于中hsCRP组的,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H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24hSSD,dSSD和nSSD呈显著正相关(r=0.294~0.419,(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收缩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血浆Hcy、hsCRP水平监测有助于评估这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最佳剂量。方法:8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d)和常规剂量组(20mg/d),每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达标率,及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大剂量组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或<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TC、LDL-C达标率[TC:(23.3%比44.2%),LDL-C:(37.2%比60.5%),P均<0.05]均明显升高;APN水平[(8.47±1.73)mg/L比(12.96±2.15)mg/L]升高更显著,hsCRP水平[(6.23±1.26)mg/L比(4.07±1.54)mg/L]降低更显著(P均<0.01);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3.3%比7.0%,P=0.035)显著降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mg/d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35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常规组、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血清hsCRP [(12.95±1.99)mg/L、(8.56±1.24)mg/L比(4.47±1.92)mg/L]及血浆Hcy [(13.48±2.12)μmol/L、(9.55±0.94)μmol/L比(6.61±1.15)μ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应用替格瑞洛对ACS患者进行干预,在有效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从而显著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京必舒新(辛伐他汀)20 mg 治疗8周后血浆瘦素(L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对住院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30例患者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患者组,每组按随机单盲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不接受任何凋脂药物治疗;京必舒新治疗组:接受京必舒新20 mg 治疗8周,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瘦素 LP、ET、CRP 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1)京必舒新治疗前 AMI 组患者血浆 LP、E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 UAP 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京必舒新20 mg 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血浆LP、ET、CRP、TC、LDL-C 水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LP、ET、CRP、TC、 LDL-C 水平无显著降低(P>0.05);(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CS患者血浆瘦素含量与 ET、CRP 含量呈正相关(r= 0.785,P<0.01;r=0.7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LP、ET、CRP 水平显著升高,辛伐他汀20 mg 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且可降低血脂 TC 及 LDL-L 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短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2例,随机均分为10mg瑞舒伐他汀组和20mg瑞舒伐他汀组,并选择非冠心病患者1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两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入院时的TM及hsCRP水平,并观察两治疗组1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浆TM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d后两组TM[10mg组:(54.09±52.45)μg/dl比(15.65±2.30)μg/dl,20mg组:(70.27±62.43)μg/dl比(19.86±5.49)μg/dl]及hsCRP[10mg组:(126.35±76.08)ng/ml比(54.85±45.30)ng/ml,20mg组:(125.35±60.29)ng/ml比(58.14±53.54)ng/m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但两种治疗剂量对ACS患者血浆TM、hsCRP影响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且其随访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再发心绞痛明显低于10mg组(18.75%比62.50%,P<0.01)。结论:早期强化他汀药物(20mg/d)治疗能降低ACS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不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 人选206例血脂正常的初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n=103)或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103),常规治疗组给予降压治疗,他汀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睡前服用,共观察1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20mg组和40mg组,每晚服药一次,观察1个月、3个月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服药后第1个月、3个月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sCRp水平40mg组比20mg组降低更明显且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4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及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相关研究,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选取60例老年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随机将UAP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75mg/d)组,AMI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及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vWF水平变化,同时探讨P选择素与vWF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ACS患者P选择素、vWF水平[AMI组P选择素(9.74±1.97)%,vWF(272.24±28.62)%;UAP组P选择素(8.87±1.78)%,vWF(215.81±22.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选择素(2.27±1.30)%,vWF(112.45±13.22)%](P<0.001)。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组均可降低UAP患者P选择素与vWF水平[常规治疗组P选择素治疗前(8.60±1.39)%,治疗后(5.60±2.18)%,降低(2.97±1.82)%,vWF治疗前(217.52±25.68)%,治疗后(170.17±20.88)%,降低(47.34±24.31)%;氯吡格雷组P选择素治疗前(9.15±2.11)%,治疗后(4.24±1.73)%,降低(4.89±2.02)%,vWF治疗前(214.10±18.35)%,治疗后(151.72±12.66)%,降低(62.38±21.58)%],但氯吡格雷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AMI组联合治疗后P选择素与v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选择素(2.27±1.30)%,vWF(112.45±13.22)%](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ACS患者P选择素水平与vWF水平成正相关(r=0.365,P<0.05)。结论P选择素、vWF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可能是老年ACS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并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8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7例。另选40例非ACS患者作为非ACS对照组,测定各组hsCRP、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非ACS对照组比较,UAP组、AMI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0.85±0.49)mg/L比(10.01±1.73)mg/L比(52.73±2.39)mg/L,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MVL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VL组[(69.11±1.98)mg/L比(10.12±2.01)m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r=0.210,P=0.042),与纤维蛋白原(r=0.516,P〈0.0001)、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00~0.159,P〈0.001~〈0.0001)。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T细胞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和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mg,3次/d),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hsCRP、sCD40L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浆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尼可地尔组患者血浆hsCRP[(2.63±0.25)mg/L比(1.80±0.28)mg/L]、sCD40L[(71.88±3.71)pg/ml比(55.25±2.47)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01)。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43%比56.86%,P=0.02)。结论:尼可地尔可显著提高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降低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T细胞CD40配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OX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ACS患者为实验组,以20例非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次日清晨、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7 d后血浆OX40L和hsCR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9±20.67)pg/mL vs.(12.95±5.46)pg/mL,P<0.01; (19.70±5.50)μg/mL vs.(1.29±0.59)μg/mL,P<0.01],且ACS患者血浆OX40L浓度和hsCRP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553,P=0.0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7 d后,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8±8.00)pg/mL vs.(32.79±20.67)pg/mL,P<0.01;(8.61±2.05)μg/mL眠(19.70±5.50)μg/mL,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使用可降低血浆OX40L、hsCRP浓度,从而降低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改善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初次就诊诊断的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d)治疗,联合组给予辛托伐他汀(40mg/d)和依折麦布(10mg/d)联合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的HDL-C水平上升,差异无统计学;LDL-C的调脂幅度和LDL-C的达标率均高于辛伐他汀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ACS患者的血脂,并提高其达标率,优于单用辛伐他汀.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联合可应用于ACS的初始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是否有量效关系。方法共入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n=20),辛伐他汀5mg 组(n=20)、辛伐他汀10 mg 组(n=20)、辛伐他汀20 mg 组(n=20),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5、10、20 mg 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分别降低9%、18%、2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12%、24%、35%),不同剂量组之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10、20 mg 的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 FMD[5 mg:治疗前(3.4±3.0)%比治疗后(7.5±5.1)%;10 mg:治疗前(3.8±3.0)%比治疗后(8.0±4.9)%;20 mg:治疗前(3.6±3.5)%比治疗后(8.1±6.1)%;P 均<0.01]。但3组之间 FMD 的变化值无显著差异(P>0.05),且 FMD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使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选择ACS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00mg/dl患者共124例,随机均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40mg/d辛伐他汀加10mg/d依折麦布),治疗1个月,主要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LDL-C、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的上述血脂水平均与瑞舒伐他汀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联合治疗组肌痛发生率要显著低于瑞舒伐他汀组(4.8%比17.7%,P=0.023),其他不良反应事件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辛伐他汀加依折麦布是有效的及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ACS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已行PCI术的ACS单支病变患者97例,随机将97例ACS病人分为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健康成人20名为正常对照;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sICAM-1、MMP-9及CRP水平。结果:服用4周后,sICAM-1、MMP-9及CRP水平辛伐他汀40mg组及辛伐他汀20mg组均较对照组低(P<0.01),而辛伐他汀40mg组较辛伐他汀20mg组更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ACS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反应;与低剂量辛伐他汀比高剂量辛伐他汀具有更强的抗炎效果,从而有利益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8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d,64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20mg/d,64例),分别在人院24 h内及服药后3、7 d测定两组患者血脂、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1例低LDL-C同时伴有高hsCR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常规治疗 辛伐他汀20 mg,1次/晚)和对照组63例(常规治疗),观察12周调脂治疗对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猝死)的影响,及血浆LDL-C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LDL-C由(3.04±0.76)mmol/L降至(1.58±0.43)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由(5.29±3.67)mmol/L降至(1.62±0.54)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hsCRP由(5.83±4.14)mmol/L降至(3.18±1.62)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DL-C及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LDL-C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了心脏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烟酸强化降脂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24例AS患者,筛选期每日口服辛伐他汀40 mg,4 w测HDL、LDL、TC、TG、APN、hs-CRP作为基线水平;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62例),与烟酸联合治疗组(62例),治疗8 w重复测上述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筛选期结束的基线APN及hs-CRP水平即回复至正常范围,血脂4项有一定程度控制;(2)治疗8 w后,烟酸联合治疗组较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APN水平显著升高(P=0.000);TC、TG、LDL明显下降(P<0.05),HDL显著升高(P=0.000);(3)烟酸联合治疗组血浆APN水平与TG呈负相关(r=-0.399,P=0.001),与HDL水平呈正相关(r=0.250,P=0.046)。结论在辛伐他汀的基础上,联用烟酸可进一步改善脂代谢,明显降低LDL,同时升高HDL水平,从而强化降脂,并显著升高血浆APN水平,减轻血管炎症反应,起到更为强效的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