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心肌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的经典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厚心肌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取4周、20周龄雄性 SHR 和 WKY 大鼠,观察血压和心肌肥厚情况;抽提其左心室组织蛋白,经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银染后计算机图象分析寻找蛋白表达差异点,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测量法(MALDI-TOF-TOF MS)分析鉴定蛋白。结果 SHR 在血压末升高时就已存在心肌肥厚。经二维胶图比较共找出27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涉及能量代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等。其中13个蛋白的变化发生在4周龄 SHR 血压未升高时;另7个蛋白表达变化发生于20周龄血压持续升高状态下的 SHR 肥厚心肌中。结论 SHR 肥厚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有氧氧化中的酶下调,而糖酵解的关键酶明显上调,且这些变化大多发生在血压升高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多种酶和一些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蛋白均发生了变化,提示在 SHR 的心肌肥厚过程中物质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左心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的经典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厚心肌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取4周、20周龄雄性SHR和WKY大鼠,观察血压和心肌肥厚情况;抽提其左心室组织蛋白,经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银染后计算机图象分析寻找蛋白表达差异点,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测量法(MALDI-TOF-TOF MS)分析鉴定蛋白.结果 SHR在血压未升高时就已存在心肌肥厚.经二维胶图比较共找出27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涉及能量代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等.其中13个蛋白的变化发生在4周龄SHR血压未升高时;另7个蛋白表达变化发生于20周龄血压持续升高状态下的SHR肥厚心肌中.结论 SHR肥厚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有氧氧化中的酶下调,而糖酵解的关键酶明显上调,且这些变化大多发生在血压升高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多种酶和一些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蛋白均发生了变化,提示在SHR的心肌肥厚过程中物质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干预组(n=14)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4),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和TTC染色评估梗死面积,提取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相比,梗死区与危险区(梗死区+缺血区)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29.4%±8.4%vs57.7%±6.5%,P0.0001);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15.9%±5.6%vs29.0%±8.9%,P=0.012)。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有19个蛋白点的表达有差异,质谱鉴定了9种差异蛋白,相比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个蛋白表达上调:三功能酶亚基α(线粒体前体)、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肌动蛋白α(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5A亚单位(线粒体前体);5个蛋白表达下调:L-乳酸脱氢酶B链、异柠檬酸脱氢酶[NAD]α亚基(线粒体前体)、α晶状体蛋白B链、内膜蛋白(线粒体)、肌动蛋白类似物(细胞质)。结论辛伐他汀组大鼠心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辛伐他汀改变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等途径上的蛋白,为阐明辛伐他汀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ukes B期大肠癌肿瘤与癌旁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①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技术对大肠癌肿瘤与癌旁组织分离分析。②在鉴定出具有差异蛋白质中,选出2个蛋白质烯醇化酶(Enolase)、血红蛋白(Hemoglob in)行蛋白印记实验,验证2-DE结果。结果通过2-DE和质谱技术对大肠癌肿瘤与癌旁组织进行分离分析,21个蛋白质点在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通过免疫蛋白印记实验进一步证明2-DE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Dukes B期大肠癌肿瘤与癌旁组织蛋白质具有差异性,其中14个蛋白质点在肿瘤组织上调,7个下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分析其功能及其生物学过程,为NAFLD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7月~10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3例和健康体检者3例,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了解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 经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蛋白质387种,以倍数上调>1.2倍或下调>1.2倍,且P<0.05为标准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34种;健康人比,NAFLD患者上调蛋白25种,下调蛋白9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脂质的储存和代谢、免疫反应、纤维素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NAFLD患者差异蛋白可能为其诊治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腹主动脉缩窄(AAC)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差异蛋白质表达及其在左室肥厚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AAC组及假手术组,9周后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病理学检查,并对二组心肌组织行双向电泳(2DE)找出差异点,MALDI-TOF-MS质谱鉴定蛋白质及West-ern-blot验证.结果 AAC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压力变化速率、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及心质量、心质量/体质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畸形、染色加深.2DE中以浓度相差2倍以上为差异点.鉴定的21个蛋白质中,AAC组相对于假手术组有14个蛋白质上调,4个蛋白质下调,3个蛋白为AAC组新出现,上调蛋白质包括:肌球蛋白轻链、心肌α肌动1蛋白原、β肌球蛋白重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15、G蛋白偶联受体34、酪氨酸蛋白激酶ZAP-70、RIKENcDNA 9030617003、天冬氨酸tRNA合成酶等,下调蛋白为H 转运ATP合成酶、L-3脂酰辅酶A脱氢酶等,两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C大鼠心肌中参与糖酵解蛋白、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基因表达调控蛋白增加,最终心肌细胞结构蛋白增加导致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与正常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慢性心衰的结构基础。方法:收集心衰末期心脏移植患者及健康捐赠者的左心室心肌组织样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较它们的超微结构,并测量其横管及线粒体的形态指标。结果:与正常左心室心肌组织的超薄切片比较,心衰患者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肌丝排列发生错位和紊乱,横管周长及面积增大、密度减少,线粒体面积减少、圆形度增加,多量糖原聚集在线粒体和肌丝周围。结论:慢性心衰时左心室心肌超微结构的这些改变是心肌细胞的收缩效能下降及能量供应障碍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不依赖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心脏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心脏收缩〔1〕/舒张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心肌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微血管病变、间质炎症、氧化应激及胞内钙稳态异常,并最终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近年来,针对DCM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认为,DCM也伴随着基因表达改变。事实上,基因表达失调参与了DCM发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腹主动脉缩窄(AAC)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差异蛋白质表达及其在左室肥厚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周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 AAC 组及假手术组,9周后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病理学检查,并对二组心肌组织行双向电泳(2DE)找出差异点,MALDI-TOF-MS 质谱鉴定蛋白质及 West-ern-blot 验证。结果 AAC 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压力变化速率、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及心质量、心质量/体质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畸形、染色加深。2DE 中以浓度相差2倍以上为差异点,鉴定的21个蛋白质中,AAC 组相对于假手术组有14个蛋白质上调,4个蛋白质下调,3个蛋白为 AAC 组新出现,上调蛋白质包括:肌球蛋白轻链、心肌α肌动蛋白1蛋白原、β肌球蛋白重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线粒体核糖体蛋白 L15、G 蛋白偶联受体34、酪氨酸蛋白激酶 ZAP-70、RIKENcDNA 9030617003、天冬氨酸 tRNA 合成酶等,下调蛋白为 H~-转运 ATP 合成酶、L-3脂酰辅酶 A 脱氢酶等,两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5例晚期DCM患者和4例因其他心脏疾病(A对照组)行心脏移植手术切除的心脏及4例机械性损伤死者(B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Cx43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DCM患者心肌Cx43蛋白表达较清晰,主要位于心肌闰盘处,呈条状、斑点或颗粒状散在分布,有的散在分布于心肌细胞侧边;A对照组表达清楚,位于心肌闰盘处,主要呈条状,少数呈斑点状散在分布,而心肌侧边分布很少;B对照组阳性着色较淡,在闰盘处呈条状分布,少有斑点状散在分布,心肌侧边几无表达。定量检测和统计分析发现,DCM组心肌Cx43蛋白表达的量低于A对照组但高于B对照组。心肌Cx43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DCM组与A对照组、B对照组相比,A对照组与B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Cx43蛋白表达的S值,DCM组、A对照组、B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DCM患者心肌Cx43蛋白表达的数量和分布均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很可能是导致DCM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