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前斜位45°消融电极在三尖瓣环细标确定靶点图,即在希氏束附近AV融合或最短AV间期,可记录到小H波,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在窦性心律或心动过速时低能量试放电,有效增加功率和延长放电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准确标测和消融下,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ermanentjunctionalreciprocatingtachycardia ,PJRT)是一种少见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房室旁路具有递减传导特性 ,并且通常位于后间隔部位。本文报道一例希氏束旁房室旁路所致的PJRT。患者女性 ,2 6岁。可追溯并经心电图证实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病史 3年 ,心室率波动于 12 0~ 15 0次 /min ,伴有心悸、箭头所指为P波图 1 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希氏束部位的心房激动领先 ,RS2 刺激使心房激动延迟。HRA =高位右心房电图 ;HBE =希氏束电图 ;CS5……CS1 =冠状静脉窦近端至远端电图 ;H =希氏束电位图 …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伴房室阻滞并非少见。Josephson观察 14 1例AVNRT患者有 17例 (12 % )出现房室阻滞 ;Wellness等观察 6 7例AVNRT患者有 10例(14 9% )出现房室阻滞。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 2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2例患者 ,男女各 1例 ,年龄分别为 2 7岁和 34岁 ,心动过速病史 3~ 5年 ,于 2 0 0 0年先后住院治疗。临床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入院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例 1HRA =高位右心房 ;HBE =希氏束 ;CS =冠状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 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 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 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 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 文氏传导阻滞.结论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 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希氏束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9例为完全性双束支阻滞,8例为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5例为完全性房室结阻滞。在17例希氏束及其以下的房室传导阻滞中,有13例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效果均良好。提示希氏束电图对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 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文氏传导阻滞。结论 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相似文献   

7.
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是比较独特而具危险性的房室阻滞,此类阵发性房室阻滞的显著特征是从正常的1:1房室传导(偶尔2:1房室阻滞)突然转变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在房室恢复正常传导或次级起搏点产生逸搏之前,常有一段心室停搏问歇,从而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恶化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晕厥或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24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希氏束电图及体表心电图。13例QRS不宽者,阻滞部位8例在房室结,5例在希氏束内;9例房室结阻滞及6例希氏束内阻滞者中,各有1例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有QRS增宽表现。18例病人采用永久起搏治疗,其中以阻滞发生在束支系统者为最多;冠心病、心肌病及退行性变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阻滞部位通常较低,症状较严重,大多需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3例选择性消融房室结慢径放电前靶点图特征分析,旨在寻找一个更可靠的电生理参数,用来预测放电后发生房室阻滞的危险性。  资料和方法 23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8.6±16.2(15~67)岁。慢-快型AVNRT的诊断通过程序心房刺激S1S2每缩短10ms,A2H2跃增50ms或以上,诱发心动过速。当呈现出清晰而稳定的希氏束电位时,以100mm/s或50mm/s走纸速度测量希氏束电图心房信号与大头电极标测心房信号之间的A(HBE)-A(ABL)间期;测量希氏束电图心房信号与固定在冠状静脉窦(冠状窦)口…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可表现为单向阻滞,即室上性冲动被阻滞于房室结或希氏束中,而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冲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正常传导途径,逆传至心房,产生逆行的P波,或逆行隐匿激动房室结,影响下一次窦性冲动的传导,在希氏束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45岁,赴美国看望读书的女儿三周,回国后感到疲劳、头晕,关节和肌肉疼痛。体检发现下肢环状红斑,心电图见图1。试题内容本例患者房室阻滞的部位为A.房室结(AV node);B.希氏束内(Intra-His);C.希氏束以远(Infra-His);D.心室肌内(Ventricular Myocardium)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1.二度房室阻滞本例心电图的最大特征是全帧心电图一直持续为2:1房室阻滞,体表心电图对房室阻滞诊断的优势是对阻滞程度能迅速判断,例如本帧心电图应诊断为二度房室阻滞。而心电图诊断房室阻滞的部位却  相似文献   

12.
急性后壁心肌梗塞患者约1/5~1/3发生Ⅱ-Ⅲ度房室阻滞。大多数电生理研究倾向干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也有人认为其位于希氏束水平,对房室阻滞电紊乱的解剖基础颇有争议。本文对44例急性后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脏进行了病理研究.其  相似文献   

13.
心脏多个部位的传导障碍均可导致房室阻滞,其可以发生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等部位。本文阐述心房阻滞在房室阻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右前间隔房室旁路是整个导管消融中较为困难的部位。我们以射频电流消融4例均获成功。消融部位为希氏束导管正上方。3例患者记录到旁路电位。旁路与希氏束的平均距离为4.9 mm。当大头导管记录到大A小V波且无或仅有微小希氏束波时放电。1例并发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平均随访8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阐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希 -浦系统不应期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8例 AVNRT病人在射频消融前于高位右房 (HRA)常规行程序电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实时记录。结果 所有病人心动过速起始时均表现为房室 2∶ 1传导 ,其中 2例 2∶ 1阻滞点在希氏束以下部位 ,5例在希氏束以上部位 ,1例不明。房室 2∶ 1传导持续平均 14.0 3± 10 .0 3秒后转为房室 1∶ 1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 3例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2例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为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1∶ 1房室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平均持续 6 .87± 11.2 6秒后束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  AVNRT起始时希 -浦系统的不应期自动缩短使结室传导易化 ,这一机制是电重构机制 ,且常在 30~ 6 0秒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不仅药物治疗,而且手术治疗也有较大进展。近年采用经心导管电击希氏束区,使病人免除了开心手术。一、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使窦房结或房室结的折返传导变慢或阻滞。由旁道折返引起的房室反复性(包括前向性或逆向性)心动过速,迷走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18.
传导阻滞的部位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常规心电图上难以区分是房室结还是结下传导阻滞,尤其在希氏束病变时大多数QRS波并不增宽的情况下.然而,通过观察常规心电图上房室传导阻滞对颈动脉窦按摩和注射阿托品的反应,有助于确定传导阻滞的部位.颈动脉窦按摩可使房室结内病变所致的传导阻滞加重,使希氏束-浦顷野系统内的传导阻滞减轻;而注射阿托品的结果正好相反.本文评价颈动脉窦按摩和注射阿托品对于QRS波不增宽的长期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从常规心电图确定阻滞部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希氏束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沛然 《山东医药》2000,40(7):47-48
希氏束电图 (HBE)是将多极导管插入心腔所记录的希氏束兴奋过程中微小的电位变化 ,其对确定房室传导阻滞 (AVB)部位、程度及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 HBE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等介绍如下。1 检测方法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导为窦房结→房室束→房室结→希氏束内→希氏束远端→左、右束支→浦倾纤维→心室肌。从房室结到束支发生阻滞者称 AVB;阻滞部位在房室结者称希氏束上 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远端和束支者称希氏束下 AVB。希氏束电位变化很小 ,用体表心电图不能测出 ,只有用 HBE才能记录到。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快旁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期前收缩刺激法,将142例患者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4例和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8例。对142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结果:希氏束旁刺激法检测结果显示,74例AVNRT患者中8例未检测成功,其余66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68例AVRT患者中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62例患者中48例均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14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果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部快旁道引起的AVRT与慢-快型AVNRT,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100%。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间隔部隐匿性房室快旁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