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野鼠疫源地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的调查,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为鼠疫防治和确定疫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调查实施方案>,在玉龙县及其周围地区共10个县所属14个乡(镇)的75个自然村,对鼠疫指示动物(犬和猫)进行调查,同时采用5 m布笼野外捕捉活鼠.取指示动物和活鼠血清,间接血凝试验OH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 共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2897份,F1抗体阳性血清202份,阳性率为6.76%,阳性血清样品全部来自于玉龙县和古城区.其中犬抗体阳性率为5.73%(162/2825),猫抗体阳性率为24.69%(40/162).猫血清F1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犬,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2,P<0.01).活鼠血清未检出F1抗体.阳性率为0(0/2363),与指示动物(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调查,可以判定玉龙县,古城区为鼠疫疫源县(区),指示动物血清学监测对鼠疫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7年和2008年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宁夏鼠疫发生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疫源地的5个市(县)居民血样718份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非疫区居民血样475份作为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方法检测人群鼠疫F1抗体.两种以上方法检测为阳性者,判定为阳性血样;抗体滴度没有达到阳性判定标准者,判定为可疑血样.结果 检测718份血样,检出阳性血样9份(滴度在1:16~1:64),阳性率为1.25%(9/718);可疑血样28份,检出率为3.90%(28/718).3种方法检测非疫区人群血样475份,全部为阴性.疫区和非疫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1.25%(9/718)、1.25%(9/718)、2.51%(18/7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结论 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尚存在一定比例的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均分布在近几年有动物鼠疫流行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群棘球蚴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为控制棘球蚴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6个州的11个县(市)1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检测人群血清中抗棘球蚴IgG抗体,确定感染率.结果 共检查人血清8408份,检出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者862例,总阳性率为10.25%.其中女性阳性率为12.79%(532/4161),男性阳性率为7.77%(330/4247),女性高于男性(X~2=57.45,P<0.01);棘球蚴病感染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30,P<0.01),其中50岁年龄组[16.77%(105/626)]和≥160岁年龄组[16.00%(52/325)]高于其他年龄组;感染率在各职业人群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02,P<0.01),其中僧侣[25.60%(31/117)]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感染率在各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2,P<0.01),其中蒙古族、藏族[11.35%(786/6927)、17.43%(38/218)]明显高于其他民族;感染率地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2.33,P<0.01),较高的县依次为南部的久治县[25.97%(287/1113)]、称多县[25.48%(132/518)]、泽库县[16.44%(172/1046)]和河南县[12.84%(52/405)].结论 棘球蚴病在三江源地区均有分布,感染率以南部牧区为主.防治工作重点应针对广大牧区,以牧区的女性、蒙古族、藏族、僧侣、农牧民为主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在湖北省13个县(市、区)设立监测点,每年8—10月,在每个监测点选择1个行政村或沿水系分布的若干自然村,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岁以上全部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人数不少于300人。采集监测点居民血样,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并殖吸虫抗体水平。血清抗体阳性者再采集痰液用浓集消化法检测并殖吸虫虫卵,并进行个案调查。对采集血样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和相关行为。选择监测点内的山坑、溪流环境采集第二中间宿主溪蟹,采用捣碎沉淀法检测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结果 3年共调查3 947人,人群血清抗并殖吸虫抗体总阳性率为9.5%(376/3 947)。血清抗体阳性者痰液经浓集消化法检测均未查到虫卵。不同地区以兴山县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2.5%(158/218);地区间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69.9, P 0.01)。男性和女性血清抗体阳率分别为9.2%(172/1 875)、 9.9%(204/2 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 P 0.05)。各年龄段血清抗体阳性率以6~9岁和≥60岁较高,分别为11.1%(9/81)和12.9%(251/1 951);各年龄段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48, P 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小学和大学及以上人群较高,分别为12.4%(277/2 228)和2/14;不同文化程度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06, P 0.01)。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饮用自来水人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1.3%(285/2 529);各种饮用水类型的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4, P 0.01)。食用过溪蟹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5%(36/313),未食用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4%(340/3 634)(χ2=1.539, P0.05)。有饮生水行为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9%(77/1 315),无饮生水行为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4%(299/2 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29, P 0.01)。共采集溪蟹558只,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4%(58/558),平均感染度为7.6个囊蚴/只;13个监测点中溪蟹感染率最高的为兴山县,达81.6%(31/38);利川市、丹江口市、建始县、夷陵区、通山县、宣恩县、英山县等7个监测点未查到囊蚴感染溪蟹;不同地区间溪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14, P 0.01)。结论湖北省人群血清抗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仍较高,以兴山县、≥60岁年龄段、小学文化程度人群为重点人群;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囊蚴感染率较高,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开展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分析流行态势,为该地区鼠疫防治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鼠疫细菌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三江源"部分地区人及各种动物采血做血清抗体调查。结果该地区发现15种动物可自然感染鼠疫,10种动物血清存在鼠疫抗体,人群血清鼠疫抗体阳性率达2.47%。结论"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持续流行,参与染疫的动物种类多,时常波及人间造成人间鼠疫流行,人群存在部分隐性感染鼠疫者。尚有部分地区需进行深入的自然疫源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 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云南省1986-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为依据,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和人群.采集云南省23个县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248份作为病例组,采集7个县的有EV活菌疫苗接种史的健康人群血清295份作为人工免疫组,采集1个非疫区县的健康人群血清235份作为阴性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 ①疫区F1抗体阳性率[22.10%(120/543)]与非疫区[0(0/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②病例组F1抗体阳性率为35.89%(89/24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人工免疫组阳性率为10.51%(31/295),GMT为1:34;阴性对照组235份均为阴性.病例组阳性率高于人工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41、103.39,P<0.0125);人工免疫组阳性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P<0.0125).③病例组间F1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8、2.01、5.46、0.04,P>0.05).④89名F1抗体阳性的腺鼠疫康复者发病时的血清滴度和康复后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结论 ①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地均分布在疫区内,其地理分布与疫区分布相吻合.②自然感染鼠疫后.约有1/3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能形成长期免疫,仍有2/3的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所形成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其保护率和保护效果要好于接种EV活菌疫苗形成的人工获得性免疫.③人群感染鼠疫恢复后,F1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受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影响.对于经过一定时间仍能检出F1抗体的部分腺鼠疫康复人群而言,时间的消长并不影响抗体滴度的变化,甚至能长期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分析青海省果洛州5个县儿童棘球蚴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青海省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5个县37个乡(镇)的43所学校全部6~12岁学生7 44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结果果洛州儿童抗棘球蚴血清总阳性率为21.24%(1581/7445),其中阳性最高的乡(镇)是玛沁县下大武乡,为45.04%(59/131),最低的是斑玛县江日堂乡,为4.82%(8/166);阳性率最高的县是玛沁县,为24.25%(381/1571),斑玛县最低,为15.13%(14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63,P<0.01);男生和女生的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95%(779/3719)和21.52%(802/37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91,P=0.046)。人均羊饲养数与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351,P<0.05),户均养犬数与儿童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青海省果洛州儿童棘球蚴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并存在地区差异;羊饲养量及养犬数与儿童棘球蚴抗体阳性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海省玉树州学生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于2012年6-8月随机抽取玉树州称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玉树县、杂多县和治多县等6县16乡(镇)的22所学校,对7~15周岁学生进行腹部B超和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B超检查7 454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58例,棘球蚴病检出率为0.78%。ELISA检测7 081人,检出棘球蚴血清抗体阳性302例,抗体阳性率为4.26%。男性和女性B超棘球蚴病检出率均为0.78%(30/3 853、28/3 601);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62%(158/3 423),男性为3.94%(144/3 658)(P0.05)。不同地区中,称多县B超检出率最高,为1.67%(27/1 612)(χ~2=35.224,P0.05);曲麻莱县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68%(82/1 228)(χ~2=32.817,P0.05)。不同年龄组中,14~岁人群B超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1.50%(10/666)和7.20%(46/639)(χ~2=13.451、53.284,P0.05)。提示青海省玉树州学生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需加强对学生人群的棘球蚴病监测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学生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2012年采用B超和ELISA方法对果洛州6个县40个乡(镇)50所学校6~19周岁的全体学生进行普查。结果显示,果洛州学生棘球蚴病检出率为2.9%(247/8 59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1%(1 218/7 552)。达日县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6%(124/2 225)和23.0%(428/1 861),不同县间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14、100.449,P0.05)。男、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2.7%(116/4 232)和3.0%(131/4 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7%(579/3 698)和16.6%(639/3 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9岁学生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7.6%(57/750);8~岁学生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5%(214/1 159),不同年龄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8、27.994,P0.05)。果洛州学生棘球蚴病流行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隆林县鼠疫指示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鼠疫疫区隆林县鼠疫指示动物特异性抗体(FI)阳性率情况,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意义,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指示动物和鼠类血清中鼠疫FI抗体。结果(1)疫点屯指示动物血清FI抗体阳性率(28%)显著高于非疫点屯的(0%);(2)鼠疫病人、自毙鼠及指示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的地区分布呈高度一致;(3)指示动物血清FI抗体阳性率(6.4%)显著高于活鼠血清的(0.7%),两者相差近10倍。结论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学监测对鼠疫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同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我国人间鼠疫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1-2006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的现场凋查和病历等相天资料,分析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981-2006年我国9个省(区)共发生鼠疫病例917例,死亡105例,死亡率11.45%,分布在69个县(市,旗).其中青海108例,分布于17个县(市),贵州137例,分布于2个县(市),云南517例,分布26个县(市).在1983,1990,1996,2000年鼠疫病例数出现4次高峰,分别为25,75,98和254例.青海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接触剥食旱獭,西藏主要传播途径有接触旱獭,空气飞沫传播,新疆,甘肃两地为接触旱獭等染疫动物和跳蚤叮咬,内蒙占为剥食染疫动物,而广西,贵州和云南为跳蚤叮咬.917例病例中腺鼠疫750例,死亡4例(该4例全部来自西藏),病死率0.53%,肺鼠疫121例,死亡65例,病死率53.72%,败血型鼠疫31例,死亡30例(内蒙古治愈1例),病死率96.77%.其余脑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鼠疫蜂窝组织炎等病型的病例全部治愈.结论 自1990年以来,我国人问鼠疫流行的范罔和强度较1981-1990年有不断加大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青海省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为基础资料,整理、归纳、核实三江源地区1960-2006年人间鼠疫发生资料和部分个案调查资料及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0-2006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除12个年份没有发生人间鼠疫外,其他年份均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州12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共发生人间鼠疫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56.30%.人间鼠疫传染源中喜马拉雅旱獭占27.31%(65/238),偶蹄类占14.71%(35/238),食肉类占2.10%(5/238),兔形目占0.42%(1/238),肺鼠疫病人占49.16%(117/238),疫蚤叮咬占6.30%(15/238).流行季节为5-11月,8、9月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藏系绵羊作为人类鼠疫传染源引发的鼠疫病例占23.53%.临床病型中以肺型居多占61.34%,腺型占17.23%,败血型占16.81%,其他型占4.62%,但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居多.结论 近年来,在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适时调整鼠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分别选择青海省玉树、治多和称多等3县(州)的2个镇6个乡共27个自然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B超进行棘球蚴病诊断检查。IHA共检2 251人,抗棘球蚴抗体IgG阳性率为9.2%(207/2 251);B超共检2 581人,患病率为4.1%(106/2 581)。女性IHA阳性率和患病水平(分别为11.3%和5.0%)均高于男性(分别为6.6%和3.0%)。IHA血清阳性者中,40岁组最高,占16.4%;患病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组最高,占15.5%。不同职业人群中IHA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均以半农半牧为最高,分别占21.5%和11.4%。玉树州人群棘球蚴病抗体阳性率和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三江源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1954-2006年鼠疫疫源地调查,鼠疫监测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954-2006年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布玉树,称多.曲麻莱,囊谦,治多,杂多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乡.称多县还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动物共8科12属15种,从动物体共分离到鼠疫菌336株,其中喜马拉雅旱獭体291株,占总数的86.60%(29/336),藏系绵羊13株.占3.87%(13/336),青海田鼠10株,占2.98%(10/336).从各类媒介昆虫体内共分离m鼠疫菌114株,其中,从斧形盖蚤体内分离出46株,占40.35%(46/114),谢氏山蚤38株,占33.33%(38/114).1960-2006年共发生人间疫情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为56.30%(134/238),流行季节为5-11月份,8,9月份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主要为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间鼠疫.临床病型以肺鼠疫居多.占49.58%(117/238),但首发病例以腺鼠疫为主,占77.12%(91/118).结论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两块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由旱獭型菌株引起,尚未发现田鼠型菌种引起的人间鼠疫.三江源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为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和制订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4-2006年间三江源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江源地区存在有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斧形盖蚤、谢氏山蚤、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青海田鼠疫源地分布在称多县、珍秦乡.约9500 km2.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在13个县,约107 000 km2.截至2006年底,自6种啮齿类、6种食肉类、3种偶蹄类和9种媒介昆虫检出鼠疫菌450株.1960-2006年,发现鼠疫病人238例,死亡134例,人间鼠疫病例出现在每年的5-11月份,主要有3种病型,腺鼠疫占17.23%(41/238)、败血型鼠疫占16.81%(40/238)、肺鼠疫占61.34%(146/238),而其他型鼠疫占4.62%(11/238),但每次流行的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为主.结论 鼠疫仍然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要做好鼠疫流行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鼠疫科研,建立健全鼠疫疫情报告网络,减少人类鼠疫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为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和制订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4-2006年间三江源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江源地区存在有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斧形盖蚤、谢氏山蚤、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青海田鼠疫源地分布在称多县、珍秦乡.约9500 km2.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在13个县,约107 000 km2.截至2006年底,自6种啮齿类、6种食肉类、3种偶蹄类和9种媒介昆虫检出鼠疫菌450株.1960-2006年,发现鼠疫病人238例,死亡134例,人间鼠疫病例出现在每年的5-11月份,主要有3种病型,腺鼠疫占17.23%(41/238)、败血型鼠疫占16.81%(40/238)、肺鼠疫占61.34%(146/238),而其他型鼠疫占4.62%(11/238),但每次流行的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为主.结论 鼠疫仍然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要做好鼠疫流行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鼠疫科研,建立健全鼠疫疫情报告网络,减少人类鼠疫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