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诊断结果对比观察,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快速诊断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患者连续24h心电信号,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技术,进行心电分析,并同步绘制24h心电散点图。将诊断结果分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差异性传导5组,分别将4组心律失常结果与心电散点图检测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二者的符合率及各组的B线斜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室上性早搏组与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差传组差异显著(p<0.001);室性早搏组与室上性早搏、心房颤动、差传组差异显著(p<0.001);心房颤动组与差传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在长程大样本心电数据中,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153例Lorenz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对长程心电数据中心律失常的诊断作用。方法将1153例心律失常病例的24h动态心电数据做成Lorenz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0例心律失常频次<100次/24h,Lorenz散点图为一分布图形,633例心律失常频次<100次/24h,为多分布图形。按动态心电图诊断,633例中室上性早搏203例、差异性传导27例、室性早搏197例、心房颤动182例、心房扑动、房颤合并房扑、室上性早搏合并室性早搏、房颤伴宽QRS波、二度窦房阻滞与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等24例。Lorenz散点图图形特点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有良好对应关系。结论Lorenz散点图诊断心律失常速度快,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符合率高,对室上性异位心搏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室性并行心律发生时的心电散点图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3例诊断为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散点图,与13例正常窦性心律及单纯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散点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律时,偶联点对称分布于45度角线上,呈棒球拍状;单纯室性早搏散点图呈特征性四分布或五分布;室性并行心律图形为沿垂直于45度线的四分布图形,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度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X、Y轴;三组数据间B线斜率两组间分别比对,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与正常窦律伴单纯室性早搏心电散点图比较,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具有显著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常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特别是散在的小阵发作心房颤动识别相当困难。本研究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散点图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方法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共收集阵发性房颤病例567例、持续性房颤病例828例、房性早搏病例916例,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盒配套软件生成所有病例的散点图,分别比较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与房性早搏的散点图之间B线斜率的差异,并根据阵发性房颤的散点图图形特征进行分类总结。结果阵发性房颤的散点图B线斜率与持续性房颤的散点图B线斜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散点图与房性早搏散点图的B线斜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散点图的B线斜率平均水平较房性早搏的散点图的B线斜率小。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散点图具有独特的图形特点,利用散点图可以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避免漏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交界性早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两例分别误诊为频发房性早搏(房早)及成对房早的动态心电图病例,分析其散点图特征,并结合逆向技术修正诊断结论。结果一例心电散点图符合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散点图特征,另一例符合室性并行心律伴插入性室早的散点图特征。结合逆向技术,将原诊断分别修正为频发交界性早搏和插入性交界性早搏。结论交界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类似于频发室早的散点图特征,而插入性交界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类似于插入性室早的散点图特征。心电散点图是快速鉴别交界性早搏与房早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源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已明确诊断的7例双源性并行心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与单源性早搏、双源性早搏及单源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共分为6组(每组各7例),其特征是:1组(单源性房性早搏),呈三分布,窦性节律位于45°线上;2组(双源性房性早搏)呈五分布,窦性节律位置不变,早搏前后点分别位于其两边,图形对称呈双分布,1、2组B线斜率均在0-1之间,其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3组(单源性室性早搏),呈四分布图形,窦性节律位于45°线上,早搏前后点分别趋向平行于X、Y轴,4组(双源性室性早搏)呈六分布,窦性节律位置不变,与单源性室早不同之处在于,其早搏前后点呈对称双分布,3、4组B线斜率均趋向于0,其斜率也无显著差异( P>0.05);5组(单源性并行心律)图形特征为沿垂直于45°线的四分布图形,早搏点集垂直于45°线,早搏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X、Y轴;6组(双源性并行心律)图形为沿垂直于45&#176;线的七分布图形,图形与单源性并行心律相似,5、6组间B线斜率均趋向于∞,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之处在于呈双分布;5、6组B线斜率明显大于1、2组[(∞)比(4.78±0.19)],1、2组B线斜率又显著大于3、4组(0.36±0.06), P均<0.01。结论:双源性并行心律心电散点图特征与单源性并行心律,单(双)源性房、室早搏图形均有显著差异,有助于并行心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患者1 d的心电信号,并绘制出相关的心电散点图,分析动态心电记录仪的诊断率以及不同结果 心电散点图的特征.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单纯室性早搏患者为24例,经后续治疗确诊 24例患者为单纯室性早搏,诊断率为100.00%,该类患者心电散点图沿垂直于45°线的四分布图形,并向4-5个方向分布开来;45例为窦性心律患者,后期确诊为43例,诊断率为95.56%,该情况下患者心电散点图特征为集中于45°位置并呈向外展开的棍棒状;31例为室性并行心率患者,后期确诊为33例,诊断率为93.94%,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 X、Y轴.结论 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特点较为明显且准确,可以作为诊断室性并行心律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伴不同心律失常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探讨Lorenz-RR散点图对房颤伴不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其Lorenz-RR散点图特征。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的平均、最快、最慢心室率及房室结功能有效不应期(AVNFRP)界线斜率。比较持续性房颤伴差传组与持续性房颤伴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组的平均、最快、最慢心室率及AVNFRP界线斜率。结果房颤Lorenz-RR散点图表现为扇形,当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时,表现为扇形与其特征性心律失常散点图共存。阵发性房颤表现为扇形与棒球拍形图形共存。房颤伴室性早搏及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有不同的散点图特征。阵发性房颤组最快心室率较持续性房颤组明显增快(P0.01)。房颤伴差传组平均心室率、最快心室率明显快于房颤伴室早组(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与房颤合并不同心律失常具有不同的散点图特征。Lorenz-RR散点图对鉴别房颤伴短联律间期室早与房颤伴差传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心电散点图(Lorenz plot)图形发生机制认识的加深,相关概念与术语迅速增多,因此有必要对其含义进行阐述。本文选取了目前临床较常见的概念作一梳理,包括:RR间期差值散点图,时间 RR 间期散点图,心电吸引子,海量数据,“两端、两线、八区”,心律失常“诊断四要素”(子图数目、图形形态、图形位置、B 线斜率),早搏前点,早搏主点,早搏后点,阻滞前点,阻滞后点,同质同源吸引子以及同质不同源吸引子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31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相关数据制作成散点图,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室上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室性早搏5组,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的吻合率。结果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吻合性较高;室上性期前收缩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点图诊断心律失常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Lorenz散点图方法分析所得数据.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Lorenz散点图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预后与Lorenz散点图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在80例AMI患者中,偶发室上性早搏发生率最高,达31.25%,而RR间期>2.5 s发生率最低,为2.50%.经过1年随访,预后良好组54例,预后不良组26例.预后良好组偶发室上性早搏、频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室早)、频发室早、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房颤和RR间期>2.5 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呈扇形、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复杂形、短棒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沿45°线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与Lorenz散点图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38,P=0.002);Lorenz散点图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的AMI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Lorenz散点图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 Lorenz 散点图及 t-RR 间期散点图,对三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解析出具有不同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室性并行心律。在动态心电图中合理使用心电散点图这一工具,将大大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对照组)和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试验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主要终点是在监测期间内检测到的心律失常,定义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连续≥3跳)、室性心动过速(连续≥4跳)、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持续≥1 min)、心脏停搏(≥3 s)、室上性早搏(累计≥10 000跳)、室性早搏(累计≥10 000跳)。以对照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试验组的敏感性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试验组检测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在全分析集为99.09%(95%CI:95.03%~99.84%),在符合方案集为99.07%(95%CI:94.94%~99.84%),95%CI下限均高于标准值85%。试验组患者的佩戴舒适度及应用偏好均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记录心电图波形一致率为92.7%。在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心律失常,可作为传统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率失常37例,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37例心律失常患者曾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如异搏定、双异丙吡胺及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未获显效。其中频发性房性早搏10例,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2例,多源性房性早搏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交界性早搏1例,频发室性早搏15例,多源性室性早搏3例。1.2 治疗方法初服乙胺碘呋酮时,每日0.6g,分三次口服,1至2周有显效后,改为每日0.4g,分二次口服,后渐减至每日0.2g,观察期为4周。服药2周未见效者,增至每天0.8g,时间亦适当延长。观察期间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ethacizine已用于治疗早搏和其它心律失常,但此药对老年患者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尚未进行研究。作者用ethacizine治疗40例早搏(75次/分)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年龄60~85岁。室上性早搏15例,室性早搏25例。用负荷量(75mg1次)和疗程(150~200mg/d,3周)前后,用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应用Lorenz-RR散点图、1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分析技术,对5例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借助心电散点图这项技术,可以快速判断与鉴别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以快速判断多源性室性早搏中室性并行心律的存在.心电散点图既简化了动态心电图的分析过程,也强化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功能,使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7.
正景永明、李世锋主编,李中健、向晋涛主审的《心电图散点图原理及应用》一书,已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出版。本书系统介绍了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差值散点图的概念、原理及临床应用;总结了三种散点图之间内在的联系及优劣比较;简单介绍了三维心电图散点图概念、原理及临床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常见心律失常的各种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总结了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传导  相似文献   

18.
部分医院住院患者心律失常类型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全国22家省级医院,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间心内科(循环内科)住院患者资料.调查对象为年龄≥18岁且出院诊断含有心律失常的患者.结果 可用于分析的病历资料6122份.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心律失常占26.8%.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颤动所占比例最高(35.0%),其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室性早搏,分别为28.0%、11.9%和11.6%.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外,其余都是男性高于女性.大多数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轻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比例最高(60.4%),老年人心房颤动比例最高(44.7%).心律失常患者中,38%伴有高血压,24.7%伴冠心病、10.2%伴瓣膜病.结论 住院患者中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心房颤动为主,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房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将这128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制成RR间期散点图,与其动态心电图诊断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二者在诊断房颤伴频发性室性早搏和房颤伴交界性逸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心电散点图在诊断房颤伴房扑方面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在诊断房颤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适用于临床诊断房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3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4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n=61)、维拉帕米组(n=33)和美托洛尔组(n=48)。比较3组患者总体疗效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疗效。结果 3组患者总体疗效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传统的维拉帕米和胺碘酮相比较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