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临床与病理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同时行肠镜及幽门螺旋杆菌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患者资料共460例,并分为结直肠息肉组、结直肠癌组、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部位、大小、数量、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部位、大小、分期、病理类型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结直肠息肉组、结直肠癌组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50.4%、58.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直肠息肉组复发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于初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按照不同部位、大小、数量、病理类型分亚组,各亚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H.pylori感染在不同部位、大小、分期、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H.pylori感染均是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pylori感染增加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风险,且是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pylori感染与结直肠息肉的部位、大小、数量、病理类型以及与结直肠癌的部位、大小、分期、病理类型均无关。  相似文献   

2.
3.
目前便秘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便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菌群代谢产物异常,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或)免疫微环境异常.便秘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的预警症状.尽早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筛查,并定期随访和适时干预,有助于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与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等相关肠道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后诊断的620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620例MC患者,其检出人数呈逐年升高趋势,主要以便秘、腹痛为临床表现,主要好发于女性,以>60岁的患者多见,镜下分度以轻度为主,好发于升结肠-直肠,主要合并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痔疮等,其中合并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病理结果以腺瘤性息肉多见。 结论MC的检出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女性、>60岁的患者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腹痛,好发升结肠-直肠,以轻度为主,可合并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痔疮等,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5.
钙剂预防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饮食中钙对成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结直肠息肉复发率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全世界关于钙剂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3组共37 628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adad评分≥5分)经荟萃分析显示.钙剂有预防结直肠息肉复发的作用(Peto OR:0.74,CI:0.58~0.95,P=0.02),但无证据支持长期使用钙剂可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Peto OR:1.07,CI:0.86~1.33,P> 0.05)。未发现补钙组和安慰剂组间有不良反应(Peto OR:1.05,CI:0.91~1.22)及失访率(Peto OR: 1.11,CI:0.88~1.40)的差异。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长期使用钙剂可预防结直肠息肉复发,但尚无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患者部分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2例(结直肠癌组),其中有转移的患者为A组(32例),无转移患者为B组(100例);另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89例(结直肠息肉组).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浆PT、TT、FIB、D-D水平较结直肠息肉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或侵犯患者的TT、FIB、D-D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患者的PT、APTT比较有增高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FIB与D-D水平增高,提示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PT及TT时间延长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有出血倾向,表明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郑雄  胡梅洁  马瑾  王吉  李健 《胃肠病学》2014,(6):357-359
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目的: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2年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 204例患者入选,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2.2%(1 997例),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26.2%,P0.01)。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3 04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 798枚(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554枚(18.2%),腺癌83枚(2.7%),227枚(12.6%)腺瘤性息肉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腺瘤、腺癌分布于肝曲远端者均在80%以上。结论: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治疗,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MMP-7(基质溶解素)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转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结直肠癌,23例结直肠腺瘤、10例非肿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 37例结直肠癌切片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23例腺瘤切片中,1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5.2%;10例非肿瘤性息肉中,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1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变中逐渐增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结直肠息肉为消化道的常见疾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中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调查表评价存在高危因素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虹口区社区居民。分析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不同性别人群、年龄段的特征,以及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形态、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共985例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58.7%对38.9%;χ~2=79.788,P0.01)。不同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20,P0.01)。左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62.4%对37.6%,χ~2=190.643,P0.01)。隆起型息肉0-Ⅰ的总体检出率94.5%,平坦型息肉0-Ⅱa为48.3%。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高于非腺瘤性息肉(59.3%对47.1%,χ~2=27.326,P0.01)。119例患者的两次病理结果不一致。仅17.8%息肉摘除者术后行结肠镜随访,其中62.3%息肉复发。结论: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有较高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和及时有效的手术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iRNA-107在胃癌、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各60例,另外选择健康受试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各15例进行研究,收集受试者的病理活检标本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和组织中的miRNA-107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的miRNA-107水平(14.67±1.78)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血清miRNA-107水平(3.65±0.45)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1.03±0.08)和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3±0.19)(P<0.05)。胃癌组织中的miRNA-107水平(23.89±2.92)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组织中miRNA-107水平(6.78±0.83)显著高于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23±0.27)(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miRNA-107水平(18.98±2.32)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miRNA-107水平(5.89±0.72)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1.01±0.10)和炎症性息肉患者(2.56±0.31)(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NA-107水平(28.96±3.54)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腺瘤性息肉组织miRNA-107水平(8.75±1.08)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组织(3.47±0.42)(P<0.05)。随着癌症临床分期的升高,miRNA-107在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升高趋势。[结论]miRNA-107水平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为高表达,并且可能与疾病进展有关,当患者的胃和结直肠具有癌变倾向时,miRNA-107水平会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业已证实,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而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及NSAIDs与结直肠腺瘤发生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病人和方法:1992年8月15日~1995年7月25日间在北卡罗里那大学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者379例。剔除年龄30岁以下、多发性息肉病(息肉数>100)、各种原因的结肠炎、结肠切除术后、结肠癌患者以及肠道准备不佳和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自1999年11月以来共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78例,15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应用纤维结肠镜辅助定位完成。结果 4例乙状结肠息肉行单纯息肉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息肉恶性变行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癌合并息肉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息肉在内的肠管);4例直肠上段息肉恶变行直肠癌根治术(TME)。术中出血量10~50ml,手术时间2~3.5h,术后24~48h开始进食。术后2~3天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3~5天正常排便术后住院天数(不包括术后化疗时间)7~10天。15例病人术后随访5~46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操作安全、准确,在掌握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对于结直肠小病灶的手术能降低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提高此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538例为腺瘤性息肉组,其中165例为高危腺瘤.选择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的49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腺瘤性息肉组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分析癌变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77例结直肠癌变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内镜下治疗策略。结果77例癌变结直肠息肉中,9例伴发结肠癌。60例有临床症状,症状发生率为77.9%(60/77)。息肉癌变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多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行电子结肠镜电切法切除44例,其中完全切除38例。结论年龄〉60岁患者和乙状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选择性对属于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的癌变息肉行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舒林酸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腺瘤的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国外文献报道[1]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结直肠腺瘤有消退作用,预防结直肠癌发生。但对散发性结肠腺瘤(SAP)疗效不肯定[2],本文旨在探讨舒林酸治疗SAP的作用及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腺瘤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环境等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升高的趋势,部分地区已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的序贯检查对筛查社区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0月奉贤区多个社区40~79岁、连续2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并行结肠镜筛查的无症状人群作为筛查对象,分析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共2 251名无症状人群完成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的序贯筛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19.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0.8%。不同性别和年龄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结论:社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无症状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可能与其性别、年龄、部位有关。50岁以上需重视结直肠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疾病和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63)和对照组(n=362),对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息肉表现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0%对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组患者息肉的部位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753,P=0.127);但胆囊切除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79,P=0.006)。亚组分析示胆囊切除史≥10年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史〈10年无明显差异(P=0.11)。结论:胆囊切除并未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但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对胆囊切除患者应重视早期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catenin)、环氧合酶(COX)-2、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PGD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β-catenin、COX-2、15-PGDH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而15-PGDH 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免疫组化结果也与之相符。结论在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COX-2的异位、异常高表达及15-PGDH的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23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 AIDS患者223例,均采用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分析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结肠镜下可见异常者134例,其中结直肠息肉82例(单发者38例、多发者44例,息肉位置位于左半结肠39例、右半结肠31例、全结肠12例,山田Ⅰ型47例、Ⅱ型27例、Ⅲ型5例、Ⅳ型3例),结直肠炎45例,恶性肿瘤4例,尖锐湿疣3例。结直肠息肉中,炎性息肉11例、增生性息肉43例、腺瘤性息肉28例;结直肠炎中,非特异性炎症38例、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2例、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阿米巴肠炎1例、缺血性肠炎1例;恶性肿瘤中,直肠早期卡波西肉瘤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200个/mm3的结直肠炎者分别为32、13例,结直肠息肉者分别为68、14例,恶性肿瘤者分别为3、1例,尖锐湿疣者分别为2、1例,两者比较,P均<0.05;艾滋病病毒载量(HIV-RNA)阳性、阴性的结直肠炎者分别为30、15例,结直肠息肉者分别为65、1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