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定量检测门静脉血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7例行根治术CRC患者术中门静脉和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选择30位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作对照组,分析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与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比较,CRC组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CRC组中同时性肝转移者、异时性肝转移者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同时性肝转移者、无异时性肝转移者(P0.01),异时性肝转移者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显著低于其术前外周血表达量(P0.05)。CRC组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期长短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EXP=9.782,4.285)。[结论]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变化与CRC重要病理特征及其肝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对CRC异时性肝转移的预测敏感性高于外周血miR-497,可成为CRC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检测外周血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l)mRNA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66例CRC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变化,随访术后预后3年,分析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同期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7.85±4.86)2~(-ΔΔCt)∶(4.45±2.75)2~(-ΔΔCt),(2.17±1.45)2~(-ΔΔCt)∶(1.10±0.93)2~(-ΔΔCt),P0.01];与术后6个月时比较,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确诊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CRC组术前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期负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是异时性CRC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XP=4.382、9.170)。[结论]术前外周血Tiaml表达量与CRC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术前、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高表达与CRC异时性肝转移密切相关,对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8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术后3年预后随访,分析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食管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早期食管癌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高表达促进食管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53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分析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变化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术前并与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是否有血管侵犯、是否转移、血清AFP是否阳性、临床分期、是否术后复发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无相关性(P0.05),与肝癌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呈负相关(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高表达促进肝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术前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的定量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2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和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 mRNA的表达量,以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CK20表达检测评价淋巴结转移状态.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早期胃癌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结果 早期胃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6±3.15 vs0.35±0.22,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组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组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组和淋巴结微转移阴性组(6.84±1.38 vs 3.10 ±2.21,P<0.01);(4.33±2.16vs 2.82±1.78,P<0.05).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早期胃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涧深度均相关(P<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的高表达量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癌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CRC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3例CRC患者癌组织、25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量,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3例CRC患者外周血中角质蛋白20(CK20)mRNA表达以评价外周血微转移,CRC患者术后预后随访3年,分析CRC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外周血微转移阳性CRC组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外周血微转移阴性CRC组(P0.01),两者均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病变组(P0.01);CRC组Tiam1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脏器转移及有否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期长短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微转移相关(χ~2=11.866,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其是CRC外周血微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Exp=5.782)。结论癌组织中Tiam1表达量升高与CRC外周血微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评价CRC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国内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靠前的恶性肿瘤,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排在新诊断癌症的第三位,也是第四位癌症致死原因.积极探索一种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有效预测指标是目前研究重点与难点,若能通过某种方法早期检测出肝脏内肿瘤细胞的微转移,并采取有效的干预和综合治疗,这将会极大的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目的探讨CRC患者门静脉血血栓素A2 (thromboxane A2,TX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变化对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05/2019-11我院112例CRC手术患者,根据术后6 mo有无肝转移分为观察组(肝转移, n=21)与对照组(无肝转移, n=9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分析CRC患者术后肝转移影响因素,评估门静脉血各指标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CRC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观察组对照组(P 0.05);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方式、辅助化疗、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均为CRC患者术后肝转移影响因素(P0.05); CRC术后肝转移患者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与年龄、病灶大小、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瘤栓呈正相关关系,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0.05);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联合预测CRC患者术后肝转移AUC最大,为0.929;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TXA2、VEGF、CEA高水平患者与低水平患者术后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高表达可能参与CRC术后肝转移过程,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CRC术后肝转移与预后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德清  邓甬川 《胃肠病学》2005,10(6):359-362
背景:结直肠癌预后不佳,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EA mRNA以及肿瘤回流静脉血CEAmRNA,探讨血CEA mR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7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清CEA,同时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外周血(71例)和肠系膜上静脉血(35例)CEA mRNA.分析血CEA和CEA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为69.0%,显著低于肠系膜上静脉血的82.9%(P<0.05),外周血CEA阳性率(45.1%)显著低于CEA mRNA阳性率(P<0.01).Dukes C期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CEA和CEA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A期和B期患者(P<0.05).Dukes D期肝转移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CEA mRNA阳性率为85.7%(6/7).结论:检测外周血CEA mRNA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肿瘤回流静脉血CEA mRNA的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中CK20 mRNA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前患者61例、健康志愿者20例和结直肠息肉患者10例,采用RT-PCR法检测其外周静脉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K20 mRNA阳性率为41.0%(25/61);其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0例健康志愿者和1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外周血均无CK20 mRNA表达.在6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后46mo完整随访的有37例,其中有17例死亡,有10例外周血CK20 mRNA表达阳性.结论:外周静脉血中CK20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浸润转移有关.血液中CK20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肿瘤微转移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外周血液中CK20 mRNA的表达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实体。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MRP)和Ki-67蛋白在CRC中的表达,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Ki-67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种MMRP(MLH1、PMS2、MSH2、MSH6)和Ki-67蛋白表达,并分析MSI、Ki-67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MSI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MRP表达缺失率为16. 7%,其中MLH1、PMS2、MSH2和MSH6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1. 1%、11. 1%、6. 7%、4. 4%。Ki-67阳性率为90. 0%。MSI与肿瘤部位有关(P 0. 05),Ki-67表达与肿瘤部位和大体类型有关(P 0. 05)。MSI与Ki-67表达无关(P 0. 05),MLH1与PMS2表达呈正相关(r=0. 577,P 0. 05),MSH2表达与MSH6表达呈正相关(r=0. 739,P 0. 05)。结论:CRC中MLH1、PMS2表达缺失较MSH2和MSH6多见。MSI与肿瘤部位相关,Ki-67与肿瘤部位和大体类型有关,对CRC的诊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MSI与Ki-67表达无关,两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诊断CRC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0)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发现15例患者的术前血液中检测到CEA mRNA表达.17例患者的24枚淋巴结检测到CEA mRNA表达.CEA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者3 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血液微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5).认为微转移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食管癌术前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pN0中CEA mRNA表达,可以诊断食管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TARB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手术后病理组织中TARBP1蛋白表达情况,探究TARB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ARBP1 mRNA表达量,探究TARB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预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TARB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78例,占比75. 73%; TARBP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23例,占比22. 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TAR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 0. 05),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TARB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TARBP1 mRNA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3年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接受根治术治疗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ARBP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TARBP1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期的AUC为0. 891(95%CI:0. 723~0. 975),价值较高,可辅助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AR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及TARBP1阳性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ARBP1蛋白表达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HBO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CR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HBO1在135例CR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O1蛋白表达水平,联合染色强度及细胞阳性率对HBO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评估,分析HBO1蛋白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B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9±0.62和0.57±0.16,CRC组织中HBO1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5)。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BO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分别有87例(87/135,64.4%)和19例(19/135,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1高表达与CRC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前血清CEA及血清CA19-9水平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所有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49.6%,其中HBO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35.5%,明显低于HBO1低表达患者67.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HBO1表达水平、术前血清CEA及CA19-9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分化程度、TNM分期、HBO1表达水平是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BO1在CRC组织中高表达,HBO1高表达与CR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提示其有可能作为判断CRC预后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基因5(lncRNA GAS5)表达量,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0例CRC患者(CRC组)术前、30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lncRNA GAS5表达量,以ELSI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含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及正常对照组组织中CD34表达,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随访CRC患者术后预后3年;分析术前血清lncRNA GAS5表达量与CRC血管生成、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血清lncRNA GAS5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A含量及癌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ncRNA GAS5低表达者血清VEGFA含量及MVD均显著高于lncRNA GAS5高表达者(P<0.01);CRC组血清lncRNA GAS5表达量与血清VEGFA含量及MVD均呈负相关;术前血清lncRNA GAS5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15b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同期,从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72)、中型组(n=69)和重型组(n=24),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未完全组(n=67)和侧支循环建立组(n=98),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小梗死组(n=57)、中梗死组(n=69)和大梗死组(n=39),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血清中miR-15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15b相对表达量、VEGF和Ang-2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 05);侧支循环建立组患者血清中miR-15b相对表达量低于侧支循环未完全组,而VEGF和Ang-2浓度高于侧支循环未完全组(P0. 05);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血清中miR-15b相对表达量升高,而VEGF和Ang-2浓度降低,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患者血清中miR-15b相对表达量升高,而VEGF和Ang-2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小梗死组比较,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iR-15b相对表达量升高,而VEGF和Ang-2浓度降低(P0. 05),与中梗死组比较,大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iR-15b相对表达量升高,而VEGF和Ang-2浓度降低(P0. 05)。结论:miR-15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靶蛋白VEGF而参与侧支循环建立,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对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6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36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心输出指数(CI)、EVLWI、血清Ang-2水平等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EVLWI、血清Ang-2水平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EVLWI和血清Ang-2水平分别为(14. 13±5. 21) mL/kg和(410. 01±89. 39) ng/L,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 0. 05); EVLWI和血清Ang-2水平呈正相关(r=0. 321,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VLWI和血清Ang-2水平是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 499和1. 589,P 0. 05); EVLWI和血清Ang-2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34和0. 745 (P 0. 05),其中EVLWI截断值为12. 91 mL/kg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 30%和91. 67%,血清Ang-2截断值为291. 85 n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 02%和82. 38%。结论:EVLWI、血清Ang-2水平在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且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用ELISA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MMP-2的表达;(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组织中MMP-2的表达;(3) 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调查。结果 (1)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529. 23±57. 16) ng/m L显著高于肺癌组术后(260. 45±24. 21) ng/m L和对照组(242. 16±30. 43) ng/m L(P 0. 05);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与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 0. 05);(2)肺癌组(实验组)癌组织中MMP-2阳性率为55. 29%,其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 0. 05);(3)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阳性者其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阴性者的血清MMP-2水平(P 0. 05);(4)血清高表达MMP-2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 33%)显著低于低表达MMP-2肺癌患者(7. 14%)(P 0. 01)。结论血清中MMP-2水平与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MMP-2可能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1-7)[Ang-(1-7)]调控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分化为巨噬细胞,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Ang-(1-7)组和Ang-(1-7)+A-779组,以相应药物处理后用ox-LDL刺激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ng-(1-7)对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包括Notch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Notch配体(Dll1、Dll3、Dll4、Jagged1、Jagged2)和目标基因Hes1,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进一步用可溶性Dll4(Dll4. Fc)激活Notch信号通路,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s1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变化进一步验证Ang-(1-7)对Dll4通路的影响。结果给予Ang-(1-7)处理后,由ox-LDL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被显著抑制(P0. 05)。同时,在泡沫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各分子的表达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Notc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Hes1 m RNA的表达量经ox-LDL刺激后均明显增加,Ang-(1-7)可部分抑制Hes1的激活,Ang-(1-7)受体拮抗剂A-779可逆转Ang-(1-7)的作用。Notch1、Notch2受体及Dll1配体的m RNA表达量在ox-LDL组明显下调,而Ang-(1-7)组明显上调(P0. 05)。而Notch3、Notch4受体及Jagged2、Dll4配体的m RNA表达量在ox-LDL组明显增加(P0. 05),给予Ang-(1-7)干预后,其表达量较ox-LDL组明显下降(P0. 05)。Dll3和Jagged1配体在各组间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 05)。Western blot也可见ox-LDL刺激诱导Notch3、Notch4、Dll4和Hes1蛋白明显升高(P0. 05),Ang-(1-7)可明显下调其表达(P0. 05),而A-779能部分抑制Ang-(1-7)的作用(P0. 05)。利用Dll4. Fc激活Notch信号通路可见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 05),Hes1、TLR-4 m RNA和蛋白,以及i NOS m RNA的表达增高(P0. 05),并促进NF-κB核转位,Ang-(1-7)能明显下调其表达,A-779能部分逆转Ang-(1-7)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Ang-(1-7)可能通过调节Dll4相关通路,从而减轻TLR-4/NF-κB通路激活所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iR-130a和miR-132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对重型颅脑损伤(s TBI)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救治的158例TBI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格拉斯昏迷评分(GCS),将TBI患者分为轻度(m TBI)组、中度(ms TBI)组和重度(s TBI)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四组受试对象有表达差异的miRNAs,并筛选靶基因明确的miRNAs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外周血miRNAs对预后诊断的临界值。结果经基因芯片分析选择miR-130a和miR-132作为目标miRNA,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受试者相比,三组TBI患者外周血中miR-130a表达均显著上调,同时miR-132表达量显著下调(均P 0. 05)。而且以s TBI组患者外周血miR-130a水平为最高,miR-132水平为最低。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TBI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外周血miR-130a表达呈负相关性(rs=-0. 79,P 0. 05),而和miR-132表达呈正相关性(rs=0. 74,P 0. 05)。根据6个月随访结果,39例患者预后良好,26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外周血miR-130a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 0. 05),同时miR-13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 0. 05)。经ROC曲线分析,入院时外周血miR-130a和miR-132水平对s TBI患者6个月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 74(95%CI 0. 57~0. 87)、0. 70(95%CI 0. 63~0. 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miR-130a和miR-132联合预测m 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明显高于单项指标(P 0. 05)。结论TBI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iR-130a和miR-132水平可早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且可作为s TBI患者近6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期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术后经病理确诊的25例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并同步整合加量技术,并同期口服替莫唑胺进行化疗,随访2年期总生存率,并对影响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截止到2016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28. 5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 0%、56. 0%;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恶心,Ⅰ~Ⅱ度骨髓抑制率为84. 00%,Ⅲ度骨髓抑制率为16. 00%,未发现Ⅳ度骨髓抑制;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切除情况、肿瘤位置等对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卡氏功能(KPS)评分、术前化疗情况等因素对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P=0. 002)、KPS评分(P=0. 036)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期替莫唑胺化疗临床效果确切,WHO病理分级和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