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由于人们对布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经常造成急性布病的误诊、错诊、漏诊而转成慢性布病,而骨关节疼痛是慢性布病三大主要症状之一.难于治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多年来,我站一直采取加味四逆散、强力霉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布病,效果非常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抗感染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都曾有关于布病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报导,证实慢性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过去,用菌苗、水解素、溶菌素、中药等治疗慢性布病,疗效未臻理想;国内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布病,曾有一份报告,效果亦不令人满意。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布病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另辟免疫学治疗方法,我们检测了28例志  相似文献   

3.
慢性布氏菌病心电图表现已有报道,而急性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资料尚少,本文对47例急性布病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1.病人组:系布病暴发点上确诊的47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及肝脏损害在慢性布病中发生的几率和规律。方法 对273例慢性布病患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的观察。结果 发现52例患有肝脏损害,占19.05%。其肝损害与布氏菌素皮试验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与布病血清学及病程无直接关系。结论 说明慢性布病仍可造成肝脏损害,但比急性布病发生率低,其发病机理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水针治疗慢性布氏菌病关节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感染率及发病率较高,而该病一旦转为慢性难以治愈而长期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若。为此,作者在慢性布病关节疼痛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1 一般概况 对27例慢性布病关节活动障碍者进行了水针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9岁,这些病人在治疗前均重新进行了慢性布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TGF-β1、IL-10和IFN-γ/IL-4水平,寻找布病慢性化细胞因子标志物。方法随机抽取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急、慢性布鲁杆菌病患者各42名作为研究对象,当地健康人群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急性布病患者、慢性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IFN-γ、IL-4、TGF-β1、IL-10和IFN-γ/IL-4水平。急性布病患者和慢性布病患者血清IFN-γ、IL-4、TGF-β1、IL-10和IFN-γ/IL-4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急、慢性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FN-γ、IL-4、TGF-β1、IFN-γ/IL-4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6.86、11.90、12.25、4.60,P0.01);三组指标IL-1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2.72,P0.05)。急性布病患者和慢性布病患者血清TGF-β1和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0,-1.81,P0.05);急性布病患者和慢性布病患者血清IFN-γ、IL-4和IFN-γ/IL-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99、82、-3.3,P0.05)。结论联合TGF-β1和IL-10水平变化,高水平IFN-γ可能是布鲁氏菌病慢性化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皮内注射布氏菌素及对照液后观察皮肤变态反应的方法,证实慢性布病患者存在Ⅰ、Ⅲ型变态反应;并通过布氏菌酚不溶性组分(PI)苗脱敏治疗前后的慢性布病患者的同样观察,初步探讨了慢性布病患者的第Ⅰ、Ⅲ型变态反应与脱敏治疗及与第Ⅳ型受态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在急、慢性布鲁杆菌病(布病)中的变化,为 辅助诊断布病和急、慢性布病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35例急性布病(急性组)、62例慢性布病(慢性组)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样标本来自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检验科.采用细胞流术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CD3+升高(%:74.71±6.79、70.61±8.99比65.00±7.50;F=12.40,P< 0.05),其中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CD19+、CD3+/CD4+降低(%:7.79±3.93、9.94±4.53比11.50±3.25;30.56±6.38、35.56±8.22比39.00±4.00;F值分别为18.62、13.03,P均<0.05),其中急性组低于慢性组(P均<0.05);CD3+/CD8+急性组高于对照组和慢性组(%:34.06±835比29.50±7.25、28.72±8.30;F=12.06,P<0.05).急、慢性组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34.29±10.91、39.12±12.08比30.84±6.45;F=13.78,P<0.05),但急性组低于慢性组(P<0.05).与对照比较,急、慢性组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mg/L:27.43、15.87比0.60;H=19.42,P<0.05),其中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C-反应蛋白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P<0.01),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升高(65.7%、61.3%比3.3%,x2值分别为27.54、23.16,P均<0.01).结论 急、慢性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均发生不同的改变,在辅助诊断布病和急、慢性布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尤其是慢性布病是长期影响劳动和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们从1972年开始试用中草药穿山龙治疗慢性布病,几年来在全区各公社及国营农牧场进行了疗效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将302例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确诊的慢性布鲁氏菌病活动型患者62例和相对稳定型患者63例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慢性布病活动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相对稳定型患者及正常人有显著差异,相对稳定型患者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进而探讨了慢性布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随病程迁延而恢复的经过及 E—花环试验等作为慢性布病分型及免疫治疗依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布鲁菌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菌病(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统计全球有近100万例患者,而且每年以新发患者1万~2万例的速度在增加[1]. 及时治愈急性布病患者,防止迁延慢性布病,为国内外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为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几十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治疗研究,在布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近年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以发热、乏力、自汗、顽固的关节或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对慢性布病的治疗,我国在多年的防治实践与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布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通常对于中药作用的认识都是从中医传统的机理进行分析、归类运用;很少从现代中药药理方面来认识其作用机理,故临床应用时,对药物作用并不十分清晰,运用也很困难。所以要运用中药药理学阐述治疗慢性布病的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使中药作用的认识更清晰、更直观,易于运用。布病的变态反应是引起慢性布病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为…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是我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经过多年防治,急性布鲁氏菌病已很少发生,而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慢性布病)则成为危害广大群众健康的顽固病种。对于慢性布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方法。我们采用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用中药方剂——活血化淤免疫抑制饮(简称活免饮)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布病3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障碍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已为国内外研究所证实。布鲁氏菌病(下简称为布病),尤其是慢性布病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病人的确诊及疗效的判定尚缺乏明确的客观指标。我们基于探讨慢性布病(包括职业性布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我们从1982年至1984年在我区的皮毛制革工厂中,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往往又缺乏特异性。布鲁氏杆菌(布氏菌)性脊柱炎(brucellar sondylitis)是慢性布病损害骨关节系统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布氏菌性骨关节炎的一种,在布病中的发生率为2%~53%.  相似文献   

16.
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是为了掌握和预测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发生和流行,正确评价布病防治效果,达到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兴海县为青海省牧业县之一,历史上人、畜间均有布病疫情发生,且流行严重,慢性布病患者较多的特点.在经过调查、防治,疫情得到控制之后,1993~1994后我们按原中地办下达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连续2年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布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以及心电图在布病诊断中的意义,我们根据1974~1980年所积累的新疆地区的资料,对慢性布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慢性布病中医分型辨治,慢性布病人下丘病-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甲状腺系统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按中医理论把慢性布病人分为肝肾虚亏、经络阻滞、气血虚弱和湿热阴虚4型。并对前3型分别用全归饮、蠲痛汤、双补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证实了慢性布病人存在潜隐性或轻度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系统功能减退;值得提出的是肝肾虚亏阳虚证病人,24h尿的17羟含量低于正常,而用全归饮治疗后其含量明显提高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解除呼图壁县1127例慢性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的疾苦,保护劳动力,我们试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疗慢性布病患者累计182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布鲁杆菌病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长期以来,布病一直备受各国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美国,布鲁杆菌还是潜在的生物战剂,始终受到军事医学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布病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只有英国和澳大利亚通过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消灭了布病,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仍无法被根除。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