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1983年Sturrock等对肯尼亚小学生化疗后感染曼氏血吸虫研究结果发表以后。众多外学者对血吸虫再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血吸虫抗体与血吸虫感染和再感染关系密切,本文就宿主不同状态下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抗体对再感染的作用和调节,以及抗体在诊断和疗效考核等实践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室内繁殖和野生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室内繁殖第三代东方田鼠和野生东方田鼠进行了日本血吸虫人工感染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田鼠通过室内繁殖三代继代后,仍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存在抵抗力,虫体不能在其体内生长发育成熟,但日本血吸虫在室内繁殖第三代东方田鼠体风较野生鼠体内生长发育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长江洪水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布及其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哨鼠测定法,观察洪水中血吸虫尾蚴分布及其漂移扩散范围。通过对距阳性螺地带不同距离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水体尾蚴分布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影响。结果长江洪水中血吸虫尾蚴主要分布在距阳性螺点2000m以内的区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与距阳性螺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rs=-0.976,P<0.01),居住在距阳性螺1000m以内者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高于1000m以外人群(χ2=6.145,P=0.013)。结论长江洪水中尾蚴分布及人群血吸虫率与距阳性螺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与猪在解剖、生理与免疫学方面的雷同,猪常作为人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宿主模型。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初次感染较高,猪会对再感染产生有效的应答以防御再次攻击性感染。该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初次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对猪的攻击感染的效果以及尝试将肝脏中的胶原物量化以作为判断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感染导致宿主体内CD4 T细胞的高度极化反应,产生优势的Thl或Th2功能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宿主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为Thl和Th2极化的免疫效应研究提供了特异而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都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动物实验发现,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抵抗力,用旋毛虫肌蚴抗原免疫小鼠亦能产生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彭飞等研究表明,旋毛虫和日本血吸虫之间存在交叉抗原。近来经动物实验证明,感染旋毛虫的母鼠产下的小鼠也具有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为了解该交叉抗原所引起的保护性能否经血清被动转移给受体动物,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但主要感染季节为5~9月,即水稻种植期.为了解居民在经过主要感染季节的前期和中期血吸虫感染情况,我们选择洱源县新庄行政村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近,巴西和塞内加尔有关基因图谱研究显示:人类5号染色体上Sm1(5q31-q33)基因与人类对曼氏血吸虫易感性有关。苏丹研究发现,6号染色体的基因Sm2(6q22-q23)与曼氏血吸虫感染后肝纤维化相关。巴西以家庭为基础的研究表明曼氏血吸虫20%~44%感染水平的变异可能与遗传有关,提示存在曼氏血吸虫感染强度的遗传危险性。Charlesh等在肯尼亚一埃及血吸虫病高流行区对人群中影响埃及血吸虫感染强度与影响发生感染相关疾病的危险性遗传因素进行了评估。研究采用逐户问询法进行人口统计和家谱调查,收集家系有关资料;用NuclePore滤过法计数尿中的(每日10m1)埃及血吸虫卵以决定感染率和感染度;用试纸条法检测血尿确定发病率;用便携式超声仪检测膀胱病变和肾排泄障碍。在目标研究人口中,对214户家庭3178名居民作了较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几种鼠类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常见的5种野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观察野鼠体内的成虫发育率、虫体大小、寄生部位、血清抗体反应及排卵等情况,以了解不同野鼠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实验结果,野鼠对血吸虫易感性的高低依次为板齿鼠、海南屋顶鼠、黄胸鼠、黄毛鼠、褐家鼠。不同种属的野鼠与血吸虫的关系差异较大,如作为新感染调查对象,应在原螺区内以敏感的优势鼠种为主,才能取得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在血吸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机制,以及寻找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分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体液免疫机制。研究结果证明,体液免疫机制在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某些血吸虫抗原分子虽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但并不能诱导产生很好的保护性。例如,抗可溶性虫卵抗原抗体滴度在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抗体成分中虽然很高,但对宿主再感染并不都具有保护性作用,其中的封闭抗体已被证明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反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感染度是反映血吸虫病流行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感染度几何均数说明人群(包括感染者或病人)的平均虫负荷。人群感染度与病人感染度的几何均数之间,可以用一个公式联系起来,便于互相换算。血吸虫感染度几何均数当N个人作粪便检查时,有n个阳性者,其虫卵计数值...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感染可下调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Th2细胞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新近研究发现,致病性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也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等病理性疾病的发病,血吸虫感染也可下调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Th17细胞反应。本文综述了血吸虫感染下调自身免疫或过敏性疾病中Th1、Th2、Th17细胞的反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由位于鄱阳湖中的南山和矶山两座孤岛组成,历史上当地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最高达60.0%。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目前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至8.6%。2007年6月我们在南矶乡开展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再感染效果的现场研究时,对部分居民的血吸虫感染现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通过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病例及新感染病例多项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反复感染病人对再次感染的炸波免疫应答,明显强于初次感染病例,细胞免疫系统对再次感染的应答有所减弱,提示人类对日本血吸虫获得性免疫力主要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应答或其协同作用来实现的。对两组病例血清同型、亚型抗体水平检测显示,新感染组特异性IgM显著高于再感染组(P<0.05-0.01),后者除IgM外,其它各型均高于新感染组,而以IgE为最显著。由日本血吸虫卵抗原(SEA)诱导T细胞应答结果表明,2组病例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INFγ的生成未见明显增加,但再感染病人的T细胞经SEA刺激后,IL-4的生成有增加的趋势,提示随着日本血吸虫病程的发展,可能形成以Th_2为主的免疫应答。本次研究对新感染和再感染病例血清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细胞体外杀童虫的作用显示,感染病人血清能诱导出较强的体外杀童虫作用,这一结果与国内有关报告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ADCC机制是构成日本血吸虫感染获得性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湖区日本血吸虫感染病情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体感染血吸虫可引起肝纤维化 ,导致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已有研究表明 ,超声在上述指标的诊断中 ,有着巨大的潜力 [1] ,但因其费用较高、使用较为复杂等原因 ,目前尚不可能在各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 ,因此 ,急需探讨一种能预测日本血吸虫病情指标的方法。本次研究对一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常住居民 ,应用超声手段来辅助诊断与血吸虫感染有关的病情指标 ,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对象过去血吸虫感染和治疗等情况 ,分析影响血吸虫病病情的有关因素 ,为今后控制血吸虫病病情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7.
尾蚴穿透宿主皮肤是血吸虫成功感染终宿主的第一步。尾蚴钻腺分泌的蛋白酶在穿透宿主皮肤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血吸虫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括丝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内的尾蚴分泌蛋白 酶上。已有研究表明, 曼氏血吸虫主要靠尾蚴分泌的弹性蛋白酶穿透宿主皮肤, 日本血吸虫则主要利用组织蛋白酶B2侵 入宿主体内。尾蚴入侵分子机制的阐明有助于新型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和药物靶点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外分泌蛋白,对日本血吸虫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方法连续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动物血清,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血吸虫童虫外分泌蛋白基因,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质粒,纯化外分泌蛋白,对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研究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日本血吸虫童虫外分泌蛋白基因被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APtag2中,初步筛选获得了外分泌蛋白分子基因;重组蛋白的特异性为90.0%,敏感性为53.3%。结论重组血吸虫童虫外分泌蛋白,对日本血吸虫早期感染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广泛分布于除脑外的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数量极少,血吸虫感染机体后,不成熟的DC识别血吸虫抗原并成熟,再由外周组织通过淋巴管或血液循环迁徙至次级淋巴器官,刺激T细胞增殖,发生免疫应答。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以及参与血吸虫的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实验感染及动物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天然或重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免疫原性比较、保护性免疫力评价、抗血吸虫新药实验效果考核、以及用于评价诊断方法效果的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均涉及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实验动物,且常需计算虫负荷、卵负荷。从技术上说,上述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