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脉心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脉心康组与洛伐他汀组各15例.另外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空白组对照.观察用药6个月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两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脉心康组显效率(73.33%)明显优于洛伐他汀组(26.67%).两治疗组治疗后FMD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地优于空白组.结论脉心康胶囊与洛伐他汀均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化痰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益肾活血化痰胶囊,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血浆ET和NO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化痰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联合中药干预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迎穴"为主的针刺技术联合中药葛根芩连汤加减。两组均治疗10个周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同时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和斑块面积、检测血压和血脂等水平。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中医证候改善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双侧IMT均下降,斑块面积均缩小,治疗组斑块面积缩小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且在血压下降幅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显著(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T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及降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病人临床症状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对照组102例单用尼莫地平20 mg,每日3次;治疗组102例在此基础上加脑心通胶囊2粒(0.8 g),每日3次,总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IMT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3.14%,优于对照组的71.57%(P<0.01),IMT亦明显改善.结论脑心通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安全有效,与尼莫地平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 年 6 月-2007 年 9月于我科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口服洛伐他汀 20 mg ,每晚1次;治疗组55例,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hs-CRP的变化及颈动脉彩超.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硬化斑块均有缩小(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0.01);三酰甘油(TG)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sCRP治疗后两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抗颈动脉粥样硬化、降脂、抗炎作用明确,其效果优于洛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理论的散结通脉方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散结通脉方,治疗12 w。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脂、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变化。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 05);且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C水平、颈动脉IMT和斑块Crouse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基于痰瘀同治理论的散结通脉方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代谢紊乱,逆转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 4月-2007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7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组36例,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及颈动脉彩超.结果 药物治疗后两组血脂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均可降低ET及升高NO浓度(P<0.01).两组颈动脉斑块均有缩小.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治疗组有显著疗效(P<0.05),对照组无变化.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脂水平、转氨酶水平及颈动脉形态。结果脂必泰胶囊能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面积,但对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脂必泰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柔脉法自制中药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将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辛伐他汀胶囊口服,试验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柔脉合剂。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hs-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柔脉法可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血清hs-CRP,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文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6):383-385
目的进一步明确纤维蛋白原(F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观察了11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F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水平血浆FB组中颈动脉钙化斑发生比例、IMT、高血压病程、年龄和血浆胆固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FB的多因素Linearregression分析发现IMT和高血压病程是FB的相关因子(P<0.01)。结论血浆F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IMT相关,FB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芪参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58例颈AS斑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滞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和肝肾亏虚证、气虚证5型。给予复方芪参降脂饮口服,疗程为6个月。检查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以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组远大于其他证组(P<0.05)。治疗后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气虚证组颈动脉易损斑块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脂及抗炎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16例门诊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胶囊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1辛伐他汀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现察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轻甚或消退.用药前后通心络胶囊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通心络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更明显(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及积分。检测155例患者,其中脑梗死组56例,心肌梗死组43例,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16例,同时检测40例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结果 颈动脉IMT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3个观察组,P<0.01,而观察组的IMT明显高于正常P<0.01,但3个观察组间的IMT相比P>0.05;3个观察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3个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的检出率最高,但3组间比较P>0.05;3个观察组的斑块指数及斑块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高于心机梗死和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时与斑块的栓出率、指数和积分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拉普利联合拉西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11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西拉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西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管活性物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长度变化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IMT、斑块厚度、斑块长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ET、AngⅡ、IMT、斑块厚度和斑块长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BP、DBP、ET、AngⅡ、IMT、斑块厚度和斑块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O浓度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拉普利联合拉西地平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血管活性物质表达,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M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将446例非糖尿病患者分为非MS组(298例)及MS组(14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分析两组间颈动脉损害情况的差异。结果MS组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非MS组(P<0.01,P<0.05);非MS组动脉斑块发生率仍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指数与MS组相似,而MS组虽不伴糖尿病,但其HbA1c较非MS组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总胆固醇(TC)、年龄、HbA1c、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TC、年龄、HbA1c相关。结论MS在不合并糖尿病时,其颈动脉损害仍较明显,HbA1c明显升高,可能预示MS易发展为糖尿病和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