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SE、hs-CRP、Hcy、和Aβ42表达水平,另根据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级及不同梗死面积分组观察患者NSE、hsCRP、Hcy、和Aβ42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3.168、10.162、26.907、8.685,P 0.05);重度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270、89.840、73.820、63.470,P 0.01);大面积梗死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770、94.980、49.850、83.630,P 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365、0.743、0.426、0.687,P 0.01),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r=0.421、0.721、0.419、0.532,P 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较正常人群高,随着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和梗死面积的增大,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含量的变化,探讨Hcy、FA、VitB1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检测。165例患者包括85例一过性脑缺发作(TIA)患者和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健康对照组60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Hcy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和VitB12水平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FA和VitB12的含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次急性期大脑中动脉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44例(ASPECTS 8~10分)和侧支不良组45例(ASPECTS 0~7分),并行多模态CT血管造影(mCTA)侧支循环评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VEGF、bFGF水平。结果侧支良好组VEGF、bFGF水平明显高于侧支不良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P<0.05,P<0.01)。NLR为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P=0.003),VEGF、bFGF为侧支循环建立的保护因素(P<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与血清VEGF、bF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bFGF水平诊断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95%CI:0.576~0.778,P=0.001)、0.724(95%CI:0.619~0.814,P=0.000)。结论VEGF、bFG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的良好建立具有显著相关性,是侧支循环建立的保护因素,并可较好预测侧支循环的良好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有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重度狭窄组21例和闭塞组19例。并分为有侧支循环29例和无侧支循环11例,记录入院时、入院后2周、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狭窄组有侧支循环开放12例(57.14%),闭塞组有侧支循环开放17例(89.47%),闭塞组侧支循开放率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2)。29例有侧支循环建立的患者中初级代偿19例(65.52%),次级代偿10例(34.48%,P<0.05)。重度狭窄组初级代偿比例明显高于次级代偿比例(76.92%vs 23.08%,P<0.01)。有侧支循环2周NIHSS评分[(4.1±1.7)分vs(12.0±2.6)分,P=0.037]和随访时NIHSS评分[(1.9±1.2)分vs(10.4±2.4)分,P=0.000]较无侧支循环明显降低。结论侧支循环建立与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初级侧支代偿是其主要代偿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卒中组)及31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Hcy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缺性脑卒中组病人血清Hcy水平为(18.42±3.01)μ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2.16±2.54)μmol/L(P<0.01),且多发性脑卒中组又高于单发性脑卒中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多发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根据溶栓后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分为代偿较差组65例(rLMC 0~10分),代偿较好组113例(rLMC 11~20分)。采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头颈CT血管造影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代偿较好组高血压、溶栓后24hNIHSS及10dNIHSS评分、90d mRS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代偿较差组,TG、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代偿较差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831,95%CI:1.100~7.287,P=0.031)、TG(OR=2.136,95%CI:1.026~4.448,P=0.034)及陈旧性脑梗死(OR=2.922,95%CI:1.096~7.789,P=0.032)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代偿相关。结论高血压不利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支循环的建立,而TG有助于软脑膜侧支的增长。陈旧性脑梗死是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健康的热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代偿,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也为神经介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脑侧支循环决定患者个性化治疗的选择,为相关科研提供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脑侧支循环的概念、生理和生化基础及其对急慢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肽Y(NPY)和一氧化氮(NO)含量,记录不良反应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神经功能相关因子NSE、S100B、Hcy、NPY和NO均降低(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NSE、S100B、Hcy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相近(P0.05)。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方法对88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AA含量,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结果 SAA、CRP含量在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与CRP显著呈正相关。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SAA、CRP水平较高,炎症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颅脑多普勒和脑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分为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组与代偿不充分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液生化指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76例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组35例,代偿不充分组41例.侧支循环代偿不充分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20.392±31.897) mg/L对(4.172 ±4.268) mg/L;t =2.983,P=0.004]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72±0.835) mmol/L对(1.096±0.301) mmol/L;t =2.520,P =0.014]水平显著性高于代偿充分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hs-CRP水平增高是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513,95%可信区间1.218~1.880;P <0.001).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组基线NIHSS评分(Z=3.161,P <0.001)以及3个月时mRS评分(Z=3.143,P<0.001)均显著性低于代偿不充分组.结论 hs-CRP水平增高是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代偿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建立充分的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 d内入院),并在入院2 d内行DSA提示大脑前循环梗死的患者89例,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对患者DSA影像的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并分组,0~1级侧支循环差的患者入组A组(30例),2级侧支循环中等患者入组B组(30例),3~4级侧支循环好的患者入组C组(29例);另连续收集同期行DSA提示颅内外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并采集研究对象入院2 d内,第7、14、21天晨起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及Western Blot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Ang-1表达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总体Ang-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交互效应F=277.597,P0.01);对照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ng-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2,P0.05),而A、B、C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入院2 d内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渐下降(F值分别为23.896、31.805、18.039,均P0.01)。同一时间点各组间患者血清Ang-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血清Ang-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且侧支循环越好,Ang-1的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入院2 d内对照组和A、B、C组患者PBMC Ang-1目的蛋白/内参的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AR)分别为0.07±0.01、0.31±0.02、0.62±0.05、0.81±0.05,组间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50,P0.01);A、B、C组患者PBMC中Ang-1表达水平A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侧支循环越好,AR值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ng-1表达水平升高。侧支循环较好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展过程中Ang-1表达水平更高,Ang-1可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各40例,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Hcy、hs-CRP和NSE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患者血清Hcy、hs-CRP及NSE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增加与Hcy、hs-CRP及NSE水平均呈正相关(r=0. 75,0. 73,0. 51,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hs-CRP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95、3. 21,P 0. 05),而NSE不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hs-CRP及NSE水平与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程度呈正相关,且Hcy与hs-CRP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611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CSS)、欧洲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比较non-HDLC高水平组与理想水平组患者NIHSS、CSS、ESS、BI分值,以探讨高non-HDL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与non-HDLC理想水平组患者相比,高non-HDLC水平组患者体质指数高、NIHSS、CSS评分高(P0.05),ESS和BI分值低(P0.05)。血清TC、TG、LDLC、Hcy、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高,HDLC水平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随着non-HDLC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Non-HDLC水平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危险评估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病人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将其分为疲劳组41例与非疲劳组55例。记录2组病人入院时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AM、hs-CRP、Hcy、IL-1β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NIHSS、mRS评分与血清CAM、hs-CRP、Hcy及IL-1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3、6、12个月CAM、hs-CRP、Hcy及IL-1β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疲劳组病人入院时及治疗后3、6、12个月CAM、hs-CRP、Hcy及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疲劳组(P0. 05)。治疗后3、6、12个月,2组病人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依次降低,疲劳组病人入院时及治疗后3、6、12个月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疲劳组(P0. 05)。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病人NIHSS评分与血清CAM、hs-CRP、Hcy及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 826、0. 603、0. 695、0. 781,P0. 05); mRS评分与血清CAM、hs-CRP、Hcy及IL-1β水平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 677、0. 579、0. 792、0. 724,P0. 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为严重,且治疗后远期预后较差,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血清CAM、hs-CRP、Hcy及IL-1β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并分析侧支血流与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行CTA检查后依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区域软脑膜评分(r LMC)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和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分析两组侧支血流范围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病人比较,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病人NIHSS评分更低,高血压病史、3个月改良Ranking量表(mRS)与侧支循环血流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侧支循环好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经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好,应用CTA可为评估侧支循环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病人血清miR-7和miR-200b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对CIS病人脑侧支循环途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CIS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分为一级侧支循环组(44例)、二级侧支循环组(63例)和三级侧支循环组(19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miR-7、miR-200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S病人血清miR-7、miR-200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血清miR-7、miR-200b水平诊断CIS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667,灵敏度分别为63.41%、57.89%,特异度分别为75.70%、74.61%。miR-7、miR-200b表达水平与CIS病人脑侧支循环分级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血流分级有关(P0.05)。miR-7、miR-200b水平预测CIS病人建立三级侧支循环途径的AUC分别为0.894、0.876,灵敏度分别为79.82%、71.90%,特异度分别为86.91%、84.73%。结论 CIS病人血清miR-7、miR-200b低表达,且在脑侧支循环分级不同的病人存在明显差异,检测血清miR-7、miR-200b水平对CIS病人脑侧支循环途径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检查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颅内血管状况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8例,对所有病人进行TCD以及DSA检查,分析病人颅内血管的狭窄情况和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总结TCD和DSA对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颅内血管状况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病人颅内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中,TCD和DSA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病人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的诊断中,TCD和DSA对前交通动脉代偿的诊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对后交通动脉代偿、软脑膜动脉代偿的诊断率低于DSA(P0.05),对眼动脉代偿的诊断率高于DSA(P0.05)。结论对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而言,TCD和DSA检查可以有效诊断其颅内血管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血液流变学及BDNF、Hcy、LPa、F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病人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cy、LPa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精神状态,并促进认知神经恢复,结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功能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6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和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Hcy、NT-proBNP含量,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Unice LDxc800Synchor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血清CRP、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血浆Hcy、NT-proBNP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重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 05);重度组血浆Hcy、NT-proBNP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 05); CRP、TNF-α、IL-1β、Hcy、NT-proBNP和D-二聚体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线性正相关(P0. 05)。结论 CRP、TNF-α、IL-1β、Hcy、NT-proBNP和D-二聚体可反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且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B、叶酸与脑梗塞肝肾阴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Vit)B1、B12及叶酸(FA)与肝肾阴虚型脑梗塞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和色谱法测定64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VitB1、VitB12和FA值,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肝肾阴虚证患者中血清VitB12、 F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而VitB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清中VitB12、FA浓度对脑梗塞肝肾阴虚证的预防、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