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脉压(PP)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表明,脉压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高标志之一。长期高血压致内皮功能受损,使内皮素(ET)分泌增多,ET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能强烈收缩血管,致平滑肌增殖,血管壁硬化。本研究试图探讨PP及ET等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内皮素、醛固酮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成颈动脉正常组与颈动脉斑块组,分别测定脉压、内皮素、醛固酮指标。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脉压、内皮素、醛固酮指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脉压、内皮素、醛固酮是致颈动脉壁硬化的危险因素,而醛固酮的变化是受内皮素影响的,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重塑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慢性病患病数量及常见的2种、3种慢性病共病模式。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65岁的老年住院病人,记录所有的出院诊断,根据既往文献纳入19种慢性病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26 100例病人,慢性病患病数量范围为0~10种,其中患1~3种慢性病的有20 186例,占77.3%,且患病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种慢性病组合模式中排前3位的为高血压+冠心病(17.2%)、高血压+糖尿病(13.8%)、高血压+脑血管疾病(11.4%)。3种慢性病组合模式中排前3位的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5.1%)、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4.6%)、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4.2%)。男性病人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女性病人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的比例较高。大部分2种和3种慢性病组合模式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老年住院病人慢性病患病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脑血管疾病是共病组合模式中常见的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慢性病组合模式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 HTSS〗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65例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 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结果 (1) 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 T、CT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PTH逐渐增加,而BGP无明显变化;(3) 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T、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 <0.001),PT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P<0.01),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结论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龄高血压患者营养风险和免疫功能情况,探讨增龄对营养风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比较不同营养风险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 入组高龄高血压患者135 例, 非高龄高血压患者146 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散射比浊法进 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检测。抽取静脉血行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三酰甘油(TG)、 总胆固醇(TC)、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结果 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营养风险者的比例高 于非高龄高血压患者(51.85% VS 30.14%,P <0.05)。细胞免疫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老人CD3+、CD3+CD4+、 CD3+CD8+ 细胞比例降低(P <0.05),CD3-CD(16+56)+ 细胞比例高于非高龄高血压患者(P <0.05)。高龄 高血压患者较非高龄高血压患者IgM、B 因子水平下降(P <0.05)。与无营养风险的高龄高血压患者相比较, 具有营养风险的高龄高血压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营养风险的高龄高血压患 者Hb、ALB、PA、TG 较无营养风险者降低(P <0.05),而hs-CRP 高于无营养风险者(P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营养风险和Hb、ALB、PA、TG 呈负相关,与hs-CRP 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高龄高 血压患者营养风险增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较非高龄高血压患者均出现变化,以细胞免疫功能减退为主。 不同营养风险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与Hb、ALB、PA、TG、hs-CRP 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及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超声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3例住院的老年人分成高血压组(105例)、高血压合并T2DM组(38例)和对照组(健康老年体检者60人)3组。入院后测血脂,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进行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1)AGT基因的TT基因型及高血压合并T2DM组的颈动脉超声异常率增高,以多支病变为主;(2)颈动脉超声有多支病变的,其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和T2DM患者颈动脉超声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血脂水平的升高及AGT基因的TT基因型使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6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105例老年高血压组、3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进行M235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MT、Tr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老年高血压组分别为0.371、0.457和0.643,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分别为0.289、O.632和0.776,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的0.167、0.133和0.217(均P〈0.05);老年高血压组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MT、IT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T基因的,TT型是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异常检出情况,并探讨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37例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信息问卷、MoCA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调查和收集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从而分析老年颈动脉斑块伴狭窄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异常情况;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73例和MCI组164例,采用SPSS 24.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MCI的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颈动脉斑块伴狭窄患者MCI的检出率为48.66%,左侧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CI(56.38%)检出率要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组(3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近一月平均睡眠<8h(OR=2.973)、高血压病程(OR=1.304)、体重指数(OR=1.260)、血小板计数(OR=1.033)、糖化血红蛋白(OR=1.205)是其危险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左侧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的患者罹患MCI的风险较右侧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的患者高;近一月平均睡眠<8h、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伴发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1612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根据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易损斑块组(287例)及非易损斑块组(1325例),统计分析2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联合各独立因素构建发生易损斑块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和区分度进行验证。采用SPSS(26.0)及R Studio(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图形绘制。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与非易损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空腹血糖、肌酐较非易损斑块组患者升高,易损斑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非易损斑块组患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9,95%CI 1.078~1.120,P<0.001)、高血压(OR=1.848,95%CI 1.351~2.527,P<0.001)、糖尿病(OR=3.757,95%CI 2.614~5.400,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OR=2.025,95%CI 1.055~3.885,P=0.034)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上述指标构建回归方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发生易损斑块的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C检验参数为0.77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 0.752~0.809)。结论 中老年体检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能力较好,可用于中老年体检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清TSGF( 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含量,比较健康对照组、炎症组、肿瘤组的TSGF有显著差异,提示TSGF可作为肿瘤测定和判断预后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