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观察 IL-10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急性期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腹部贴片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 于小鼠感染后第 2 天开始,实验组注射 IL-10R 阻断抗体,对照组注射 Rat IgG1,每 2 周注射 1 次,6 周后取血清和肝脏样本检测分析肝脏纤维化相关指标。 血清用于检测 ALT;肝脏用于 HE、天狼星红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巨噬细胞亚群变化,定量 PCR、ELISA、CBA 检测肝脏局部炎症因子变化。 结果 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的血清 ALT 升高( t= 5. 505,P<0. 05),单个虫卵肉芽肿变大( t= 4. 817,P<0. 05),胶原沉积变多,肝脏促炎性 Ly6Chi 巨噬细胞增多( t= 27. 63,P<0. 05),肝脏局 部炎症因子 CCL2、CCL3、CCL4、CCL5、TNF-α、IL-1b、IL-6、IL-12a 和 IL-12b 均升高。 结论 经 IL-10R 阻断抗体处理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表现出更加严重的炎症和纤维化表型,说明 IL-10 在调节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今后以 IL-10 为靶点治疗血吸虫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方法使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2006和2007级在校大学生感染蠕形螨情况进行调查,并鉴定虫种。结果 540名学生中,蠕形螨感染267人,感染率49.44%。其中2006和2007级学生感染率分别为52.78%和44.44%;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48.58%(103/212)和50.00%(164/328);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163人(占61.05%),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37人(占13.86%),混合感染者67人(占25.09%);鼻部螨虫感染211人(占79.02%),额部螨虫感染78人(占29.21%),颊部螨虫感染81人(占30.34%)。结论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较高,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鼻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毛囊蠕形螨感染与面部表皮肿瘤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4年头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和外毛根鞘瘤病理存档资料共153例,分析153例4种肿瘤中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以及与部位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 153例4种肿瘤中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存在差异(P<0.05),基底细胞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外毛根鞘瘤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56%(20/36)、21%(3/20)、20%(3/15)和14%(17/81),基底细胞癌的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肿瘤的(P<0.05)。头面部各部位肿瘤的蠕形螨感染率也有不同,发生在鼻部肿瘤的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71%,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5)。另外,鼻部肿瘤毛囊蠕形螨感染阳性的12例中,有9例是基底细胞癌。而36例基底细胞癌中有10例发生在鼻部。 结论 在4种肿瘤中以基底细胞癌的蠕形螨感染率最高,面部各部位的肿瘤中以鼻部肿瘤的毛囊蠕形螨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蠕形螨病病犬皮肤、淋巴结及内脏中蠕形螨的寄生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方法 解剖蠕形螨病病犬 ,分别对皮肤、腮腺淋巴结、下颌淋巴结等 13个部位淋巴结以及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心脏等分别用 5 %NaOH消化法和病理组织切片法进行检查 ,并测量虫体大小。 结果 除了在重症蠕形螨病病犬的皮肤组织外 ,在部分浅表淋巴结中也检查到了蠕形螨虫体和虫卵 ,而内脏中除了肝脏、肺脏外 ,其他脏器未查到蠕形螨虫体和虫卵。皮肤病变主要发生于毛囊和真皮 ,破坏的毛囊周围组织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 ,并有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 ,病变淋巴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和卡他性淋巴结炎。而各脏器切片均未发现有明显病变。经对皮肤和淋巴结内虫体进行测量 ,淋巴结内成虫明显比皮肤内的小 (P <0 .0 1)。而若虫大小及虫卵大小则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蠕形螨不仅寄生于犬皮肤 ,还能在许多浅表淋巴结寄生 ,并能造成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5.
皮脂蠕形螨虫卵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蠕形螨分为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 (D.brevis,Db)两种。近年来我国对蠕形螨的致病、防治及流行病学调查日渐增多 ,但对皮脂蠕形螨虫卵形态研究的报道甚少。到目前为止 ,国内教科书及各种参考书中对该卵形态没有详细的描述 ,且也未见虫卵图。为此我们自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6月对皮脂蠕形螨虫卵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本院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共 2 6 9人 ,男性 75人 ,女性 194人。年龄为 16~ 6 0岁。2 方法 挤粘结合法。即选用上海产熊狮牌透明胶带 1.2cm× 6 cm二段 ,…  相似文献   

6.
蠕形螨(Demodex),俗称毛囊虫,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蠕形螨科(Domodicidae),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主要以宿主细胞和皮脂腺分泌物为食。已知有140余个蠕形螨种和亚种,寄生于人体的仅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可引起蠕形螨病,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报告成人感染率为27%-100%,国内人群感染率山东省为31%~82%,上海市为7.3%-86.6%,各年龄人群均见感染。  相似文献   

7.
蠕形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的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是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Db.)。Df.寄生于皮肤较为表浅的毛囊部位 ,常颚体朝毛囊底部 ,且有群居现象 ;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 ,寄生于皮肤深部的皮脂腺内 [1 ]。蠕形螨昼夜均可逸出皮肤表面 ,且以雌螨为主。但 Df.与 Db.的逸出高峰不同 ,前者的逸出高峰为 10 :0 0~ 18:0 0 ,后者的逸出高峰为 2 2 :0 0~ 2 :0 0。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性寄生虫 ,对高温、干燥和碱性环境的抵抗力弱 ,可广泛寄生于健康人群的颜面部、外耳道、头皮、乳头、胸、…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人体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 ,即毛囊蠕形螨 (Demodexfol 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 (Demodexbrevis) [1] 。为了解河南省南阳市人体面部蠕形螨感染现状 ,作者于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对不同人群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南阳卫生学校、南阳理工学院二年级学生、南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级学生、5 0岁以下在职人员。对同一受检者用以下两种方法同时检测 ,任一方法检出蠕形螨虫体、虫卵者均为阳性。用 χ2 检验及SPSS 12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结果。1.1 粘贴法 受检者在临睡前用温开水洗净面部 ,不用任何香皂和化妆品 ,待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IL)-17水平和IL-17-197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慢性乙型肝炎120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60例和自限性HBV感染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探针DNA扩增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单核苷酸检测试剂盒检测IL-17-197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F3,296=102.8,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P均<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高HBV DNA载量组(>1×105 copies/mL)血清IL-7水平更高(t=5.1,P<0.05),血清ALT>40 U/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10.7,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AST>40 U/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24.5,P<0.05;t=22.4,P<0.05),血清TBIL>20 μmol/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7.3,P<0.05;t=12.8,P<0.05);肝硬化患者IL-17-197 AA、AG和GG基因型分别为75.0%、10.0%和15.0%,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为57.5%,G分布频率为42.5%,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25.8%、16.7%、57.5%和34.2%、65.8%,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以IL-17-197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主,慢性乙型肝炎组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主,HBV携带者组以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为主,自限性HBV感染者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为主。结论 宿主免疫水平和遗传背景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临床转归,IL-17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17-197A/G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易感的宿主基因,增加了HBV感染的不良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抽取 2018 年 4-7 月在本站医院集中救治的 52 例出院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6 例)。 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6 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分别为 88. 46%(23 / 26)和 46. 15%(12 /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 95, P<0. 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功能 4 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 23. 411~ 62. 682, P均<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 96. 15%(25 / 26)和 65. 38%(17 / 26),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 03,P<0. 05)。 结论 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特药液”对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抑杀作用。方法用挤压刮拭法刮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获取蠕形螨,分别用“百特药液”、甲硝唑溶液和伊维菌素溶液进行体外杀螨实验,不加任何药物载片上的蠕形螨视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组药物体外对蠕形螨的抑杀作用,记录螨的运动状况和形态变化,并作死螨计数。结果百特药液体外10 min内可将螨全部杀死,甲硝唑溶液30 min时仅有25%螨被杀死,伊维菌素溶液15 min内可将螨全部杀死,空白对照60 min时无一死亡。结论“百特药液”有较为理想的体外杀螨作用,其杀螨效果优于其他实验药物,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蒲公英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粉碎的蒲公英浸泡于80%乙醇中12 h,然后85 ℃回流提取蒲公英提取液,同法制备百部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蒲公英实验组,百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蠕形螨15只,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蒲公英提取物pH值。设蒲公英试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结果 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1.50±0.65) min,显著短于百部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3.53±1.04) min(P<0.01),生理盐水组螨死亡时间大于120 min。蒲公英提取物的pH值为5.00±0.28,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 结论 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Demodex mites are common parasites in the hair follicles and in the pilosebaceous glands. Demodex folliculorum and D. brevi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humans and play a role in three facial conditions: Pityriasis folliculorum, rosacea-like demodicidosis and Demodicidosis gravis. The highly infected sites by this mites are: forehead, area around the orbit, area around the nose, chin and area around the mouth. Infection of the skin by D. folliculorum is more frequent among females and in the elderly people. The presence of mites can be determined by microscopic inspection of secretion from sebum glands and skin surface biopsy.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report a 25-year-old woman suffering from skin diseases with high D. folliculorum dens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白天挤粘法检出蠕形螨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挤粘法对4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在显微成像系统下观察并记录拍照,同时调查受检者个人卫生习惯。结果 434名学生中158人感染蠕形螨,感染率为36.41%,男生感染率为26.79%,女生感染率为42.48%,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9.64,P<0.01);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69.62%)高于皮脂蠕形螨(17.09%)(χ2=44.38,P<0.01);卵检出率19.60%,高于常规检查方法的卵检出率。检出的螨虫在透明胶纸上保存时间较长,20d左右蠕形螨的形态依然清晰可辨。结论白天挤粘法取材方便快速,操作简单,观察标本时间足够,适合临床检验和大样本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5.
16.
Widespread incidence of Demodex mites throughout the mammalian class and occasional serious and fatal outcomes in dogs warrant an insight into the host‐parasite interface especially.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unravel the interplay betwee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nd canine demodicosis. The dogs diagnosed to have natural clinical demodicosis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dogs with localized demodicosis (LD) and with generalized demodicosis (GD). The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2, 4 and 6 gen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these dogs was quantified by real‐time PC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LR2 gene expression, while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TLR4 and TLR6 gene expressions were observed in demodicosed dogs (LD and GD) a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ones. Even the expression of TLR2 gene was found to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ogs with LD and GD. Therefor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clinical demodicosis in dogs is coupled with an up‐regulation of TLR2 and down‐regulation of TLR4 and TLR6 gene expressions. Overexpression of TLR2 gene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Demodex‐induc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hile TLR4 and TLR6 gene down‐regulations could be the paramount strategy of Demodex mites to elude the host‐immune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蠕形螨体外自然死亡过程的变化,以确定虫体死亡的标准。方法采用挤压刮试法获取活螨虫,观察、记录蠕形螨活动、形态结构、内容物、颜色等的连续变化。结果活螨虫离体5h~6h,其运动由活泼到不活泼再到静止不动,而虫体内部的主要变化是颜色从暗到明以及内部肠管的显示,尤其是自始至终存在的黄色区域的变化更具代表性,末期虫体皱缩,外壳裂解。结论蠕形螨离体5h后死亡或接近死亡,离体6h虫体完全死亡,标志为活动消失,虫体皱缩或裂解,足干枯,虫体内容物减少,整体呈半透明状。  相似文献   

18.
应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制片法对26例人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进行了观察。在切片中随机计数的毛囊,92.8%可见1~数条蠕形螨寄生。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的基底部或毛囊周围组织内,被寄生的毛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虫体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毛根角质化较常见。皮脂腺蠕形螨寄生部位为皮脂腺体及导管部,可见腺细胞增生而失去正常结构,但较少有炎症细胞浸润,导管部有轻度扩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4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形成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MDM),将MDM分为脂多糖、萝卜硫素、萝卜硫素+脂多糖、及不处理(空白组)。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措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LR4 mRNA、My D88 mRNA,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TLR4、My D88蛋白,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慢阻肺患者的TLR4 mRNA、My D88 mRN、蛋白表达到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慢阻肺患者TLR4 mRNA、My D88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为脂多糖组空白组萝卜硫素+脂多糖萝卜硫素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患者的TNF-ɑ、IL-6表达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慢阻肺患者TNF-ɑ、IL-6表达水平组间比较结果为脂多糖组空白组萝卜硫素+脂多糖萝卜硫素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的外周血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高表达,萝卜硫素可以降低TLR4、My D88、高表达,从而减轻慢阻肺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虫体形态及活动度均发生了兴奋-痉挛-松弛-死亡的典型变化。浓度为100%的艾叶精油1h可杀灭全部蠕形螨。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螨率也逐渐降低。12.5%艾叶精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有效浓度。对比观察发现艾叶精油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明显高于毛囊蠕形螨。结论艾叶精油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杀螨药物,其杀螨机制推测主要作用于螨虫的神经肌肉系统,引起虫体剧烈的痉挛收缩后松弛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