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腱糖蛋白(TN)-C水平与心功能和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老年冠心病慢性CHF患者80例作为CHF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C、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超声仪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肌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P)、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 CHF组血清TN-C、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CO、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F组LVEDD、LAP、LVPW、LVMI高于对照组(P0.01),LV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血清TN-C水平与NT-proBNP、hs-CRP、LVEDD、LAP、LVPW、LVMI呈正相关(P0.05),与CO、LVEF、LVRI呈负相关(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清TN-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TN-C水平升高。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TN-C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心功能、心肌重构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中Periostin蛋白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临床诊断为DCM慢性心衰患者为DCM心衰组,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Ⅲ、Ⅳ级,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Periostin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心衰组患者Periostin蛋白、TGF-β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心衰组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Periostin蛋白、TGF-β1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eriostin蛋白与TGF-β1、BNP呈正相关(r=0.636,P0.05;r=0.580,P0.05)。结论:DCM慢性心衰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与TGF-β1、心衰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能为DCM患者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CA125水平升高的机制。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病人229例(心衰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87例、Ⅲ级组87例、Ⅳ级组55例,另外选取心内科住院的非心力衰竭病人8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A125、NT-proBNP水平及LVEF、LVEDD、LA变化,分析CA125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其与浆膜腔积液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CA125水平升高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A125、NT-proBNP、LVEDD、LA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LVEF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125与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DD、L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3、0.638、0.409、0.49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6,P0.05)。且CA125水平与浆膜腔积液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7、0.443、0.344,P0.05);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6、0.321、0.234、0.426,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A125水平与NT-proBNP及心功能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CA125水平升高机制可能与浆膜腔刺激和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嗜铬粒蛋白A(Cg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其中心功能Ⅳ级组30例、Ⅲ级组30例、Ⅱ级组30例,另外选取30例体检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患者的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ysC以及CgA水平,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所有入选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量,根据上述结果最终计算出LV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ysC以及C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CgA和CysC存在正相关关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gA和CysC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LVMI水平则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gA及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等级以及心室重构均具有相关性,此两种指标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T-proBNP和血清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舒缩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和H-FAB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及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6WMT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显著下降(P0.05),LVEF、6WMT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胱抑素-C(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NT-proBNP与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FⅡ级组20例、Ⅲ级组29例、Ⅳ级组15例。测定NT-proBNP与CysC水平,同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等心脏彩超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计算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进行分析。结果1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2Ⅲ级组LVMI、LVM高于Ⅱ级组,Ⅳ级组LVEDd、LVMI、LVM高于Ⅲ级组(P0.05);Ⅱ级心功能组LVEF高于Ⅲ级、Ⅳ级组(P0.01)。3血清CysC正常组LVEF高于血清CysC升高组(P0.01);血清CysC正常组NT-proBNP、LVMI、LVM值低于血清CysC升高组(P0.01)。结论 NT-proBNP与CysC可较好地评估CHF患者心功能以及左室重构,为CHF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 C)及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表达水平与慢性心衰(CHF)病人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病人136例(心衰组),对照组为9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Cys C及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心衰组血浆Cys C、NT-proBNP水平及LVM、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Cys C、NT-proBNP水平及LVM、LVMI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1.50 mg/L组血浆NT-proBNP水平、LVEF、LVM、LVMI与Cys C≤1.50mg/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49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39,P0.05);Cys C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 Cys C及NT-proBNP表达水平与CHF病人左室重塑密切,二者均可作为心力衰竭程度和左室重塑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肌肌钙蛋白Ⅰ自身抗体(cTnIAA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Ⅱ级(n=62)、NYHAⅢ级(n=47)、NYHAⅣ级(n=34),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院时各组血清c Tn IAAb A 450 nm值,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左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AAbA 450 nm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越高,血清c Tn IAAb A 450 nm值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水平均大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越高,患者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越大,LVEF越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AAb与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均呈正相关性(r=0.637、0.598、0.517、0.562、0.632,P0.05),与LVEF呈负相关性(r=-0.622,P0.05)。结论血清cTnIAAb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3例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Ⅱ级组28例,Ⅲ级组31例,Ⅳ级组34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心律失常非CHF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清Chemerin水平,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平均室壁应力(MW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hemerin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心室重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LVEDD、MWS及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Chemerin水平、心功能指标、心室重构指标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merin、LVEDD、MWS、LVMI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MWS、LVMI、LVEDD呈正相关(r=0.396、0.462、0.513,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9,P0.05)。结论 CHF患者中血清Chemerin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心室重构、心功能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心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RHD患者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例常规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RHD患者的血清H-FABP、B型钠尿肽前体N端肽(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RHD患者血清H-FABP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清NT-proBNP、cTnT、H-FABP水平及LVEDD均较对照组高,而LVEF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HD患者中NT-proBNP、cTnT、H-FABP、LVEDD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而LVEF水平则相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FABP与NT-proBNP、cTnT、LVEDD及NYHY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21,0.672,0.641,0.714,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13,P0.05)。结论 RHD患者血清H-FABP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心功能成负相关,临床可以通过检测H-FABP水平评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及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P)、层粘连蛋白(LN)、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21例;观察组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DD及血清HA、PCⅢP、LN、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血清HA、PCⅢP、LN、NT-pro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脏重构,减轻其心肌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和左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药物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LVEF、LVESD、LVEDD、CI、NT-proBNP、hs-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LVEF、C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LVESD、LVEDD、NT-proBNP和hs-CR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并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提高病人左心功能及降低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中的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入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为Ⅱ~Ⅳ级HF患者127例为实验组。分别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组:LVEF50%为LVEF降低组,LVEF≥50%为LVEF保留组;选取年龄、性别比例与HF组匹配的健康人28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及检查超声心动图等,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其浓度也随之降低。与LVEF降低组比,LVEF保留组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较低,而白蛋白浓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蛋白与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呈负相关(r=-0.53,-0.283;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211,P0.05),与LVEDD、LVM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可用于评估HF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心力衰竭类型,但尚不能评估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ST2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5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病人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ST2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肌生物标志物血浓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ST2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肌酐、血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ST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P0.05);不同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病人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NT-proBNP、ST2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3例老年CHF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3组,25名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组血浆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NT-proBNP、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3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11,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有效生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方法:83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及LVEDd,分析患者NT-proBNP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pg/ml)差异有显著性[Ⅰ级:162.5(128.0,633.0),Ⅱ级:1202.5(587.0,2350.0),Ⅲ级:3374.0(2169.0,4442.0),Ⅳ:10403.5(7241.0,17697.0),P0.05~0.01],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97,P0.0001);(2)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38,P0.0001);(3)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437,P0.0001)。结论:NT-proBNP测定是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有效辅助方法之一,总体上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与左室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102例CHF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3组,18名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测定4组血浆NT-proBNP,二维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impon双平面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心衰各组NT-proBNP水平、LVEDD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LVEF、LVEDD在4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6,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8,P<0.01). 结论 NT-proBNP可以用来评估老年心衰患者的左室功能,是反映心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按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组观察血液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按照RDWSD进行分组,高RDWSD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舒张期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衰分级(NYHA)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均高于低RDWSD组(P<0.05);按照RDWCV进行分组,高RDWCV组的NT-proBNP、BUN、CREA、UA、LAD、LVEDD、NYHA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均高于低RDWCV组(P<0.05);按照LVEF进行分组,高LVEF组的NT-proBNP、BUN、CREA、UA、LAD、LVEDD、NYHA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均高于低LVEF组(P<0.05).结论 患者RDW升高,其NT-proB-NP、BUN、CREA、UA、LAD、LVEDD、NYHA等指标同时升高,NT-proBNP及NYHA心功能分级是国际公认的评价心功能的指标,RDW水平作为一个入院患者的常规检查指标,不仅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指标,也可作为丰富心力衰竭临床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吸氧、心电监护、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LVMI、LVEDV、IVSD、LVPWD、LVEDD以及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VEF显著升高,LVMI、LVEDV、IVSD、LVPWD、LVEDD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LVMI、LVEDV、IVSD、LVPWD、LVEDD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BNP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