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自发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STEMI并在12 h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05例。根据PCI术中IRA是否自发再通将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n=160)和自发再通组(n=4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各项检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状动脉(冠脉)自发再通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法评价PLR水平对冠脉自发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自发再通组与自发再通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自发再通组患者PLR水平高于自发再通组[(179.99±28.41)vs.(150.12±27.55),t=6.3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0.963,95%CI:0.948~0.978,P0.001)是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最强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LR预测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预测临界值164.97,预测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为71.1%,特异度为68.8%,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PLR是急性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自发再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及其与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ACS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三组,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ALB、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NLR、PLR,比较各组间ALB、NLR、PLR差异,记录住院期间新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率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并与ALB、NLR、PLR作相关分析。结果UA组与NSTEMI组、STEMI组NLR、PLR、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轻度降低组和重度降低组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LB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NLR、ALB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和ALB为ACS住院期间新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率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NLR、PLR、ALB对ACS患者在院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嗜肝病毒导致的肝衰竭疾病进展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住院的嗜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衰竭患者共168例,进行PLR、NLR与预后相关性研究。结果 NLR、PLR在肝衰竭预后中均有预测价值,NLR预测价值优于PLR。入院时合并感染、乙肝病毒感染、戊肝病毒感染、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患者所占比例及中性粒细胞(N)、NLR、INR、TBiL在未好转组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L)、PTA、ALB好转组均明显高于未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临床类型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R和NLR预测在嗜肝病毒导致的肝衰竭预后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且NLR预测效果优于PLR。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NLR、PLR、LDL-C/HDL-C对ACS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340例患者依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冠脉造影分为正常对照组及ACS组,ACS组以临床诊断及预后分为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ACS组又以NLR=5.44分为高NLR组、低NLR组,以PLR=129.70分为高PLR组、低PLR组,以LDL-C/HDL-C=2.75分为高LDL-CL/HDL-C组、低LDL-C/HDL-C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生化并计算NLR、PLR和LDL-C/HDL-C,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NLR在正常对照组、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中依次升高,且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值在正常对照组、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依次升高,且MACEs组、STEMI组与正常对照组及U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DL-C/HDL-C值高于正常对照组LDL-C/HDL-C值,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NLR组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LR组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PLR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NLR、LDL-C/HDL-C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LDL-C/HDL-C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PLR对ACS患者在院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尿酸(Uric acid,UA)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次日清晨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行全血细胞测定计算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以及UA、肌酐等检测。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UA与NLR、PLR等炎症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应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1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中位数),共累计23例患者(12.7%)出现MACE事件。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UA与NLR(r=0.237)、中性粒细胞计数(r=0.17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0.193)等炎症指标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应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UA[(odds ratio,OR值)1.007,P0.05]是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分析发现,UA、NLR、PLR均有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P0.05),但是UA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14),UA预测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最佳切点为339。结论术前UA、NLR、PLR等炎症指标均具有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而UA的预测价值最高。过高的UA是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短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的207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血流TIMI 3级的患者定义自发再灌注组(SR),血流TIMI 02级定义为非自发再灌注组(NSR)。比较2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心电图ST段回落及症状缓解对自发再灌注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2组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SR组共38例(18.4%),NSR组共169例(81.6%)。SR组急诊造影前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NSR组(42.1%比14.8%,P<0.001),SR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较最严重时症状缓解>80%的患者比例较NSR组亦明显升高(53.3%比9.0%,P<0.001);心电图ST段回落>50%预测自发再灌注的敏感度42.1%,特异度85.2%,阳性预测值39.0%,阴性预测值86.7%;症状缓解>80%预测自发再灌注敏感度53.3%,特异度91.0%,阳性预测值55.2%,阴性预测值90.3%;若采用症状缓解80%及ST段回落>50%联合标准,则敏感度13.3%,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84.5%。若采用ST段完全回落且症状缓解>80%联合标准,则敏感度13.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7%。冠状动脉造影SR组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状动脉造影NSR组相比为13.2%和25.4%(P=0.285)。结论症状的缓解及心电图的回落对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R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NSR组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异常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西安市第五医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16例,根据冠脉造影及TIMI分级示血流有无异常分为试验组(血流异常)和对照组(血流无异常),试验组99例,对照组17例,观察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等基本信息,行彩超、心电图检查及生化检测,计算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结果试验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空腹血糖、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变量NLR、LVEL、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吸烟、空腹血糖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NLR和空腹血糖是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空腹血糖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行患者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是否正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自发再通(spontaneous recanalization,SR)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共28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SR组(TIMI血流2~3级)和非SR组(TIMI血流0~1级),观察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等,应用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发生SR的预测指标。结果 与非SR组相比较,SR组中梗死前心绞痛检出率更高(41.7% vs 18.7%,P<0.05),单核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入院即刻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脂蛋白(α)Lp(α)更低[(0.56±0.15 vs 0.74±0.14)×109,(7.45±1.88 vs 9.92±2.01)mmol/L,(68.08±22.24 vs 79.20±26.09)U/L,(143.06±60.57 vs 192.03±65.87)nmol/L,P<0.05],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单核细胞计数、Lp(α)与STEMI患者发生SR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单核细胞计数、Lp(α)可以作为STEMI患者发生SR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个性化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9年12月24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初发型STEMI患者108例,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TIMI评分,分为自发再灌注组(TIMI 2~3级,SR组)和无自发再灌注组(TIMI 0~1级,NSR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急性STEMI患者自发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1.200,95%CI:1.025~1.405)、发病至用药时间3.7 h(OR=3.040,95%CI:1.249~7.403)、术前ST段回落≥50%(OR=2.171,95%CI:1.194~3.946)、胸痛评分下降5分(OR=1.156,95%CI:1.100~1.215)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85 U/L(OR=1.048,95%CI:1.002~1.095)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提示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随后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968(95%CI:0.916~0.997),说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高。结论:基于年龄、发病至用药时间、术前ST段回落、胸痛评分下降以及CK-MB等因素建立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能力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骨髓炎及截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DFI患者569例,分别分为骨髓炎组(OS,n=190)和非骨髓炎组(NOS,n=379)、截肢组(AM,n=82)和非截肢组(NAM,n=487),分析PLR、NLR、LMR与骨髓炎和截肢的相关性。结果 OS组PLR高于NOS组[195.73(143.56,259.87)vs 167.68(110.66,239.22),P0.01];AM组NLR、PLR高于NAM组[5.46(3.68,10.74)vs 4.16(2.80,6.75),213.07(158.97,303.54)vs 169.09(112.27,240.66),P0.01],LMR低于NAM组[2.23(1.44,3.41)vs3.04(2.00,4.3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足溃疡病程、PLR是DFI患者骨髓炎发生的影响因素,C-RP、骨髓炎、NLR是DFI患者截肢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PLR预测DFI患者骨髓炎发生的最佳切点为141.5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6%和42.2%;NLR预测DFI患者截肢的最佳切点为3.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44.8%。结论 PLR和NLR分别与DFI患者骨髓炎和截肢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术后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100例接受中、高危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9)和非MACE组(n=61).比较两组NLR、PLR、修订的心脏风险指数(RCRI)...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外周血检测是临床常规的检查项目,粒细胞和血小板常用于衡量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各种炎症指标的比值预测疾病预后值得探究。目的:比较并分析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L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4例HLA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修订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度HLAP、中重度/重度HLAP。以同期4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PLR、NLR、MLR、RPR、CLR、CRP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PLR、NLR、MLR、RPR、CLR、CRP诊断中重度/重度HLAP的效能。结果:HLAP组PLR、NLR、MLR、RPR、CLR、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中重度/重度HLAP组PLR、NLR、MLR、RPR、CLR、CRP显著高于轻度HLAP组(P 0.05)。Cut-off值分别为220.48、10.95、0.84、0.12、76.66、87.44 mg/L、0.37时,PLR、NLR、MLR、RPR、CLR、CRP以及PLR、NLR、MLR、RPR、CLR联合诊断中重度/重度HLAP的敏感性分别为0.73、0.45、0.47、0.82、0.65、0.65、0.88,特异性分别为0.85、0.87、0.90、0.81、0.83、0.83、0.85,AUC分别为0.84、0.65、0.67、0.87、0.77、0.75、0.94。结论:PLR、NLR、MLR、RPR、CLR、CRP均能评估HLAP的严重程度,其中PLR、NLR、MLR、RPR、CLR联合诊断中重度/重度HLAP的敏感性较高、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2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尿酸(UA)水平与超重/肥胖人群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桂林市某医院心内科完成冠脉造影检查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对超重/肥胖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LR、UA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对NLR、PLR、UA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超重/肥胖患者429例,其中冠心病患者275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64例(非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TC水平、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NLR、PLR、UA、LDL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UA均为超重/肥胖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诊断冠心病的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636;NLR截点值为0.250时,其预测超重/肥胖人群发生冠心病的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87.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UA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NLR、PLR、UA水平与超重/肥胖患者并发冠心病有较强的关联性,定期检测可较好地指导超重/肥胖患者早期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Mayo内镜下评分(Mayo endoscopic score, MES)的相关性。比较NLR、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独立及联合评价内镜活动度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01-2019-06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205例(内镜活动期UC 150例,内镜缓解期UC 55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5例。收集纳入对象的一般临床信息及NLR、PLR、CRP及结肠镜MES等结果。[结果]UC组患者NLR、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内镜活动期UC患者NLR、PLR高于内镜缓解期患者;NLR、PLR均与MES、CRP、WBC呈正相关;NLR、PLR区分内镜活动期UC与内镜缓解期UC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5(灵敏度77.3%、特异度60%)、184.77(灵敏度35.3%、特异度90.9%);虽然NLR、PLR独立预测UC内镜活动度的预测效能不如CRP,但是NLR、PLR联合CRP后预测效能较NLR、PLR独立预测时均有提高。而且CRP+NLR、CRP+NIR+PLR预测效能高于CRP独立预测效能,CRP+NLR预测内镜活动度的效能最高。[结论]NLR、PLR均可区分内镜活动期UC与内镜缓解期UC,且与MES、CRP、WBC呈正相关,NLR预测效能优于PLR。NLR、PLR独立预测UC内镜活动效能不如CRP,CRP联合预测效能较独立预测时均有提高,NLR联合CRP预测内镜活动度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 P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OPD-PIF)及其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COPD-PIF组,80例慢阻肺患者为COPD组,收集同一时间段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获得NLR、PLR。记录3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FEV_1pred)、用力肺活量(FVC)与血清NLR、PLR的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COPD-PIF患者NLR、PLR的中位数,分为NLR≤2.07组、NLR2.07组;PLR≤143.09组、143.09组,比较NLR、PLR两分组间的BODE指数及指数各指标;根据GOLD指南对COPD-PIF患者进行肺功能分级,分析各肺功能分级NLR2.07及PLR143.09比例。结果 3组FVC、FEV_1/FEV_1pred、NLR、PLR及BODE指数组内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LR2.07组FEV_1/FEV_1pred、BMI、6MWT分别为50.78±6.90%、18.89±2.42、244.46±25.76m均明显高于NLR≤2.07组的62.44±7.31%、22.15±2.56及287.08±29.20m,P0.01;MMRC(分)、BODE指数分别为2.03±0.45分和4.22±1.06,明显低于NLR≤2.07组的2.31±0.56分和3.67±0.85,P0.05。两PLR分组间FEV_1/FEV_1pred和6MWT组间存在差异,P0.01,其他指标未见差异,P0.05。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肺功能分级的提升,NLR2.07比例、PLR143.09比例呈递增趋势,均Ptrend0.01。结论 NLR、PLR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其具高性价比,可考虑作为常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对结直肠癌术后转移患者抗PD-L1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62例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并接受抗PD-L1免疫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疾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治疗后OR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MLR、NLR和PLR组患者3个月时DCR均高于高水平组患者(P<0.05)。共43例(69.35%)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多变量分析表明MLR、NLR、PLR是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MLR、NLR和PLR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共有17例(27.42%)患者出现irAEs,低PLR组irAEs发生率明显高于高PLR组(P<0.05)。结论: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术后转移患者抗PD-L1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前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598例接受PPCI的AMI(包括STEMI和NSTEMI)患者,依据PPCI前后IRA血流状况分为三组:A组为PPCI前IRA血流TIMI Ⅲ级;B组为PPCI前IRA血流TIMI 0~Ⅱ级,PPCI后IRA血流TIMI Ⅲ级;C组为PPCI前IRA血流TIMI 0~Ⅱ级,PPCI后IRA血流TIMI 0~Ⅱ级,同时检测各组NLR以及相关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三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LR、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hs-CRP、NLR和cTnT值最低,而LVEF值最高;C组患者hs-CRP、NLR和cTnT值最高,而LVEF值最低,且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者更常见;C组患者死亡率最高,与IRA血流恢复不佳、NLR升高独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IRA血流状态独立相关,高NLR预示PPCI前后IRA血流TIMI 0~Ⅱ级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NLR是IRA血流状态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高NLR预示AMI患者预后更差,其对行PPCI的AMI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院死亡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等。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NLR、PLR、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有无差异,运用ROC曲线评估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NLR、PLR、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123例)及死亡组(18例)的均值分别为7.82±9.01、205.46±165.19、16.95±3.68及34.62±20.10、547.71±481.67、29.90±6.6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NLR截断值为0.849(敏感度72.22%,特异度为82.11%),PLR截断值为323.68(敏感度61.11%,特异度为87.8%),APACHEⅡ评分截断值为25.7(敏感度55.56%,特异度为90.24%),NLR、PLR、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的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AUC值最大,为0.892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更佳。结论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且NLR、PLR是AECOPD患者简便、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的影响.方法:2007-05-2008-01,连续入选11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年龄29~8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之前,口服80 mg),随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冠状动脉IRA再通率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情况.结果:60例对照组和56例干预组基础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梗死前心绞痛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IRA和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无差异(P>0.05).IRA自发再通比例,在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前向TIMI血流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2).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提高IRA自发再通率及改善前向TIMI血流.  相似文献   

2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合并闭塞性血栓所致,其有效治疗为及时有效恢复心肌水平的灌注.在急性下壁STEMI,梗死早期准确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有助于正确的治疗策略的抉择,预防或避免一过性严重的传导阻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体表心电图(ECG)对于急性STEMI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但根据体表ECG,判断前壁STEMI的IRA相对容易且准确[1,2],而急性下壁STMI的IRA既可以是右冠状动脉(RCA),也可以为左冠状动脉的回旋支(LCX),ECG鉴别其IRA相对困难.故而,本研究拟通过系列描记的ECG预测IRA,并与同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比较,旨在评价体表ECG预测急性下壁STEMI患者IRA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