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探讨引起该症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9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6.3±4.1)岁、血液透析(28.9±9.2)个月.将患者分为三个对比组:血透充分性对比组、蛋白质饮食对比组和年龄对比组.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和肌酐.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进行主观评定,观察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和住院情况.结果 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18%.各组比较显示,血透不充分及非高蛋白饮食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透充分和高蛋白饮食对比组,低蛋白血症明显,每年平均住院次数/人增加,老年与中青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比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透析不充分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二者同时存在更加重营养不良.高龄不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阿法迪三)对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慢性肾衰竭非血液透析对照组(Con组)44例和血液透析加阿法骨化醇治疗组(HD组)48例,HD组又分为轻中型(HD-1组)30例和重型(HD-2组)18例.HD组患者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日1.0 μg,碳元素2 000 mg,共观察12 w.用放免法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PTH水平.结果 HD组用药前与Con组比较,PTH及血肌酐(Cr)明显升高.HD-1组和HD-2组用药后PTH明显下降,血钙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法骨化醇对血液透析轻中型及重型肾性骨病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的患者9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常规血液透析(HD)组24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24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炭肾HP+ HD)组25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树脂HP+ HD)组25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4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磷(P)以及血压、皮肤瘙痒程度和肤色等指标.结果 树脂HP+ HD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显著,皮肤瘙痒缓解,肤色变白,血压稳定,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炭肾HP+ HD组和HDF组患者β2-MG、iPTH和皮肤瘙痒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HD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其余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树脂HP+ HD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69例 ,取透析前血浆测定丙二醛 (MDA)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AOPP)水平。调查患者原发病、心血管并发症及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MDA和AOP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0 1)。有心血管并发症者较无心血管并发症者升高 (P <0 .0 5 )。应用ACEI治疗的患者 ( 11例 )比不用ACEI患者的MDA和AOPP降低( 4 .0 5± 0 .74vs 5 .42± 1.88,P <0 .0 5 ;87.5 3± 40 .2 0vs 12 8.0 0± 5 9.83 ,P <0 .0 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有心血管并发症者升高更明显。应用ACEI治疗可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铁负荷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随访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给患者应用SF36系统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由注射左卡尼汀前的32.90±14.39上升到52.45±12.56;铁蛋白浓度由治疗前的(500±86.07)mg/L下降到(306±78.19)mg/L.结论 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铁负荷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F-36健康状况问卷量表,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医保自付比例、营养状态、合并症与生存质量有关.结论 降低医保自付比例、改善营养状态、防治并发症、健康教育及社会回归程度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严重皮肤瘙痒的患者2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月血液灌流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的变化.结果:血液灌流3~4次后,全部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有明显疗效,明显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的99例患者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输血情况,与透析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及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以及HCV RNA、HCV抗体和肝脏B超检测指标等.结果 9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有20例感染HCV,患病率为20.2%,其中HCV感染患者的年龄平均为(63.3±10.9)岁,透析龄为(79.9±38.7)个月;发现HCV感染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2.6±22.6)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患者为103.5个月.HCV感染者中有16例(80%)感染HCV前有输血史.曾有4例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其中1例经应用干扰素治疗半年后持续HCV RNA转阴,1例1月后HCV RNA自行转阴,其余2例患者血中HCV RNA仍阳性.抗HCV阳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及透析龄均明显大于抗HCV阴性者.实行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后血液透析患者平均每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发病例(1.2%)较前(5.3%)明显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P=0.001)及透析龄(P=0.001)是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血及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独立危险因素.实行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收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透析前的C反应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等,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及肥厚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4例颈动脉斑块阳性,阳性率为67%.颈动脉斑块阳性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斑块阴性组(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斑块阴性组(P<0.05).斑块阳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反映左心室肥厚的指标如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斑块阴性组.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动脉硬化的治疗有可能预防和逆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MHD患者60例,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 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HD)组3组,每组均为20例.比较3组患者单次治疗前、后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PTH和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PTH和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HD组单次治疗后PTH水平下降(P<0.01),β2-M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后PTH和β2-MG水平均下降(P<0.01);HDF组单次治疗和治疗6个月后PTH和β2-MG水平均下降(P<0.01);HD组单次治疗和治疗6个月后PTH和β2-MG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后,HP+ HD组PTH下降率大于HDF组和HD组(P<0.05).结论 长期应用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毒素,特别是对PTH的清除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12.5%,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代替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82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取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疗法。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微炎症状态的改善,生化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采取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疗法,患者微炎症状态可明显改善,毒素清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露  刘明龙  李燕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57-759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方法.方法 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HDF组、HD+还原型谷胱甘肽组、HDF+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12例患者.各组患者均每周行HD、HDF各3次,并予控制血压、血脂,改善贫血及调整钙磷代谢紊乱等常规非透析疗法,同时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CSH)1200毫克/次,3次/周,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检测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HD组和HDF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IL-6、IL-8、TNF-α和AOPP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微炎症状态;治疗2个月后可见HDF组患者血浆Hs-CRP、IL-6、IL-8、TNF-α、AOP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说明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HD+还原性谷胱甘肽组与治疗前比较,HDF+还原性谷胱甘肽组与治疗前比较血浆Hs-CRP、IL-6、IL-8、TNF-α、AOP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HDF均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HDF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BUN、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TC、TG、LDL 和脂蛋白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可以显著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行高通量透析且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5岁的老年组(79例)和年龄<65岁的非老年组(62例),血液透析频率为3次/w,4 h/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的住院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老年组住院例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1),年住院率较非老年组亦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呼吸道感染及血管通路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前4位原因,老年组年死亡率为164.55人次/1 000患者年。心血管事件是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老年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例数、住院率及死亡率较非老年组患者明显增高,心血管事件是老年组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汤益忠 《山东医药》2010,50(35):81-8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在本院接受3个月以上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观察组)及30例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和丙二醛(MDA)水平,其中观察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1、2和3个月各检测1次.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血清CRP 、IL-6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透析治疗后,观察组不同时间点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和对照组,而MDA和IL-6水平在透析后1个月时较透析前明显升高、2个月和3个月时与透析前比较则明显降低,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血液透析可明显加重其炎症反应、而减轻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仍是内科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慢性肾衰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出现明显改观。但血液透析并非完美无缺,本身也可以导致慢性  相似文献   

18.
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分类分析.方法: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3种治疗方法后出现输血反应进行对照统计.结果:输入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后,通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阻塞性肺梗塞等方面比较,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法.结论:肾功能不全者血液透析后使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5例和健康对照者 15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评价慢性炎症状态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发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取对数值 )与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792 ,P <0 .0 0 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因素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对数转化 )、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磷、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和甘油三酯。结果提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比较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8月至2005年11月河北大学第二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为2组,比较单次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 HP)治疗,及单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前后,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磷(P)的清除力和清除百分比。结果单次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后,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PTH下降明显,血钙(Ca)增高。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后患者骨病的临床症状好转;血液灌流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PTH,能很好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