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6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维持18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198±46)mg,转复成功率为78.1%,副作用发生率9.4%。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有效、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诊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口服组(n=35)和静脉组(n=33)。静脉组患者首次给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15 min后若心率下降不满意追加150 mg,随后以0.5 mg/min微泵静脉维持48 h;静脉+口服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比较两组治疗12 h、24 h、48 h和7 d后心房纤颤转复率、心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口服组7 d心房纤颤总转复率为85.7%(30/35),高于静脉组的69.7%(23/33)(χ2=8.94,P0.05)。两组治疗12 h、24 h、48 h和7 d后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5/35),与静脉组的12.1%(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明显提高阵发性心房纤颤转复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王翠萍 《山东医药》2010,50(19):72-73
目的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快速型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 mg的负荷量后,以0.5-1 mg/min持续静滴24 h。观察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24 h以内有42例(80.8%)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时间为(9.6±1.3)h,心室率均降至100次/min以内,心功能平均提高(1.3±0.2)级,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减轻,肺部罗音减少,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快速型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须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4.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不同给药途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胺碘酮5mg/kg静脉注射15min,接着以1.5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6h,再以0.7~1mg/min静脉滴注24~48h,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d。B组:胺碘酮600mg/d。给药后心电及血压监测48h。比较两组转复时间及24h,48h,7天,1个月的转复率。结果两组房颤转复率没有差别(P>0.05)。A组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缩短(734±128minvs1428±242min,P<0.05)。给药后7天、1个月两组未转复仍保持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明显降低(P<0.05)。A组的血压在给药后24h内明显下降,而B组的血压一直保持稳定。A组有5例浅静脉炎。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可显著缩短房颤的转复时间,但增加低血压及浅静脉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老年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2例新发的老年房颤患者,静脉给予负荷量胺碘酮(150~300mg),并以1.0~0.5mg/min静脉维持,观察24h的转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转复窦性心律(82.1%),其中1h内复律3例,1~8h内13例,8~24h内17例,复律后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未复律者的心室率也明显减慢(P〈0.01)。共出现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静脉炎。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老年新发房颤的短期成功率较高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7 d)患者,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采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继之以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15 min后重复负荷量150 mg;6 h后以0.5 mg/min维持,转复后逐渐过渡到口服胺碘酮长期维持。结果:24 h内45例心室率均有效控制,37例复律成功,转复成功率82%;转复后出现长RR间期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无动脉血栓栓塞及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转复治疗中积极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男 2 2例、女 14例 ,年龄 6 5 .3± 11.5 (49~ 80 )岁。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42 .5± 2 5 .2 (12 0~ 176 )次 /分 ,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 (15 0~ 30 0mg)后 ,继之以 6 0 0 μg/min静脉点滴维持 48h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d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用药后 30min、1,2 ,2 4,48h心室率分别为 12 4.1± 11.5 ,113.3±8.6 ,10 5 .1± 8.2 ,92 .7± 8.5 ,88.6± 9.4次 /分 ,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30例 (83 .3% )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 ,于 2h ,2~ 2 4h ,2 4~ 48h ,2~ 7d转复率分别为 11.1%、2 7.8%、2 2 .2 %和 2 2 .2 %。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 <0 .0 5 ) ,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 (P <0 .0 5 ) ,这可能是 6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 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 ,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1例出现双手震颤 ,经减药或停药后恢复。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心房颤动患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300mg)后,继之以0.6mg/min静脉点滴维持48h;同时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内给胺碘酮负荷量7g,然后维持量0.2g/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82.1%)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于2h、2~24h、24~48h、2~7d转复率分别为12.8%、28.2%、23.1%、18.0%。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0.05),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P<0.05),这可能是7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腹胀,经减药后恢复。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近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入院后24h内并发的心室率120次/min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给予胺碘酮静脉加口服治疗,观察心房颤动转复及维持情况、心室率控制情况、血压变化情况、30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中41例(85.4%)在48h内恢复窦性心律,3例死亡,4例未转复。转复与未转复的45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P0.01),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歇,1例血压出现下降,2例患者出现静脉炎。45例患者经电话随访30d内无一人死亡,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时,静脉滴注加口服应用胺碘酮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如15~30min未转复,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时19例(86.36%)患者转复窦性心律;达550~700mg时3例(13.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器质性心脏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发作1 h~ 72 h病人8例,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0例和心律平组41例,心律平组静脉注射心律平70 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改为静脉输注150 mg~450 mg,观察其复律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心律平组阵发性房颤41例,复律成功28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40例,复律成功31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 胺碘酮组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心律平组.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术后高龄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后一周内发生心室率过速的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21例,给予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静脉注射,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人,15-30min未转复的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率,继续静脉点滴维持量达250mg-450mg 17例患者(80.95%)转复为窦性心律,达450-700mg 4例患者(19.05%)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功能恶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无缓慢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例发生轻度静脉炎,不影响疗效。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方法,转复高龄患者手术后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迅速有效,未发生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快速心房颤动(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快速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用药后15 min,1 h、2 h、24 h心室率分别为(140.1±18.3)、(127.7±16.8)、(104.9±15.4)、(82.1±20.5)次/min,较用药前(149.6±19.7)次/min明显下降(P<0.01).其中15例患者(58.5%)在24 h内转为窦性心律,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药后恢复,2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心室率,尤其适合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手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195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7例术前口服胺碘酮,开始为200mg,3次/天,连服7天后,改为200mg/天至手术前,术后当天静脉使用胺碘酮,能进食后改为200mg/天口服。B组98例,按常规不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房颤发生率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A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4%vs38.8%;112±12次/分vs134±15次/分,P均<0.05)。结论胺碘酮能安全有效降低冠心病手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减慢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7.
观察静脉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伴快速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我院CABG术后3日内发生AF伴快速心室率患者159例,AF发作时心室率147.75次±41.02次/分;30~60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胺碘酮300mg,转复窦性心律或心室率<120次/分后给予胺碘酮0.5~1mg/min持续静脉泵入;心室率仍>120次/分再追加负荷量150~300mg,30~60min内静脉注入。结果:胺碘酮负荷量300~450mg转复窦性心律119例,占75%,仍为AF但心室率<120次/分18例,占11%;负荷量600mg仍为AF且心率>120次/分8例,占5%,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2例,占2%。结论:静脉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AF伴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如15~30min未转复,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时19例(86.36%)患者转复窦性心律;达550~700mg时3例(13.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急性房颤病例共计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50mg胺碘酮,注射时间为10分钟,窦性心律后静脉注入剂量为600μg/min,每周中的五天需口服胺碘酮,治疗疗程为三周,其中第一周每天600mg,第二周每天400mg,第三周每天200mg;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入5%葡萄糖液稀释70mg普罗帕酮的治疗方法,注射时间为5min-10min,窦性心律后的第二天需口服200mg普罗帕酮,口服次数为8小时/次,一周后减量至每天150mg,并保持不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5.7%(24/28),对照组的转复率为78.6%(22/28);观察在的维持率为82.1%,对照组的维持率为53.6%,结论静脉应用于急性房颤的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可对其进行治疗,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与非急性心肌梗塞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静脉应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AMI及20例非AMI伴PAF患者,应用胺碘酮5mg/kg的负荷量后,给予10~20mg/kg.d维持,24h量不超过2200mg。结果:房颤转复率:AMI组100%,非AMI组70%(14/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复时间:AMI组(2063±140)min,非AMI组(215±138)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率高,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