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CT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心脏CT血管造影(CTA)无创和高成像质量的优势日益突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TA在诊断冠心病、辅助心房颤动消融以及判断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发展前景;同时,由于技术问题也存在部分局限性,该文就上述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何对脑动脉病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目前脑血管的检查技术有多种,常见的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过去认为DSA是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CT设备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CTA成像结果越来越接近DSA成像结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优于DS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快捷、无创、准确的影像技术,CTA成像在脑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影像技术的发展使颅内动脉瘤诊断方式趋于多元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近年来,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因其简便、快速、非侵袭等特点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临床选择.随着CT设备的改进和工作站软件的升级,CTA在动脉辔诊治中的应用正逐步扩大.文章对CTA的发展、成像方式、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或致死的首位危险因素[1]。大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CT血管成像(CTA)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传统CTA进行心脑血管联合评估时,需要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与头颈动脉CTA扫描,因此,要充分权衡CTA的优势与辐射剂量暴露。随着CT技术的发展,仅需注射1次造影剂的"一站式"心脑联合CTA扫描成为可能。本研究重点就CTA评价头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直被公认为是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CTA)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外血管的检查.文章就CTA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非侵袭性的方法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结构一直是影像技术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CT血管造影成像(computedtomo graphicangiography,CTA)技术已经在挑战传统的血管造影术。在血管性疾病诊断的许多方面,血管造影尽管是“金标准”,但MRA及CTA在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周围结构关系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而且不仅局限于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近年来三维(3D)技术在MRA及CTA中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客观和清晰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结构,有学者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辅助诊断心肌桥的准确率。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236例展开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确诊者的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进行观察,评估诊断结果、诊断效能、测量参数。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心肌桥者60例,静态CTA图像、静态加动态CTA图像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95.00%。静态加动态CTA图像的敏感度、准确性高于静态CTA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低于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在心肌桥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在多层螺旋CT中,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薄、图像分辨率高、各向同性好等技术优势;配合强有力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功能,具备良好的人体各部位血管成像(CTA)的条件。本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CTA显示血管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IVUS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不同类型斑块CT值,以血管内超声为对照,评估冠状动脉CTA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管腔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斑块CT值明显高于纤维斑块和脂质斑块[(725.68±68.42)Hu比(58.12±7.05)Hu、(60.21±6.78)Hu,P均<0.01];冠状动脉CTA诊断钙化斑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92.86%、92.86%、81.25%、97.50%。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定性定量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作为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浅析256层螺旋CT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证实。将TTE、CTA结构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检查和TTE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51%、89.0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CTA检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诊断及三维立体成像效果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超生心动图检查,对小儿先心病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影像技术的发展使颅内动脉瘤诊断方式趋于多元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近年来,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因其简便、快速、非侵袭等特点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临床选择.随着CT设备的改进和工作站软件的升级,CTA在动脉辔诊治中的应用正逐步扩大.文章对CTA的发展、成像方式、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ing technology enables diagnostic methods of detect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iversified. In recent years, the diagnosis of aneurysms was confirm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 "gold standards". However, CT angiography (CTA), which appears as a fast, non-invasive, and easily achievable examination, is becoming as a new option in clini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T facility and upgrade of the workstation software, CTA is more widely used in both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A in the 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imag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3.28~5.76)mm和1.98(0.94~3.03)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最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手术后的原发性肝癌,定期行CTA和CTAP检查,并且对比DSA,US以及CT等检查方法,对比几种检查在肝癌切除手术后复查中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患者15例,手术后1、3、6月各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FP、B超、常规CT和DSA以及插管行CTA和CTAP检查,观察各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在肝癌手术后复发的数目以及检出时间方面,CTA、CTAP联合检查率高于其他检查,检出时间提前.结论 CTA、CTAP在肝癌术后复查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 选健康成年犬解剖显露颈动脉后用缝合线部分缩窄颈动脉建立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行CTA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颈动脉狭窄率<95%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当狭窄率超过≥95%时CTA会夸大狭窄程度.结论 CTA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准确、高敏感度等优点,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肾血管性疾病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已经成为血管性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CTA可以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及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及其发生的病变,在该类疾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CTA的技术要点及其对肾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循环.转归》在2012年9月发表了一篇卫生经济学研究,该研究表明,在单独再次实施冠脉搭桥术的过程中,胸部多排CT血管造影(CTA)的花费是较为合理的,因为通过CTA更有助于选择适当的预防性手术策略(PSS),这种成像技术的花费主要受到后续PSS选择的影响而与CTA无关[Circ Outcomes,2012,5(5):705—10]。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表现为提示脑缺血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各种患者中评价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预测临床转归的作用,评定其在这种情况中的强度和局限性,并研究其对溶栓治疗患者选择的影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Verr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转归观察研究,连续54例提示脑缺血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即刻接受CTA检查,对CTA表现为有或无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比较。另外,还对  相似文献   

19.
双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脑血管造影(CTA)系一种微创检查脑血管的方法。以往经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DSA)创伤大。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A已部分取代DSA。我院将其作为一种诊断、筛选、观察肿瘤血供情况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和动脉瘤颈可见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均接受CTA与2D DSA、3D DSA检测,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A、3D DS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2D DSA(P<0.05);CTA、3D DSA的误诊率均明显低于2D DSA(P<0.05);2D DSA在颅内动脉瘤颈可见度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明显低于CTA,3D DSA明显优于CTA(P<0.05)。结论2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与CTA相比,基本无差异,但是其在瘤径、瘤形态、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方面,CTA的应用价值优于2D 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径、瘤形态、与载瘤血管之间的关系方面与CTA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