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295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分为耐受组(174例)及非耐受组(12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5例患者中121例出现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其发生率为41.02%。多因素分析显示:腹内压20cmH2O(OR=6.834,P=0.001,95%CI:1.441,21.292),APACHEⅡ20分(OR=6.247,P=0.003,95%CI:1.436,20.572),禁食时间72h(OR=6.013,P=0.009,95%CI:1.391,19.347),血清白蛋白25g/L(OR=5.435,P=0.013,95%CI:1.043,14.179),是SAP患者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添加可溶性纤维(OR=0.258,P=0.010,95%CI:0.048,0.739)是SAP患者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发生独立保护因素。而机械通气(OR=1.762,P=0.145,95%CI:0.598,6.018),CVP11cmH2O(OR=2.106,P=0.085,95%CI:0.609,8.678)非SAP患者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患者行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增高,禁食时间延长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而肠内营养过程中合理添加可溶性纤维饮食是其保护因素,针对上诉因素应早期识别,进而降低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宁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9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短期通气组(通气时间3 d)32例、中期通气组(通气时间3~6 d)34例和长期通气组(通气时间≥7 d)33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肌酐(Cr)、白细胞计数(WBC)〕、中心静脉压、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片显示感染情况、撤机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胀发生情况。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pH值、HGB水平及撤机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BMI、APACHEⅡ评分、PaCO2、血清TP、血清ALB、Cr、WBC、中心静脉压、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显示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0.5 kg/m2〔OR=1.988,95%CI(1.274,7.089)〕、APACHEⅡ评分≥13.6分〔OR=2.005,95%CI(1.845,9.927)〕、血清TP≥57.7 g/L〔OR=2.143,95%CI(1.401,8.433)〕、血清ALB≥30.8 g/L〔OR=2.462,95%CI(1.285,8.066)〕、中心静脉压≥13.6 cm H2O〔OR=2.716,95%CI(1.254,7.038)〕、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2次〔OR=2.034,95%CI(1.336,4.372)〕、有并发症〔OR=1.486,95%CI(1.278,3.988)〕、胸片显示感染〔OR=1.287,95%CI(1.132,8.783)〕、有上消化道出血〔OR=2.347,95%CI(1.442,6.708)〕、有腹胀〔OR=1.998,95%CI(1.437,5.675)〕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6.2 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产生影响,临床上针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是缩短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频发加重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根据患者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纳入51例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并随访1年,观察1年内再次频发加重的患者比例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7岁)、男性、未戒烟、CAT≥14分以及FEV 1pred<50%均可能是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T≥14分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2.53(1.17–6.3),P=0.0374],而FEV 1pred<50%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8.69(1.68~47.1),P=0.0074],提示FEV 1pred<50%和CAT≥14分可能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V 1pred<50%、CAT≥14分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277例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骨髓抑制(OR=1.75,95%CI=1.014~4.08,P0.001)、氧和指数小于200(OR=1.34,95%CI=1.02~3.68,P=0.021)、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OR=1.33,95%CI=1.17~3.25,P=0.012)、年龄超过60岁(OR=1.25,95%CI=1.03~3.32,P0.001),使用质子泵抑制剂(OR=1.18,95%CI=1.02~3.64,P=0.031)、CLIS评分大于6分(OR=1.24,95%CI=1.05~2.78,P=0.026)及机械通气时间超过1周(OR=1.07,95%CI=1.01~2.35,P=0.047)。结论对于年龄超过60岁、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CLIS评分大于6分者应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积极纠正缺氧和骨髓抑制、避免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能会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ICU老年病人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ICU老年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ICU时间≥24 h,年龄≥65岁的249名老年病人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内科、择期或急诊手术)、是否机械通气≥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住ICU时间及病人的住院存活情况(6月内)。按病人是否存活,分成存活组及死亡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老年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病人的年龄更大,男性比例、内科及急诊手术病人比例、机械通气≥24 h病人比例更高,APACHEⅡ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的年龄(OR=1.046,95%CI:1.001~1.093)、机械通气≥24 h(OR=4.830,95%CI:1.806~12.914)、高APACHEⅡ评分(OR=1.171,95%CI:1.105~1.240)均为ICU老年病人住院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机械通气≥24 h、高APACHEⅡ评分均为ICU老年病人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上因素的老年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机械通气(PMV)患者的临床结局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岁),男62例,女58例,机械通气时间≥21 d。比较不同年龄组(≥80岁组和<80岁组)患者的临床结局,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PMV患者住院死亡和撤机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结果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21.7%(26/120),住院期间脱机成功率为61.7%(74/120);老年PMV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液净化治疗、外科手术以及延迟气管切开等因素对患者住院死亡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OR=2.302,95%CI 1.357~3.905,P=0.002)和血清白蛋白≤20 g/L(OR=3.916,95%CI 2.173~7.057,P<0.000 1)时,老年PMV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老年PMV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净化治疗、外科手术等因素对患者脱机失败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APACHEⅡ≥15(OR=2.306,95%CI 1.356~3.990,P=0.005)、血清白蛋白≤20 g/L(OR=3.945,95%CI 2.193~7.007,P=0.001)、至少有一种合并疾病(OR=2.032,95%CI 1.457~3.805,P=0.040)以及延迟气管切开(OR=2.012,95%CI 1.253~3.054,P=0.004)时,老年PMV患者脱机失败的风险显著升高。结论高APACHEⅡ评分和低白蛋白水平是PMV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患者存在合并疾病及延迟气管切开也是脱机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P伴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的MSAP和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RBSI患者和非CRBSI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糖尿病、输血、肠外营养、穿刺部位和导管留置天数以1∶1进行配对。将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早期肠内营养和抗菌药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AP、SAP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352例患者,其中39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11.08%,8.83例/1 000留置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腹腔感染(OR=1.69,95%CI 1.20~2.23)和APACHEⅡ评分≥20分(OR=2.87,95%CI 1.79~5.46)为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OR=0.81,95%CI 0.43~0.96)是其保护因素。共检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1%(25/4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见(44.2%,19/43)。多重耐药菌比例高(67.4%,29/43)。结论 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是AP伴发CRB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肠内营养是其保护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重视细菌多重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支持及全静脉营养支持)、是否应用抑酸药、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呼吸机通气时间等与VAP发生的关系。结果除性别外,患者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 kg/m2)、全静脉营养支持途径、应用抑酸药、合并基础疾病及呼吸机通气时间(≥4 d)等均可增加VAP的发生率,其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8.61%、59.09%、64.29%、51.72%、60.00%及5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 kg/m2)、全静脉营养支持、应用抑酸药、合并基础疾病及呼吸机通气时间(≥4 h)均是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治疗中应合理控制患者的体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抑酸药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减少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7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70例,女性5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非AKI组(n=850)和AKI组(n=220)。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术前血常规、肾功能、CPB及手术情况、机械通气辅助时间、术后24 h输血量等资料。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体质指数、心功能分级、肌酐、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使用羟乙基淀粉量、术后24 h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等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使用右美托咪啶、主动脉球囊反搏、深低温停循环、CPB超滤的比例以及术后低血压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1.823,95%CI:1.594~3.083)、高血压(OR=1.465,95%CI:1.254~1.762)、术前肌酐≥79.5μmol/L(OR=1.331,95%CI:1.160~3.249)、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10 min(OR=2.104,95%CI:1.326~7.340)、术后低血压(OR=1.988,95%CI:1.358~2.947)是CPB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CPB超滤(OR=0.655,95%CI:0.512~0.871)、使用右美托咪啶(OR=0.573,95%CI:0.339~0.90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55岁、高血压、术前肌酐≥79.5μmol/L、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10 min、术后低血压是CPB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CPB超滤和右美托咪啶是CPB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与ICU内AECOPD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5月30日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的AECOPD患者,根据出ICU时的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资料、治疗转归。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AECOP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0例AECOPD患者,单因素分析发现高APACHEⅡ评分,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肌钙蛋白I、pro-BNP、乳酸、尿素氮浓度,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合并脓毒症休克是AECOPD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休克,OR值分别为1.13(95%CI 1.052~1.214)、5.092(95%CI 1.697~15.277),血清总蛋白水平是死亡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79(95%CI 0.818~0.944)。ROC曲线显示联合APACHEⅡ评分、血清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三个指标的模型显示出对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 0.785~0.911;P<0.0001)。结论入住ICU的AECOPD患者有高APACHEⅡ评分,低总蛋白水平,合并脓毒症休克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分析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412例,检查继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41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继发肺部感染137例,占33.25%。其中细菌感染91例,占22.09%;真菌感染46例,占1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营养状况、是否伴有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是否吸烟、空腹血糖值、淋巴细胞数、是否为孕妇/产妇、机械通气时间、早期是否给予抗菌和抗病毒治疗及APACHEⅡ评分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孕妇/产妇、早期未接受抗菌及抗病毒治疗、APACHEⅡ评分≥20分是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继发肺部感染,应特别关注体质量指数≥24 kg/m2、孕妇/产妇、APACHEⅡ评分≥20分的患者,及时给予抗菌及抗病毒治疗,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心肌氧供需失衡是导致2型心肌梗死(T2MI)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机械通气是患者因机体缺氧而采取的治疗方式,故推测机械通气患者T2MI发生风险高,但目前临床针对该类患者的T2MI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识别T2MI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2019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85例,经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87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T2MI发生情况将其分为T2MI组130例和非T2MI组157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氧供需失衡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影响因素。结果T2MI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院内死亡率及心肌肌钙蛋白(cTn)基线、最低、最高水平高于非T2MI组(P<0.05)。本组患者疾病类型以肺部疾病为主,占48.8%(140/287),T2MI组患者中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性疾病者占比高于非T2MI组,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多发伤者占比低于非T2MI组(P<0.05)。T2MI患者重度贫血、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AKI)、休克及出血性事件发生率高于非T2M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1.070,95%CI(1.021,1.121)〕、呼吸衰竭〔OR=4.847,95%CI(2.533,9.277)〕、休克〔OR=5.922,95%CI(2.558,13.710)〕、出血性事件〔OR=7.963,95%CI(1.392,45.561)〕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ICU机械通气患者T2MI发生率为45.3%,APACHEⅡ评分、呼吸衰竭、休克、出血性事件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3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8.84%,感染病原菌以细菌(59.38%)为主,65.63%为多重病原菌感染。G-菌株和G+菌株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20.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55%)检出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年龄、自发性气胸、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个数、引流瓶液体、引流口敷料更换时间、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1.857,95%CI 1.032~5.172)、合并糖尿病(OR=2.232,95%CI 1.354~6.27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036,95%CI 1.245~6.029)、有创机械通气(OR=2.547,95%CI 1.524~8.569)、引流管留置时间≥72h(OR=3.028,95%CI 1.842~12.347)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率较高,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以及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引流管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者入住ICU 24 h内的高危因素,建立ICU医院感染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数据和原始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转入原因,入住ICU 24 h内血生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测量表,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2453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445例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8%,其中肺炎(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5例(30%),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245例(5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5例(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2岁(OR=2.15,95%CI:1.23~3.47,P=0.03)、新发脑卒中(OR=1.59,95%CI:1.22~3.31,P<0.01)、入住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18(OR=3.64,95%CI:2.79~5.32,P=0.02)和SOFA评分≥8(OR=3.17,95%CI:1.93~5.66,P<0.01)是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量表,医院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肺炎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5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6分。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该量表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年龄≥72岁、新发脑卒中、入住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18分和SOFA评分≥8分能够早期预测ICU医院感染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筛选西京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同时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AKI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研究终点包括住院死亡和长期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评估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以及AKI的不同分期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结果 22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50例患者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82例患者住院死亡。1年、2年和3年累积病死率分别是39.0%、40.2%和41.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并发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第1天平均动脉压(OR0.967,95%CI 0.935-1.000;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长(OR 1.189,95%CI 1.003-1.410;P<0.05)、术后总输血量(OR 1.019,95%CI 1.003-1.036;P<0.05)以及AKI 3期(OR 12.639,95%CI5.409-34.388;P<0.01)。 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并发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以及长期病死率较高。AKI 3期,术后较低的平均动脉压,延长的术后机械通气以及增加的术后输血量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更密切地监测具有这些高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气道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AECOPD的患者96例。检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FLU-A、B,RSV,ADV,PIV-1、2、3型及HRV阳性情况。入院后予以规范化的AECOPD治疗方式,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6月时检测患者右上尖段支气管管壁厚度(WT),并计算出期间WT改变率。以WT改变率中位数为阈值将患者分组后分析病毒感染与患者气道重塑的相关性。结果共91例患者完成末次影像学检查,患者出院后6月时WT显著高于出院时WT(t=6.815,P<0.001)。高重塑患者年龄、AECOPD重度率、COPD综合评估、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低重塑患者(P<0.05)。高重塑患者RSV阳性率、HRV阳性率及总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低重塑患者(P<0.05)。病情重度(OR=8.042,95%CI=1.862~34.732)、COPD分组(OR=7.802,95%CI=1.728~35.227)、RSV阳性(OR=6.658,95%CI=1.383~32.056)、HRV阳性(OR=6.735,95%CI=1.252~36.239)是影响AE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毒感染,特别是RSV和HRV感染是影响AE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本院PICU收治的6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统计VAP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随后用ROC曲线法分析该模型预测VAP的价值。结果600例PICU患儿中54例发生VAP,占比9.00%。机械通气时间(OR=6.375,95%CI:3.298~12.32)、支气管镜检查(OR=1.979,95%CI:1.025~3.823)、再插管(OR=2.553,95%CI:1.329~4.906)、使用糖皮质激素(OR=4.758,95%CI:2.353~9.62)、使用质子泵抑制剂(OR=2.377,95%CI:1.124~5.025)是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拟合预测模型:PI=1.852X1+0.683X2+0.937X3+1.56X4+0.866X5-0.476(X1:机械通气时间;X2:支气管镜检查;X3:再插管;X4:使用类固醇激素;X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I越大,发生VAP的风险越高。以PI为检验变量,以实际VAP发生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45(SE=0.026,95%CI:0.795~0.895,P<0.001),灵敏度为89.96%、特异度为77.5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镜检查、再插管、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影响VAP发生的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对VAP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COPD患者继发侵袭性肺曲菌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莉  王业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65-1267
目的探讨COPD患者继发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7例COPD继发IPA患者(病例组)及74例未继发IPA的COPD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COPD继发IPA与下列4个因素密切相关:机械通气(OR值为5.625,95%CI为1.601-19.765),侵入性操作(OR值为4.876,95%CI为1.922-12.37),低蛋白血症(OR值为3.618,95%CI为1.580-8.264),使用激素(OR值为2.558,95%CI为1.086-6.026)。结论 COPD继发IPA是多个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使用激素等4个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