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血脂异常防治形势和严重的疾病防控挑战.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发表[1],标志着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胡大一教授最近指出,丰富的循证医学依据一再证实胆固醇的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在当前繁重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胆固醇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2].20世纪90年代,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等一系列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表明,通过大幅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降血脂防治冠心病的现代观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o S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290-292
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公认的冠心病 5项大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中 ,有 2项是属血脂异常 ,即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降低 (其他 3项包括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 )。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在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近年来 ,通过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降血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一、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自从 1994年以来 ,有 5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相…  相似文献   

3.
<正>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2007年WHO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提出,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核心的内容。LDL-C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风险,因此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饮食调节通过降低“坏胆固醇”即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已俨然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居民血脂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异常及边缘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北京市防治冠心病的方向.方法 2007年6月至8月,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北京市社区居民10 054名,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的方法,进行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血脂异常的调查.结果 经年龄、性别标化后,北京社区居民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分别是9.3%、2.56%、18.79%和16.84%,而处于胆固醇边缘升高的比例为23.96%.北京社区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1.23%,而处于血脂边缘异常的居民占23.30%.经年龄、性别标化后,71.17%的居民伴有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20.23%的居民伴有边缘异常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41.57%、11.08%,吸烟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是35.81%和22.89%.相对于理想状态,具有1项冠心病危险因素边缘异常人群患血脂异常的相对风险(OR)为1.668(95%CI:1.319~2.110);具有2项冠心病危险因素边缘异常人群患血脂异常的OR为2.537,(95%CI:1.989~3.235);具有≥3项冠心病危险因素边缘异常人群患血脂异常的OR为3.203,(95%CI:2.007~5.114).结论 北京社区居民血脂异常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较高,超过1/5的居民处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边缘异常状态.具有边缘危险及冠心病主要危险的人群是今后北京市人群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显示,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降脂达标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的一项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近年来 ,通过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是冠心病防治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 ,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强效降低LDL C的药物。一、他汀药物有效防治冠心病的坚实证据人类在明确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间存在因果联系时 ,已经完成了许多方面的研究 ,包括动物试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人体上…  相似文献   

7.
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指出[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指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2]:①人口老龄化;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③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导致非传染病相对上升.在主要传统危险因素中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家庭史、男性)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糖尿病、吸烟][1].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血脂代谢异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观察到血脂随年龄变化 ,血脂异常多见于老年人群 ,即使高龄老年人血脂异常仍然是冠心病 (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主要血脂指标及其危险水平分类  临床所重视的血脂异常主要是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甘油三酯 (TG)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降低。由于起到动脉粥样硬化致病作用的是LDL C ,现在划分心血管病危险水平及制定降脂治疗目标时都主张用LDL C。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防治指南于 1988年提出 ,2 0 0 1年公布了经过大量修改的第 3版 (ATPⅢ ) ,它是根据大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卒中)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40%,且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大量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984-1999年北京市血脂异常调查表明,与冠心病病死率增加的相关因素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现患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达1.6亿人,血脂异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JUPITER试验结果对当前冠心病防治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诸多因素如胆固醇升高、吸烟、高血压、血糖异常、肥胖等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在众多的因素中,目前公认血浆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LDL-C非常低时,即使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也是非常缓慢.当血浆LDL-C达到一定的"允许值",其他危险因素则会起作用或独立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基于近半个世纪的大量临床试验证据,当前冠心病防治实践的基准是,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或LDL-C,努力控制相伴随的其他重要危险因素,如绝对戒烟,高质量控制血压,及早纠正血糖异常,减肥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