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与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每组45例.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一月后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 用药前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7.54±12.56)%,血小板活化因子为(40.86±11.7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98±12.71)%,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1.33±12.09)nmol/L,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5.47±9.08)%,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27.65±9.8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21.38±7.53)%,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12.22±7.86)nmol/L,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抑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治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叶酸5 mg/d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在入院时、服药4 w及8 w时检测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水平,并利用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 Di L-ac LDL(红色)和FITC-UEA-1(绿色)染色双阳性的细胞可鉴定为EPCs。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8 w EPCs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显著增高[(67.70±4.09)个vs(48.92±3.55)个,(34.03±3.43)%vs(27.54±4.24)%,(0.67±0.04)%vs(0.54±0.04)%,P<0.05],FMD水平显著增高[(7.63±1.67)%vs(5.36±1.33)%,P<0.05],Hcy水平显著降低[(10.37±0.84)μmol/L vs(12.23±0.74)μmol/L,P<0.05]。EPCs数量、迁移、增殖能力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668,P<0.05;r=-0.657,P<0.05;r=-0.775,P<0.05),FMD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71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可增高外周血EPCs的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改善血流介导的FMD,这可能与叶酸降低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外周血microRNA-126和microRNA-13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与麝香保心丸联合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麝香保心丸联合组患者在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基础上结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血管内皮功能麝香保心丸联合组总有效率(93. 62%)高于对照组(70. 21%,P0. 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 05);麝香保心丸联合组治疗后TC、LDL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 05);麝香保心丸联合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后microRNA-126表达较治疗前升高,而microRNA-137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 05);麝香保心丸联合组治疗后microRNA-126表达高于对照组,而microRNA-137表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上调外周血microRNA-126表达而下调microRNA-137表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8例,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和麝香保心丸组(7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次数[(1.68±0.43)次/d比(1.12±0.37)次/d]、硝酸甘油消耗量[(1.65±0.87)片/d比(1.08±0.47)片/d]均明显减少,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1.01%比96.20%)明显提高(P均=0.001)。且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麝香保心丸,能显著缓解心绞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对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恒磁场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恒磁场对雷帕霉素作用下的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凋亡及N0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雄性SD大鼠的骨髓EPCs,培养6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1μg/L)组及雷帕霉素 不同强度的恒磁场组(0.1 mT、0.5 mT、1.0 mT恒磁场组).各组按分组条件作用24 h后收集标本,MTT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抑制EPCs增殖能力0.252±0.006%0.328±0.025,抑制NO分泌(22.8±4.3)μmol/L vs(36.9±5.6)μmol/L,促进EPCs凋亡(11.3±1.2)% vs (4.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0.5 mT和1.0 mT恒磁场组EPCs增殖能力分别为0.278±0.008,0.280±0.010、NO(28.0±4.2)μmol/L,(28.7 ±4.4)μmol/L,显著高于雷帕霉素组,EPCs凋亡率(7.5±0.6)%,(7.1±0.6)%),显著低于雷帕霉素组,差 异显著(P<0.05).结论 0.5 mT和1.0 mT恒磁场可拮抗雷帕霉素的作用,促进EPCs的增殖和NO分泌,并抑制EPCs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明显优于对照组78.4%(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5.38±0.32)mmol/L、心绞痛发作次数(2.3±0.7)次/周、持续时间(2.1±0.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有效恢复对心肌的供血供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贝尼地平对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7月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内科36例冠心病患者给予贝尼地平2~4mg/d,治疗8周,测定用药前及服药后第4、8周NO和ET-1水平。以40名相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结果冠心病患者的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46±3.36)μmol/L对(33.49±12.45)μmol/L,P<0.05],ET-1升高[(79.60±10.04)ng/L对(59.50±6.28)ng/L,P<0.05]。贝尼地平治疗前后比较NO升高[(28.24±14.92)μmol/L对(7.46±3.36)μmol/L,P<0.01],ET-1降低[(60.01±13.84)ng/L对(79.60±10.04)ng/L,P<0.01]。结论贝尼地平能升高冠心病患者的NO水平,降低ET-1水平,从而证明贝尼地平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降脂、调节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水平、血管内皮收缩因子-1(EP-1)水平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 5%)显著高于对照组(70. 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MD、血清NO水平均显著升高,EP-1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FM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及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显著低(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其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NO和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联素(APN)、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调脂、稳定斑块、对症等治疗外,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片0.1 g,1次/日口服.观察组予麝香保心丸45 mg,3次/日口服,阿司匹林片0.1 g,1次/日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N、ET-1及NO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APN、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血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内皮功能方面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7例,均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4周后,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3.2%(36/57),症状总有效率为91.2%(52/57);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有效,且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血清肌酐(SCr)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FMD、NO、6-Keto-PGF-1a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2分别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SCr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SXBXP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住院的有UAP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7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n=28)和对照组(n=29),吡格列酮组应用吡格列酮(3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双色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中EPCs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其中EPCs用CD34+/KDR+双标记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EPCs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时,吡格列酮组患者EPCs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0.023±0.010 vs.0.051±0.012,P0.01);对照组患者EPCs数量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时,吡格列酮组患者EPCs数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28)。吡格列酮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血脂联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时,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促进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PCs的动员,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106例与对照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内皮舒张因子(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均升高,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O升高,ET下降,变化幅度较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O、ET均无明显变化,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 (45 mg,3次/日),疗程8周.用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R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麝香保心丸组改善幅度较常规组大.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0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麝香保心丸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发作时2粒舌下含化,疗程8周。结果: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33%比80.00%,P<0.05),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2.62±1.26)min比(3.19±1.73)min,P<0.05];在心电图疗效,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6.67%比70.0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HCY致冠心病作用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患者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狭窄程度计分.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HCY、IL-8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20.42±5.89)μmol/L vs (14.22±4.50)μmol/L](P<0.01)、[(101.93±21.23)μmol/L vs (69.91±20.15)μmol/L](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98±2.95)μmol/L](P<0.01)、[(43.98±15.02)μmol/L](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为[(21.75±6.23)μmol/L],高于双支病变组[(18.24±6.17)μmol/L],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14.82±4.01)μmol/L](P<0.01),双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IL-8水平分别为[(108.89±22.29μmol/L)]、[(90.59±12.59)μmol/L]、[(73.04±24.03)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患者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表明HCY与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8(P<0.01).结论 HCY通过激发炎性反应,导致IL-8水平增高,引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7.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和麝香保心丸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3次/d,服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以及再住院率。结果:麝香保心丸组LVEF、LVESVI、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麝香保心丸组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叶酸、维生素B_6、B_(12)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_6及维生素B_(12)),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Hcy、一氧化氮(NO)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NO[(50.20±11.18)μmol/L比(66.53±10.66)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前后两组FMD、常规治疗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21.58±2.24)μmol/L比(17.27±2.19)μmol/L]水平、NIHSS评分[(20.39±3.19)分比(16.12±1.15)分]降低更显著,NO水平[(53.76±11.67)μmol/L比(66.53±10.66)μmol/L],Barthel指数评分[(62.27±20.58)分比(79.58±21.24)分]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_6及B_(12)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动态变化及前列地尔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单用生长抑素治疗,联合组为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在入院即刻、发病12、24、48、72 h、1 wk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ET-1及NO浓度,并计算ET-1/NO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浆ET-1及NO水平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12 h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72 h时仍维持在高水平,1 wk后下降至低于入院即刻水平.入院即刻至发病24 h时两组E T-1及N O水平变化趋势类似(E T-1:入院即刻:97.7 ng/L±14.9 ng/L vs 98.8 ng/L±15.6n g/L;12 h:157.4 n g/L±14.4 n g/L v s 160.3ng/L±15.8 ng/L;24 h:146.0 ng/L±18.8 ng/L v s 146.4 n g/L±19.2 n g/L;N O:入院即刻:29.0μmol/L±4.4μmol/L vs 29.7μmol/L±6.0μmol/L;12 h:40.2μmol/L±3.9μmol/L vs41.2μmol/L±5.5μmol/L;24 h:39.7μmol/L±4.7μmol/L vs 39.7μmol/L±4.6μmol/L;均P0.05),48 h后ET-1水平联合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48 h:134.1 ng/L±18.5 ng/L vs 128.3 ng/L±17.8 ng/L;72 h:99.5 ng/L±16.6 n g/L v s 109.8 n g/L±17.3 n g/L;1 w k:71.4 n g/L±12.1 n g/L v s 78.8 n g/L±13.3ng/L;均P0.05),而NO水平48 h后对照组较联合组下降更明显(48 h:30.1μmol/L±4.9μmol/L vs 33.8μmol/L±4.1μmol/L;72 h:22.2μmol/L±4.8μmol/L vs 28.0μmol/L±4.2μmol/L;1 wk:17.0μmol/L±3.7μmol/L vs 20.2μmol/L±3.4μmol/L;均P0.05).结论:ET-1、NO是介导SAP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前列地尔能改善胰腺微循环,可能是通过影响ET-1、NO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4±2.3)次/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7)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