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脉心康胶囊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脉心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脉心康组与洛伐他汀组各15例.另外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用药6个月后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脉心康组显效率(73.33%)明显优于洛伐他汀组(26.67%).两治疗组治疗后IMT与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空白组.结论脉心康胶囊与洛伐他汀均具有减轻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心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脉心康组与洛伐他汀组各15例.另外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空白组对照.观察用药6个月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两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脉心康组显效率(73.33%)明显优于洛伐他汀组(26.67%).两治疗组治疗后FMD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地优于空白组.结论脉心康胶囊与洛伐他汀均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脉血康胶囊1 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28 d.评价两组中风病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及脑出血吸收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为著.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优于对照组的79.16%(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瘀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及血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64%(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及全血黏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8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口服脉血康胶囊3粒,每日3次;对照组80例,口服通塞脉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4周。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过程中,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和5.8%。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脉血康组(治疗组)与血塞通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况、血脂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综合评价脉血康胶囊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血康胶囊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7.
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的降低情况及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脉血康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下降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高纤维蛋白原,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脉血康胶囊辅助治疗外伤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对照组58例施行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随访2个月后对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9%,对照组为69.4%(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 scores,NFD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的长期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率、致死、致残率,促进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除不服用脉血康胶囊外,其余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对照组为6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4周为1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下降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高纤维蛋白原,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4JD例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通心络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四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内皮素、NO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和升高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两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相似.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有效调节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种临床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adiponectin,ADN)水平,并探讨它们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入选540例体检人群,其中正常对照组204例。高脂血症患者336例,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组(高TC组,80例)、高甘油三脂血症组(高TG组,10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混合组,85例)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低HDL组,66例)4组,分别检测每组患者血清瘦素、ADN水平,并分析其在脂代谢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低HDL组ADN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各高脂血症组无论是血清瘦素水平,还是ADN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高TC组ADN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无论正常对照组还是高脂血症组,血清瘦素与ADN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与ADN共同参与脂代谢的调节,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及动态平衡可能在高脂血症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ml/100g)和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1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枳实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枳实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选第2日、用药8周末取空腹静脉血,行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8周末两病例组血HDL-C、NO水平显著升高、TG、TC、LDL-C、ET-1水平明显降低,枳实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但两组的NO、ET-1水平与正常组仍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枳实能够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含量及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脆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确定其完备性后,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前者采取单纯的预混胰岛素治疗,后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持续用药12周以后的血糖指标与血脂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指标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血脂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血糖与血脂水平进行调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天然降脂化合物辅酶A(CoA)胶囊在中度血脂异常患者中的降脂作用和临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2年12月吴川市人民医院内科门诊的中度血脂异常患者168例,随机分成3组,A组予安慰剂(n=54)、B组予CoA 200U/d(n=46)、C组予CoA 400U/d(n=68)。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或第8周后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血脂、肝肾功能、血糖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肌病和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TG均下降,C组下降最明显[基线 vs.治疗4周vs.治疗8周后:(3.76±0.67)mmol/L vs.(3.22±0.62)mmol/L vs.(2.40±0.54)mmol/L],其次是B组[(3.24±0.95)mmol/L vs.(2.73±0.67)mmol/L vs.(2.54±0.76)mmol/L],A组在第4周下降,第8周反而上升,[(3.57±0.78)mmol/L vs.(3.38±0.57)mmol/L vs.(3.54±0.65)mmol/L];三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三组血糖、肝肾功能,肌病或胃肠道症状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oA能有效降低中度血脂异常患者的血浆TG水平,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将符合标准160例患者分为试药组(n=80)和安慰剂组(n=80),试药组予大蒜素胶囊,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一般状况、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 12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试药组65例,安慰剂组62例;试药组TC(4.8±1.3)mmol/L、TG(1.4±1.1)mmol/L、LDL-C(2.6±0.7)mmol/L、BMI(25.1±5.2)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均P<0.05),HDL-C(1.5±0.7)mmol/L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大蒜素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80岁)男性患者220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80例)和血脂正常组(14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并分析两者关联。结果血脂异常组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较血脂正常组高[(7.16±0.77)ng/ml比(6.21±0.63)ng/ml,P<0.05],血清抵抗素浓度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γ=-0.231,-0.254,-0.243,均为P<0.01),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γ=0.127,P<0.01),在控制了年龄、病史和相关用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抵抗素水平独立相关(P=0.017)。结论老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升高,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9例,随机分为3组,即普伐他汀组(10mg/d,n=64)、非诺贝特组(200mg/d,n=63)、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非诺贝特200mg/d,n=62),治疗12周;12周时单药治疗血脂水平未全部达标者再随机分为3组,即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20mg治疗组及非诺贝特组,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值均<0.01);TC、LDL-C、TG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均<0.01)。(2)单独用药血脂参数未全部达标者(n=35)改为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C及LDL-C下降的幅度与普伐他汀20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降低TG及升高HDL-C幅度高于普伐他汀20mg组(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用非诺贝特组比较,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幅度高于非诺贝特组(P值<0.01或<0.05);联合用药组3项全部达标率为44%,而普伐他汀20mg组及非诺贝特组全部达标为21%、17%(P值均<0.01)。(3)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普伐他汀(10mg/d)与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通脉方对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健脾化痰通脉方,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于每晚睡前口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胸闷、胸痛、气短、体胖多痰、身体困重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P<0.01),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血脂指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