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78例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4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浓度。对其中的22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和1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以评价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老年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依次为912±757pg/ml,1143±791pg/ml和64.15±46.08pg/ml。严重脓毒血症组和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部分病例进一步血流动力学监测表明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血流动力学不同但两组间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PAOP、CI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4和0.004,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症和急性心衰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和急性心衰不同的是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BNP升高水平与炎症本身及脓毒血症相关的心肌功能不全及年龄等因素均有关,BNP不能作为替代严重脓毒血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血氨基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Ⅲ~Ⅳ)、LVEF<40%、Swan Ganz导管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3mmHg患者共32例.在植入Swan Ganz导管前8小时内,进行血NT-proBNP水平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冰盐水热稀释法连续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PCW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心脏指数(CI)三次,并记录平均值.对NT-proBNP水平与LVEF、LVEDd及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LVEF、LVEDd与CI及PCW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6,P< 0.05),与PCWP无显著相关性;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MPAP,PCWP,SVRI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8,r=-0.309,r=-0.576,P<0.05),MPAP与PCWP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2,P<0.05);其它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急性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仅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NT-proBNP水平对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敦双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236-1238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探讨检测血浆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和非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21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96例(45.5%)。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3947.6 pg/m l,1421.1~11378.3 pg/m l]显著高于非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12.4 pg/m l,41.2-1123.2 pg/m l](P〈0.01)。以血浆NT-proBNP水平≥800 pg/m l为判别标准与非充血性心力衰竭鉴别,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82.6%和82.9%。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急性呼吸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入住ICU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FloTrac/Vio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观察液体容量复苏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疾病的转归。结果:19例患者,复苏72 h后中心静脉压(CVP)均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第28 d,13例患者复苏成功后转入普通病房,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复苏后72 h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HR、MAP、CVP、CI、SVRI、ScvO2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存活组复苏前后比较,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死亡组MAP、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有效地通过监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容量负荷及全身血流灌注情况,以指导临床进行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一硝普钠治疗,观察组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肾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促使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充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和左西孟旦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系统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脑尿钠肽(BNP)的变化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GEDI、CI、SVRI、LVEF、BNP值的改变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左西孟旦组患者的各指标较对照组患者也明显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2.85% vs 66.07%,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王光美  陈玉国 《山东医药》2012,52(38):80-81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阻抗心动描记法(I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5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6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PPCI治疗(PPCI组),其余27例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非PPCI组).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采用ICG法监测PPCI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及非PPCI组治疗后1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指标包括心排量/心指数(CO/CI)、搏出量/搏出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SVRI)、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LCW/LCWI)、加速指数(ACI)、速度指数(VI).结果 PPCI组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CO/CI、SV/SI、LCW/LC-WI降低,P均<0.05.PPCI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SVR/SVRI降低,P均<0.05.PPCI组术后1周与非PPCI组相比CO/CI、SV/SI、VI、ACI增加,SVR/SVRI降低,P均<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后ICG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ICG法可用于监测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利用TIMI分级和TMP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变化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GEDI、CI、SVRI、LVEF、BNP值均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65.00%,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以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脓毒血症是全身严重感染引起的循环病理改变。重症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舒张性心力衰竭十分常见,且是死亡率的主要预测因素。脓毒血症诱发的心功能不全可能机制是多种生理反应的结果,包括交感兴奋、细胞因子和ET-1浓度升高以及在细胞水平信号分子的激活。脓毒血症的处理中,要重视对全身的血流动力学的液体复苏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142例老年脓毒血症休克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71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并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治疗1 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w后使用脉搏比较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仪测定两组血流动力学[中心静脉压(CVP)、肺血管通透性指数(EVLWI)、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PVP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比较各时点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1 w,两组CVP、CI及SVR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EVLWI、PVP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CVP、CI、SVRI值高于对照组,EVLWI、PVP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治疗后1 w,两组IL-6、TNF-α、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脓毒血症休克经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获益明显,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好更快恢复,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减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02—2017-04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03例,其中脓毒血症患者63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40例。同时选取非脓毒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4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H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和严重脓毒血症组PCT、HBP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脓毒血症组(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PCT、HBP和hs-CRP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PCT、HBP和hs-CRP分别为(12.20±1.26)ng/ml、(110.27±40.26)ng/ml和(89.74±13.40)mg/L,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HBP水平诊断脓毒血症和严重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和0.922(P0.05),截断值为9.30ng/ml时,其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为80.21%,特异度为67.31%,截断值为17.08ng/ml时,其诊断严重脓毒血症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2.00%;脓毒血症和严重脓毒血症患者HBP与PCT呈正相关(r=0.771和0.822,P0.05)。结论:HBP在脓毒症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且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有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三例刘品明张少玲丁明学贺江南钱学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仅能够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症状、血流动力学效应和运动耐量,还可提高其生存率。但是由于ACEI影响肾血流动力学效应而可...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脓毒血症作为诱因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影响和预后尚无报道。目的:回顾性分析脓毒血症作为诱因对ACLF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和短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失代偿的住院患者890例,以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筛选出入院时为ACLF的患者。以脓毒血症作为诱因将ACLF患者分为脓毒血症诱因组和非脓毒血症诱因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脏器衰竭发生率和短期病死率。结果:按照CLIF-C OFs标准入院时诊断为ACLF患者243例,其中脓毒血症为诱因的ACLF患者47例(19.3%),非脓毒血症为诱因者94例(38.7%),102例(42.0%)无明确诱因。脓毒血症诱因组和非脓毒血症诱因组的短期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28 d:46.8%对36.2%,P=0.224;90 d:53.2%对42.6%,P=0.232)。与非脓毒血症诱因组相比,脓毒血症诱因组肝功能衰竭(72.3%对88.3%,P=0.030)和凝血障碍(53.2%对70.2%,P=0.046)的比例显著降低,而肾功能衰竭(48.9%对29.8%,P=0.026)和循环衰竭(14.9%对4.3%,P=0.042)的比例显著升高。结论:脓毒血症作为诱因的ACLF患者短期病死率与非脓毒血症诱因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具有更高的肾脏、循环衰竭比例,而肝脏衰竭和凝血障碍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PCT的水平、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PCT的水平以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的相关性,观察不同PCT水平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在脓毒血症不同程度的比较中,脓毒血症患者PCT值要优于合并器官衰竭组,合并器官衰竭组优于感染休克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比较中,脓毒血症合并器官组及感染性休克组要显著高于单纯性脓毒血症(P0.05)。在患者病情转归的比较中,好转组PCT值逐渐降低,无效组PCT值无明显变化,死亡组PCT值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呈正比,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老年重症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重症脓毒血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BP治疗组39例和基础治疗组37例,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体征、血常规、肾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变化、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 CBP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血常规、肾功能、炎症细胞因子、APACHEⅡ变化均显著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脓毒血症AKI患者采用CBP可有效缓解炎症,改善临床指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血流动力学,可使肾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使肾功能得以加强,实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微小RNA-10a(miRNA-10a)及白细胞介素(IL)-35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重症监护室(ICU)100例老年脓毒血症患者中59例合并AKI患者为AKI组,41例无AKI脓毒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10a、IL-35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指标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iRNA-10a、IL-35、SOFA对脓毒血症合并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组miRNA-10a、IL-35及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脓毒血症AKI诊断,miRNA-10a诊断切点为3.01,曲线下面积为0.765;IL-35诊断切点分别为386.25 pg/ml,曲线下面积为0.795;SOFA评分诊断切点分别为35.33分,曲线下面积为0.658。结论 miRNA-10a、IL-35对脓毒血症AK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颅脑疾病患者早期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22例),患者均于发病6h内置入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仪(PICCO),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连续测定3天,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指数(d Pmax)、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年龄、有无呼吸衰竭等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2组患者在发病后第一天d Pmax、EVLWI,第二天CFI、d Pmax、CI、SVRI、EVLWI,第三天EVLWI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一天d Pmax、EVLWI及第二天CI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14,0.026,0.010和0.020,OR值分别为0.747,1.009,5.397及0.038)。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第一天d Pmax、EVLWI及第二天CI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_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方法总结我院应用PICCO监测22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合理用药、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48h后心脏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水平较监测治疗前升高,心率(H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水平下降。在应用PICCO期间均未出现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PICCO对AHF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加强PICCO相关护理,应用监测值指导液体管理、合理用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显性DIC评分对40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际止血血栓学会(ISTH)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评分系统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2例严重脓毒血症和8例脓毒血症休克患者采用ISTH DI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采用纤维蛋白单体作为纤维蛋白相关标记物。结果:死亡患者(n=13)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DIC评分比存活者及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DIC评分高(P<0.05)。显性DIC的病死率为30%。脓毒血症患者DIC评分主要取决于血小板计数与PT延长。结论:ISTH DIC评分是鉴别患者有无凝血激活和预测死亡与病情严重程度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病因评分在急性心力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PACHEⅡ评分、心力衰竭基础病因及诱因综合评分,在此评分基础上对42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计死亡率进行评估并建立预计死亡率模型,分层计算群体预计死亡率.结果 根据急性心力衰竭病因评分分值进行分组,随着分值逐渐升高,实际病死率和预计死亡率也逐渐升高,死亡组评分均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病因评分系统简易实用,可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