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的抗HBV疗效,为合理选择HIV/HBV合并感染者的抗病毒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A组60例HIV/HBV合并感染者使用拉米夫定(300mg qd)+齐多夫定(300mg bid)+依非维仑(600mg qd)抗病毒治疗。B组60例为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3TC(100mg qd)。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HBVM)定量检测、HBV YMDD变异检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VM、HBV DNA及肝功能,治疗观察满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的阴转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的阴转率均较B组高(P0.05);治疗满96周,A组患者仍保持100%的HBV DNA阴转率。结论 HIV/HBV合并感染者使用含3TC(不含替诺福韦TDF)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抗HBV效果,且未发生高耐药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Li XF  Kan QC  He Y  Yu ZJ  Li ZQ  Liang HX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951-954
目的 观察HIV感染者合并HCV和HBV感染后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某地区HIV、HCV共感染患者166例(HIV+HCV组),HIV、HCV和HBV混合感染患者23例(H1V+HCV+HBV组)及单纯HIV感染者178例,给予1年的HAART治疗,观察3组患者病毒学反应、免疫学反应和肝功能动态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实时PCR定量检测HCV、HIV和HBV病毒载量.结果 单纯HIV感染组、HIV+HCV+HBV组和HIV+HCV组经HAART 1年后,HIV病毒载量分别由治疗前(6.78±1.08)、(6.23±1.34)、(6.54±1.23)lg拷贝/ml下降至(0.53±0.15)、(0.67±0.16)、(0.43±0.11)lg拷贝/ml(P值均<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由治疗前的(197±127)、(184±113)、(213±143)个/μl上升至(382±74)、(383±70)、(378±76)个/μl(P值均<0.001).3组之间各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ALT、AST、总胆红素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ART前后,HC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和(或)HCV,不影响HAART的疗效;HAART对HCV复制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YMDD的自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BV YMDD自然变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HBV YMDD变异情况,并对影响YMDD自然变异检出率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根据不同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在19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检出存在YMDD自然变异株感染者21例(10.70%),其中YVDD阳性20例,YIDD阳性例1变;变异毒株占总病毒株超过50%者1例,25%~500者5例,9%~25%者15例.B基因型HBV感染病例中YMDD变异株的检出率(20.00%,12/60)显著高于C基因型HBV感染病例(7.38%,9/122),χ~2=6.28,P<0.05.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DNA载量、疾病状态、病毒感染时间对YMDD自然变异株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 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存在HBV YMDD自然变异;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载量、疾病状态、感染时间无显著相关性.B基因型较C基因型HBV更易出现YMDD自然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HAART治疗的71例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 T细胞数、HAART治疗方案、肝毒性药物的使用、HBV和/或HCV协同感染等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71例患者中HBV感染者9例,HCV感染者35例,其中HBV、HCV共同感染者5例;51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HBV和/或HCV协同感染比率分别为6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 T淋巴细胞数(<50)、HAART治疗方案、使用肝毒性药物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回归分析HBV和/或HCV的协同感染是HAART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HBV和/或HCV与HIV的协同感染十分普遍,是HAART治疗HIV/AIDS患者肝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研究YMDD变异发生与肝功能损伤和HBV复制水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120例以常规剂量(100mg/d)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周抽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定量)水平,对24周HBV DNA阳性的17例患者血清样本,以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血清中YMDD变异是否存在,并分析该变异发生和ALT、HBV DNA的关系。结果 (1)120例入选患者治疗24周时有17例患者HBV DNA仍为阳性,除外治疗前已存在的1例感染变异病毒,基因芯片共检出7例变异,变异率为5.8%。其中纯变异2例,YIDD变异1例,YVDD变异1例,混合变异5例,其中YMDD/YVDD变异3例,YVDD/YMDD变异2例。(2)变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ALT定量水平与非变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变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与非变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基因变异发生对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YMDD变异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发生的情况.方法对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检测肝功能和HBV病毒学指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YMDD变异,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BV DNA定量以及利用Abbott试剂检测HBV标志物,对比分析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中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42例出现YMDD变异,YMDD变异的累积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年增加.与治疗前HBeAg阴性患者相比,治疗前HBeAg阳性患者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HBeAg阴性患者.结论HBeAg阳性患者YMDD变异年累积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戴小波 《肝脏》2007,12(6):473-474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YMDD变异是指病毒聚合酶的活性区第552个或551个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者无应答的原因[1-3]。本研究检测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以探讨YMDD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细胞分子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我院2004—2005年的45例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所有病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0.5~2.5年,HBV YMDD…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7例HBV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HBV发生YMDD变异的肝炎患者中,42例(73.7%)使用过拉米夫定,3例(5.3%)使用过干扰素,12例(21.0%)从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HBVYMDD变异的肝炎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HBV发生YMDD变异主要与使用拉米夫定有关,亦存在自然变异。因此,使用拉米夫定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抗病毒治疗前应检测YMDD变异,指导选择使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后肾功能损害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6广西启动HAART的3 395例HIV合并HBV感染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启动治疗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在启动HAART后第12个月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4. 76%。服用含克力芝的一线治疗方案(AOR=4. 19,95%CI=2. 76~6. 38)及启动治疗时WHO分期为3/4期(AOR=1. 86,95%CI=1. 49~2. 33)是治疗后第12个月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与启动治疗时CD4计数200个/μL者相比,启动治疗时CD4计数为200~349个/μL(AOR=0. 66,95%CI=0. 50~0. 85)、350~499个/μL(AOR=0. 54,95%CI=0. 34~0. 84)、≥500个/μL者(AOR=0. 36,95%CI=0. 18~0. 74)治疗后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风险较低。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HAART,选择含替诺福韦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治疗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3TC)为基础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IV/HBV)合并感染者HBV耐药的影响。方法依托既往建立的使用仅3TC有抗HBV作用ART方案的HIV/HBV合并感染队列,选择进入队列时HBV DNA1000拷贝/mL感染者,选取治疗48周前后采集的血浆标本,用测序法检测HBV耐药,分析48周前后HBV耐药突变。结果进入队列时艾滋病初治和经治患者分别为5例和14例,6例经治患者有HBV耐药突变。48周后,5例初治患者和6例经治患者获得乙肝病毒学应答,8例经治患者HBV未被抑制,其中4例出现新的HBV耐药突变。结论对初治HIV/HBV合并感染,基于仅3TC有抗HBV作用的ART短期内对HBV有较好抑制作用,长期治疗应优先选择含3TC和替诺福韦(TDF)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HBV YMDD变异.HBV YMDD变异是指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区的第204位或551位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HBV无应答的原因[1-3].拉米夫定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患者肝功能损伤、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和病情复发甚至加重[4,5].为了比较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的差异,我们对2004至2005年发生YMDD变异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YMDD变异株在急性HBV感染(AHB)中的流行情况,为指导AHB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BV感染者321例(HBV DNA≥1.0×107copies/L),其中未开始治疗的AHB患者100例和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不同时期的CHB患者221例.采集外周血标本,用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血清HBV YMDD及其变异,统计分析HBVYMDD变异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在AHB组,只检出HBV YMDD野生型,未检出变异型.而在CHB组,YMDD变异检出率为63.4%,其中YIDD占52.1%,YVDD占37.9%,YIDD+YVDD混合变异占10.0%:1年内、1-2年、2-3年、3-4年和4年以上疗程YMDD变异率分别为45%,66%,77%,75%和40%,YMDD变异检出率在两组中差异显著(X2=112.3,P=0.00).结论:目前在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仍有较高比率的YMDD变异株存在,但尚未发现该变异株在AHB患者中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菲韦伦(EFV)或TDF+3TC+克力芝(LPV/r)治疗方案,对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合并感染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46例HIV/HBV合并感染患者实施TDF+3TC+EFV或TDF+3TC+LPV/r方案治疗,治疗3、6、12个月后随访,分析CD4+T淋巴细胞、HIV RNA、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HIV/HBV合并感染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数分别增加了76个/μL、138个/μL和145个/μL;治疗6、12个月后,HIV-RNA抑制率分别为79.49%和95.56%,HBV-DNA抑制率分别为77.14%和97.06%;抗病毒治疗12个月内AST、ALT先升后降,治疗6个月时,除2例肝功能异常外,其余肝功均复常;HIV/HBV合并感染者病死率为10.87%。结论 TDF+3TC+EFV或TDF+3TC+LPV/r方案对HIV和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HIV/HBV合并感染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HIV感染者HAART治疗后IPC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I型干扰素产生细胞(IPC)水平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IPC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DCA2、BDCA4及CD4作为IPC特征性表面标志组合的全血染色法,对HIV阴性正常人、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接受3个月以上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的外周血样品IPC水平进行测定,使用SPSS 11.5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使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结果HIV感染者外周血中IP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病毒载量(VL)低于检测下限(LDL)的感染者其IPC/CD4水平明显高于病毒载量大于LDL的感染人群;有效的HAART治疗后IPC及CD4的数量增加。结论IPC细胞在HIV感染中明显受损,有效的HAART治疗可以部分恢复IPC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3TC)联合替诺福韦(TDF)治疗重症艾滋病(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患者住院治疗及随访阶段的实验室检查数据。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28周留取患者血标本,用巢式PCR扩增HBVP基因区,反转录.巢式PCR扩增HIV pol基因区,分析HBV及HIV是否发生耐药。结果患者随访1年身体状况佳,主要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未发现HBV相关耐药,HIVRNA扩增结果为阴性。结论联合3TC与TDF两种药物的HAART方案能在短期内达到对HIV和HBV两种病毒的抑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YMDD基序中的甲硫氨酸密码子(M)易突变为缬氨酸(V)或异亮氨酸(I),形成YMDD变异的两种氨基酸序列,即YVDD和YIDD。国内外研究发现[1,2],YMDD基序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肝炎复发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技术,对102例长期用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进一步探讨YMDD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02例为2002年7月~2002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时间在9~30个月者,其中男70例,女32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拉米夫定的广泛应用,部分患者出现YMDD变异而产生耐药性,最常见的有YVDD(M552V)和YIDD(M552I)变异.因此,服用拉米夫定后患者的YMDD变异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1-2];但有研究证实存在YMDD自然变异[3].国内目前尚缺乏大样本YMDD自然变异率的研究,我们对未经治疗的4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探讨了不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YMDD的自然变异率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经过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感染者的泪液中是否存在HIV-1,我们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入组的16例成年HIV感染者均接受了1年以上的HAART治疗,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至少6个月.选择2例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和3例出现耐药的HIV感染者作为不同的对照组;另外选取5例HIV抗体阴性者作为健康对照.研究经过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YMDD变异类型及时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P基因发生YMDD变异的类型和出现时间。方法 取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由阴性再次转为阳性33例患者及HBV DNA始终保持阳性达一年或一年以上2例患者的血清,经PCR扩增HBV的P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分析HBVP基因的YMDD变异。 结果 14例出现YMDD变异,其中6例YVDD变异,4例YIDD变异,3例YI/VDD混合变异,1例YI/MDD变异。变异出现时间平均为(11.07±3.65)个月,最短5个月,最长7个月。其中YIDD为(10.00±1.41)个月,YVDD为(11.67±4.41)个月,YI/VDD为(13.33±3.31)个月,三种变异类型的出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F=0.543,P>0.05)。3例YMDD变异后拉米夫定加量至200mg/d,未能消除变异病毒。 结论 拉米夫定抗HBV感染后变异有多种形式,包括YIDD、YVDD、YI/VDD、YI/MDD。变异发生时间一般在治疗后(11.07±3.65)个月。变异类型与用药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20.
陈传杰  陈玲玲  游旭东  郭春林 《肝脏》2006,11(3):178-180
目的研究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A83点突变及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联合治疗对慢性HBV基因变异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随机化分组,30例肌肉注射干扰素,30例常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30例给予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水平,HBV DNA滴度(定量)水平,前C区A83点突变和YMDD变异,治疗后第1、3、6、9个月分别进行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HBV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对干扰素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慢性HBV变异情况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都可引起前C区A83点突变和YMDD变异,干扰素引起的变异以前C区A83突变为主,拉米夫定引起的变异以YMDD变异为主,而联合治疗则较少引起HBV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变异是药物治疗选择的结果,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后使变异株成为优势毒株,药效下降,病毒DNA滴度反跳,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HBV,基因变异机会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