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频通气 ( HFV )技术始于 2 0世纪 60年代 ,近十年来 ,HFV已经成为一种能保证气体有效交换的手段 ,并可减少通气机所致肺损伤 ( VIL I)的发生率。根据通气频率、所用驱动装置及通气方法 ,将 HFV分成四种 :高频正压通气 ( HFPPV)、高频喷射通气 ( HFJV)、高频振荡通气 ( HFO)和高频胸壁挤压通气( HFCWC)。 HFV技术的最新进展是高频叩击通气 ( HighFrequency Percussive Ventilation,HFPV) ,这是一种试图将高频通气与常频通气的优点相结合的设计 ,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显示出其良好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前景。1  H…  相似文献   

2.
韩娟 《国际呼吸杂志》2016,(18):1399-140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分为常频机械通气组(n =41)和高频震荡通气组(n =41)。常频机械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高频震荡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治愈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aCO 2、Pa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治疗后1、6、12、24 h高频震荡通气组 PaO 2明显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PaC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高频震荡通气组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2组患儿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新生儿硬肿症和肺炎,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频通气(HFV)临床经验已积累不少,但对其基础通气机理尚不全清楚,故妨碍临床应用。本文目的用正常犬作实验以阐明高频喷射通气(HFJV)气体交换机理。HFJV 的潮气容积(V_T),肺泡通气量(V_A),生理死腔(V_D),呼吸数(f),每分钟呼气量(V_E)假定通气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10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ALI),分为VALI组(30例)和对照组(70例).对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控制通气、定容通气、间歇正压通气、压力控制通气、高频通气以及机械通气过程中高平均气道压、高流速、高通气频率、高吸入氧浓度、肺部感染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高频通气、控制通气、间歇正压通气、PEEP、基础疾病等8个因素均与VALI发生有关;高平均气道压与VALI的发生关联强度最大,机械通气时间与肺部感染次之.结论 VALI的危险因素为高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高频通气、控制通气、间歇正压通气、PEEP、基础疾病等,尤其是高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A组)和常频通气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B组患儿行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心率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机械通气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S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 h后A组患儿PaO_2、SaO_2高于B组,PaCO_2、FiO_2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PaO_2、SaO_2高于机械通气前,PaCO_2、FiO_2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儿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优于常频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高频通气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国内外在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oin,HFV)和高频振荡(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HFO)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有关HFV 作用原理和方式与临床关系首先要指出,HFV 的作用原理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 O_2、Pa CO_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高频通气(HFV)是一种新型的机械通气技术。对治疗Ⅰ型呼衰患者有肯定疗效。但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的Ⅱ型呼衰的应用价值尚有争论。为此我们对50例肺心病呼衰患者采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并探讨HFJV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8例,接受常频通气治疗的当做参照组,接受高频通气治疗的当做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比参照组总有效率(69.0%)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4.1%)。结论:糖尿病孕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高频通气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频射流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指征和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通气(HFV)是近年来用于肺科的一项新技术,而使用高频射流通气(HFJV)治疗各类型的呼吸衰竭的疗效尚待从临床实践中予以评价。为此,我院应用国产AS-Ⅱ型和KR-Ⅱ型高频射流呼吸机对26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了HFJV,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频通气是一种高通气频率、低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其通气频率至少为机体常规机械通气的4倍,潮气量接近或小于解剖死腔。主要包括高频正压通气、高频喷射通气、高频射流阻断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其中高频振荡通气是目前所有高频通气中频率最高的一种(可达15~17Hz),因在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通气(HFV)是近年来应用于肺科的一项新型的机械通气技术,而使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疗效,特别是对Ⅰ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尚有争议。现将笔者应用HFJ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2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NRDS纳入标准的患儿52例,根据首选通气方式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和常频通气(CMV)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OI)以及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结果 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后6、12、24小时OI值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IVH、PPHN、VAP、BPD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MV相比,首选HFOV治疗NRDS能更迅速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病程。  相似文献   

14.
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30006)邱忠民,饶纬华高频通气包括高频正压通气、高频喷射通气及高频震荡通气三种基本类型。国内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JetVentilation,HFJV)。近些年...  相似文献   

15.
高频喷射通气(HFJV)是高频通气(HFV)的一种,其临床应用情况如下: 一、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3例男性电击伤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分别为30分,18分和15分钟。入我院急症室后立即静注副肾素,给气管插管行HFJV,同时行心外按  相似文献   

16.
高频振荡通气(HFOV)已成为治疗小儿缺氧性呼吸衰竭的重要通气方法,肺复张(recruitment)是高频振荡通气的基本策略,其目的是使HFOV在最佳肺容量状态下进行。肺复张有2种基本方法:持续肺充气和逐步增加平均气道压。它可以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改善肺部氧合,是HFOV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呼吸机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MAS患儿58例,随机分为高频组30例及常频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及上机前、上机后12h、24 h、48h、72h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机时间等。结果高频组PO_2、a/APO_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均高于常频组(P均0.05),高频组PCO_2、a/APO_2、SaO_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均低于常频组(均P0.0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但在气漏、肺部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在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常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MAS疗效确切,且与常频模式通气相比,可减少MAS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且高频振荡通气可作为常频模式通气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已发展到高频通气(HFV)阶段,并在抢救呼吸衰竭和进行手术麻醉时显示了较多的优点。于1983年冬,我院应用HFV治疗7例肺性脑病,现简介于下,以供临床参考和推广。一、器械来源和应用方法应用江西医学院设计的高频通气(KR  相似文献   

19.
我省陶氏等首先经鼻塞连接高频通气(HFV)给氧治疗7例肺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鼻导管连接高频正压通气(HFPPV)治疗16例慢性肺心病(其中2例肺性脑病)中度以上缺氧患者,并对其与鼻导管吸氧的血气指标作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氨溴索联合机械通气的多种通气模式的疗效区别。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就诊于本院的7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所有患儿均随机进入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组,其中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为36例、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为39例。两组患者自治疗开始均联合静脉氨溴索(剂量为30mg/kg)治疗。结果 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1、12、24h后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PaO_2/FiO_2)、氧和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比(a/APO_2)的改善均明显优于CMV组(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并发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和肺呼吸功能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