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左心衰竭患者391例,按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压力增高程度分为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102),轻度肺动脉高压组(n=94),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n=195)。检测三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及RVD均高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三组LV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较肺动脉压力正常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教(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阢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临床疗效和出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前安置好IABP,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全部TIMI0级。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成功实施PCI,手术成功率98.9%,术后81例(93.1%)血流TIMI3级,6例(6.9%)血流TIMI2级。IABP持续使用36 ̄154(52.6±29.8)h。多支病变者在术后3 ̄7d再次PCI。住院总生存率70.5%,左心衰竭组80%,心源性休克组57.9%。出院前测平均LVEF40%,左心衰竭组48%,心源性休克组38%。结论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及时行IABP支持下直接PCI,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慢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174例,据QRS波时限分为QRS波时限正常组(145例,QRS波时限≤120 ms)、QRS波时限延长组(29例,QRS波时限120 ms),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发生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QRS波时限延长组的男性占比(75.9%比43.4%,P=0.001)、B型脑钠肽的自然对数(ln BNP)(7.1±0.8比6.6±1.0,P=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7±9.9)mm比(53.5±10.8)mm,P=0.001]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9.1±13.3)mm比(39.7±13.0)mm,P0.001],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20.7%比4.8%,P=0.003)、致命性心律失常(55.2%比21.4%,P0.001)和心原性死亡(6.9%比0.7%,P=0.019)发生率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QRS波时限正常组低[(39.6±17.3)%比(50.5±17.3)%,P=0.002]。按性别分层后,男性QRS波时限延长组的心率[(92.4±21.4)次/min比(81.6±19.9)次/min,P=0.035]、ln BNP(7.2±0.8比6.7±1.0,P=0.029)、LVEDd[(63.5±9.1)mm比(57.9±9.1)mm,P=0.015]、LVESd[(52.9±12.2)mm比(44.3±11.8)mm,P=0.005],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18.2%比3.2%,P=0.018)、致命性心律失常(63.6%比36.5%,P=0.027)和心原性死亡(9.1%比0,P=0.015)发生率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LVEF较QRS波时限正常组低[(35.0±15.3)%比(47.1±16.2)%,P=0.003]。女性QRS波时限延长组住院期间的左心衰竭急性加重发生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28.6%比6.1%,P=0.034)。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LVEDd(r=0.4019,P0.001)和LVESd(r=0.3289,P0.001)均呈正相关。男性组LVEF较女性组低[(40.0±16.7)%比(53.2±17.6)%,P0.001],LVEDd[(59.4±9.4)mm比(50.3±10.6)mm,P0.001]及LVESd[(46.6±12.5)mm比(36.2±12.4)mm,P0.001]均较女性组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波时限延长(OR 4.21,95%CI 1.59~11.12,P=0.004)是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 0.304,95%CI 0.116~0.793,P=0.015)是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QRS波时限延长组的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女性是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65~87(75.1±9.8)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西孟旦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SV及LVEF明显提高(P<0.05),NT-pro-BNP下降明显(P<0.05)。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 vs 69.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西孟旦治疗组SV及LVEF显著提高(P<0.05),NT-pro-BN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左房室瓣口的最大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EA)。结果研究组患者LVEDD、LAD、E/EA大于对照组,LVEF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程度的可行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左心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测定243例左心衰竭患者(左心衰竭组)和111例对照组的血BNP值,测值与临床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心衰竭组的LAD和LVEDD均显著增大(P均<0.001),LVEF显著降低(P<0.001),血BNP显著升高达16倍(P<0.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呈逐级显著升高(P均<0.001)。对照组LogBNP与年龄(r=0.328,P<0.001)和性别(r=0.221,P<0.05)呈正相关。左心衰竭组的LogBNP与NYHA分级(r=0.820,P <0.001)、LAD(r=0.263,P=0.001)和LVEDD(r=0.53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VEF(r=-0.596,P< 0.001)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ogBNP仅与NYHA分级[B(SE):0.435(0.028),P<0.001]和LVEF[B (SE):0.007(0.002),P<0.001]独立相关,且与前者的相关性最强。结论:左心衰竭患者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加,呈逐级显著升高,且与NYHA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成年人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E值)、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A值)、E/A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观察组患者E值、E/A比值、LVEF低于对照组,A值、LAD、LVEDD、LVPWD高于对照组(P0.0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Ⅳ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Ⅳ级患者(P0.05)。结论心脏彩超可有效评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相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左心衰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LVEF正常的左心衰竭患者50例(年龄60岁),根据合并高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29例和非高血压组21例。两组患者均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率压积、中心静脉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心功能分级,美托洛尔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率压积高于非高血压组,LVEDD小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率压积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率压积、中心静脉压均低于治疗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LVEF低于治疗前、LVEDD大于治疗前,非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LVEDD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2例,Ⅳ级2例;非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美托洛尔用量为(86.21±34.29)mg/d,大于非高血压组的(63.69±41.82)mg/d(P0.05)。高血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非高血压组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相关LVEF正常的左心衰竭是可行的,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及交感神经活性,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所需剂量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特征和原因。方法综合分析2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根据心电图、心肌酶的动态变化、Killip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超报告的心功能指标,探讨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征和原因。随访10人的预后,1年内3人死亡。结果20例中,15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5例心肌酶轻度升高;随访1年内死亡率30%,均为糖尿患者;心电图特点: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余导联S—T普遍压低〉0.1mV,尤其V3~V6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心脏彩超:LVEF(40±10)%,LVEF〈40%8例,LVEF〉40%12例;节段性室壁动度减弱或不协调。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1)多合并有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2)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大多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3)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面积广泛;(4)表现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减弱或不协调;(5)心力衰竭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以及左心衰竭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20例以急性左心衰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NYHA)变化,分析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原因。结果 20例中16例(80%)为无痛性AMI,17例为非ST段抬高型,2例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LVEF<40%7例,LVEF≥40%13例。随诊8例患者,半年死亡2例,均合并糖尿病。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非ST段抬高型AMI,多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冠心病致病因素,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多为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左西孟旦。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两组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LVEF升高[(40.12±9.74)%vs(36.30±6.21)%],SV升高[(65.62±7.41)ml vs(62.41±5.12)ml],BNP明显下降[(805.21±422.10)ng/L vs(1226.33±667.4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静脉给药20min后发现2例血压下降,1例出现心动过速,经调整药物剂量后恢复正常。结论左西孟旦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改善左室射血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左心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利钠肽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及其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95例左心衰竭患者按快速心房纤颤、窦性心率分组,采用Roche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BNP水平。结果左心衰竭合并快速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率组(P0.05)。结论左心衰竭合并快速心房纤颤患者BNP水平者比窦性心率者高,且与左心房内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孔佐松 《内科》2014,(3):323-324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后,显效41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9%。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院前急救是重要的救治环节,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9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病人8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左房室瓣口的最大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EA)。结果观察组LAD、LVEDD及E/EA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和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海军总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的急性左心衰竭分为心衰组(30例)和对照组(100例)。检测发生左心衰竭后不同时间点的CK-MB、cTnⅠ、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总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检测院内和随访期间(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心衰组的CK-MB和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的CK-MB和cTnⅠ缓慢上升达平台期,无明显峰值和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心衰组和对照组的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的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间的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的总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0%,77.8%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K-MB和cTnⅠ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变化明显,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左心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例慢性左心衰竭病人,应用SPECT观察参附注射液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30min、60 min对左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参附注射液注射后较注射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5或0.01),以30 min时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在短时间内能使慢性左心衰竭病人的左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盐酸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3例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乌拉地尔治疗短期临床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收治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测定疗效和各项相关指标。结果经过胺碘酮治疗方案处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胺碘酮治疗方案处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维持在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其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在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黄骅市神农居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根据吗啡使用剂量分为和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吗啡(2.5-5.0 mg),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吗啡(1.0-2.0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生命体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神经体液指标〔血清脑钠肽(BNP)、内皮素(ET)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HR、SaO2、PaO2、E峰、A峰、E/A比值、LVEF、LVEDD及血清BNP、ET、cTn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DBP、HR及血清BNP、ET、cTn T水平低于对照组,Sa O2、Pa O2、E峰、A峰、E/A比值、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有助于降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压、减慢心率、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及心脏舒缩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平衡,用于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