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汁酸在Barrett食管(BE)及食管腺癌(EAC)发病中的作用,为预防、治疗BE、EAC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8月10日至2020年10月30日于茌平区人民医院就诊,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12分的患者,对其行无痛胃镜检查,镜下胃液留取及食管下段(胃食管结合部上1 cm处)黏膜组织活检,进行胃液、食管下段黏膜胆汁酸浓度检测。 结果所检患者胃液中均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胆汁酸,且BE、EAC患者胃液及食管下段黏膜组织总胆汁酸浓度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液及食管下段黏膜组织总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P值均<0.05)。 结论胆汁酸在BE、EAC患者胃液及食管下段黏膜组织中的浓度较无Barrett食管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浓度明显升高,提示胆汁反流可能与胃食管结合部黏膜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抑制胆汁反流可能成为预防BE、EAC发生的必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胃酸在十二指肠液反流诱发食管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酸在十二指肠液反流诱发食管腺癌 (EAC)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 ,通过手术产生三个实验组 :胃食管反流 (GER)组、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DER)组以及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DGER)组 ,并设无反流的假手术 (SO)对照组。术后 2 0周观察各组动物食管黏膜病变。结果 SO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各反流组均引发不同程度的食管炎。DER和DGER组基底细胞增生、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GER组 (P <0 .0 1)。GER组没有出现Barrett’s食管 (BE)和食管腺癌 (EAC)。DER和DGER组BE发生率分别为 91.4 %和 84 .4 % ,EAC发生率分别为 2 5 .7%和5 3.1% ,均显著高于GER组 (P <0 .0 1)。DGER组EAC发生率显著高于DER组 (P <0 .0 5 )。结论 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均造成食管黏膜损伤 ,后者更为严重 ;十二指肠液反流在BE、EAC发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性的作用 ;胃酸在十二指肠液反流诱发EAC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显著增加十二指肠液反流诱发EAC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EAC)发病率逐年增加,且EAC与Barrett食管(BE)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对BE和EAC发病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无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本文通过检索PubMed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我国BE和EAC研究的文章,探讨我国BE和EAC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特点。检索词包括"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中国人"和"中国"。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伴肠化生的BE检出率很低,一般人群为0.06%,有症状者检出率为1.8%。目前已确定我国BE的危险因素有老年和食管裂孔疝,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吸烟和酗酒。我国BE的发生与性别和肥胖无关。内镜下大多数柱状上皮食管和BE呈舌状或岛状,长度2 cm;我国长段BE非常罕见,尤其在女性人群中。近十年台湾和香港地区EAC的发病率很低,部分地区甚至有降低趋势。我国食管下段腺癌较少见,几乎所有胃食管连接(GEJ)处癌均以胃近端为中心生长。柱状上皮食管的临床意义及其是否存在恶变风险目前尚不清楚,需加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干细胞是一组自我更新、长期稳定分化的细胞群体。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远端黏膜上皮发生改变,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肠型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是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和部分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癌前病变。BE通常发生在慢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目的:探讨RE、BE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筛选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检测RE、BE和食管腺癌的检出率,分析吸烟、饮酒、饮食、年龄、性别和民族与RE、BE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34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其中RE患者234例(12.8%);BE患者213例(11.6%),包括特殊肠化生型BE 47例;食管腺癌5例(0.3%)。蒙古族RE、B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饮酒者中RE和BE的比例明显升高。BE患者中-重度异型增生和食管腺癌的检出率升高。结论:蒙古族人群RE和BE的检出率较高,饮酒与食管反流致损伤的关系密切,BE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EAC的发病率持续迅速增长,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然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B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尚未得到开展,现总结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与 Meta分析及发表的该领域重要的研究以评估不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来指导BE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BE)作为食管腺癌(EAC)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与EAC的发生密切相关。准确掌握BE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和对患者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能降低BE和EAC的发生风险。本文对BE的定义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B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并发症,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随着GERD发病率的增高,BE、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胃食管反流、酸暴露是重要的的发病因素,由于环氧合酶-2(COX-2)在BE、食管腺癌的早期高表达使得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BE的化学预防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食管24 h pH-阻抗(MII-pH)等检查方法,分析具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典型症状、并且食管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比较分析其各亚型,即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 方法入选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反流),并且食管24 h 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BE、RE、NERD三组,收集患者24 h的食管pH-阻抗信息,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Mann Whitney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P< 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共入组103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且MII-pH监测阳性的GERD患者,其中有15例BE患者、32例RE患者、56例NERD患者。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以及BMI无显著差异性。将三组患者的各项胃食管反流指标数值进行Mann-Whitney检验,显示RE、BE患者的DeMeester评分、pH<4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周期数显著高于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BE患者的反流周期数显著多于RE和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阻抗相关指标在三组患者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与NERD相比,酸反流对于RE和BE具有更重要的致病意义。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BE)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BE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上消化道动力异常起有重要作用,包括食管胃连接处(EGJ)高压带功能障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增加、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食管裂孔疝等。本文就BE的上消化道动力异常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魏晶晶  庄则豪 《胃肠病学》2009,14(7):435-438
环氧合酶-2(COX-2)在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中表达增高,可能是参与食管腺癌(EAC)癌变过程的重要因素。多数研究认为COX-2表达上调主要作用于癌变的早期阶段.并可能与酸和胆汁反流及其相关慢性炎症反应有关。COX-2CA单倍型以及-765C、-1195A、8473C等位基因可能是EAC易感性的遗传标记。COX.2表达水平可能作为EAC预后评估或预测放化疗敏感性的指标。COX-2抑制剂能否成为EAC化学预防的有效手段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2.
苗琪  陈晓宇 《胃肠病学》2009,14(3):174-177
食管胃连接处(EGJ)系指食管与胃的交界,其组织学具有特殊性。贲门部是连接远端食管与胃底黏膜的区域,贲门是否存在及其真实长度仍存有争议。EGJ所涉及的疾病主要有贲门炎、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三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尹霞  徐艳丽  常英 《胃肠病学》2013,18(4):250-252
随着食管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Barrett食管(BE)越来越受到重视。BE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来研究表明BE发生的分子机制与转录因子、信号蛋白、小分子RNA(miRNA)等密切相关。本文就B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Barrett食管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临床特点。方法以“Barrett食管”为检索词,电脑检索1989年~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以“Barrett esophagus”和“China”为检索词,电脑在MEDLINE上检索1989年-2007年公开发表有关中国Barrett食管临床研究英文文献,统一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所得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41项研究中的4132例BE患者进入本研究:①BE的内镜检出率为2.39%,男女比为2.08:1,平均发病年龄为53.27岁,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的51.00%;②内镜下形状以岛状居多,为56.81%;特殊肠化生型为36.58%;舌型BE的特殊肠化生检出率较全周型、岛状均显著增高(均P〈0.001);长段Barrett食管的特殊肠化生型检出率高于短段Barrett食管(P〈0.001);③492例BE患者平均2年随访,癌变发生率为0.61%。结论我国人内镜BE检出率低于西方人,平均发病年龄低于西方国家报道,癌变发生率与国外报道接近,男性多发、临床症状、特殊肠化生型检出率等与国外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5.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 Barrett’s esophagus (BE) is a precursor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C). Therefore, an accurate diagnosis of BE is important for the subsequent follow-up...  相似文献   

16.
张亚飞  王鹏  房殿春 《胃肠病学》2010,15(10):635-638
Barrett食管(BE)作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其正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本文就BE的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的影响因素、异型增生诊断的临床意义等问题作一概述,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BE病理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Barrett’s esophagus (BE) is a premalignant condition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C).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BE has risen rapidly in the West, it is rare in Asia despite a recent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ontroversies over the definition of BE are presented because most cases show short-segment BE, especially ultra-short BE, in Asia. Here we review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C, particularly possible roles of ethnicity, specialized intestinal metaplasia (SIM), BE length,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obesity. Additionally, we summarize recent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chemoprevention including proton pump inhibitor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or aspiri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neoplastic progression in BE patients. Although substantial knowledge of risk factors of dysplasia/EAC in BE is shown, the risk for neoplastic development may be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 variation, study populati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IM or dysplasia at baseline, and the small number of BE patients investigated. Recently, the efficiency of surveillance for BE patients has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ost-effectiveness. It may be too difficult to draw conclusions because no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f BE surveillance have been per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