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15075例基层医院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胃癌及早期胃癌筛查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枫泾分院自1992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筛查结果.结果 16年间因症状共行胃镜检查15 075例,经活检病理或手术巨体病理共检出胃癌273例,胃癌检出率1.81%.检出早期胃癌14例,早期胃癌检出率5.13%.首次胃镜病理阴性而漏诊胃癌43例,其中进展期胃癌39例,漏诊率15.06%,早期胃癌4例,漏诊率28.57%.结论基层医院也能检出早期胃癌,并有望今后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加强胃镜阴性者复查,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追踪随诊,清洁可疑病灶,减少创面渗血,靶向活检,多点多块活检,是减少胃癌漏诊率、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胃癌一直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日本的早期胃癌研究较为成功,日本胃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0%~60%,居世界之首;其他国家约为20%[1]。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约22.7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23%,而患者的早期胃癌诊断率不足1/10,早期胃癌手术率仅为5%~10%[2]。因此,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水平刻不容缓。由于胃癌诊断主要取决于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因此提高我国胃镜检查中对胃癌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早期胃癌检出率,总结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胃癌患者资料,统计经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例数,对胃镜活检病理为上皮内肿瘤的患者召回行胃镜检查,分析此举措能否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共完成胃镜检查77 658例次,共发现胃癌738例,胃癌发现率为0. 95%;其中355例胃癌患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或ESD,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者148例,早期胃癌占我院治疗胃癌数量的41. 69%。已随访外院治疗胃癌172例,其中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者22例;早期胃癌总例数为170例,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3. 04%。2017年至2018年异常病理患者570例,电话随访后,257例召回完成胃镜精查,精查率为45. 09%,精查后发现早期胃癌67例;总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31. 48%; 2014年至2016年异常病理患者412例,86例召回完成胃镜精查,精查率为20. 87%,精查后发现早期胃癌33例,总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6. 43%。2017年至2018年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2014年至2016年(χ2=23. 24,P=0. 001)。不确定的上皮内肿瘤患者中有97例完成胃镜精查,发现早期胃癌7例,占7. 22%;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患者中,有211例完成胃镜精查,发现早期胃癌61例,占28. 91%;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患者中35例完成胃镜精查,确诊早期胃癌32例,占91. 43%。结论对活检病理检查为不确定的上皮内肿瘤及上皮内肿瘤者由专人负责电话随访召回,进行胃镜精查能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上消化道钡餐、纤维胃镜活检等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胃癌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因组织活检取材的局限性,其漏诊率仍然很高。近年来我们收集了我院1993-2003年漏诊的56例胃癌标本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病理特点,旨在加强对早期胃癌的认识,降低漏诊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以凹陷型病灶为主的胃癌漏诊原因,统计早期胃癌中凹陷型的比率。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4年间,胃癌切除患者2 431例,统计经切除标本病理学证实的早期胃癌例数及凹陷型形态的早期胃癌的比率。结果 2 431例胃癌切除中,466例为早期胃癌(19.17%);其中Ⅱc型早期胃癌278例(59.66%),Ⅲ型早期胃癌83例(17.81%),复合凹陷型早期胃癌8例(1.72%),凹陷型早期胃癌总计369例,占早期胃癌总数的79.18%。结论早期胃癌的形态分型中以表浅凹陷及溃疡型居多,因而临床漏诊的几率亦增多。提高对凹陷型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病灶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胃镜直视下识别病灶以及钳取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而临床工作中胃癌患者被漏诊或误诊也主要与胃镜检查这一重要环节有关。日本有关研究认为病灶过小无法窥清与确实存在明显胃癌病灶却仍被遗漏的频率相等;而贲门附近胃癌的漏诊大多为胃镜观察不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研究抑酸疗法对胃癌首次胃镜检查诊断的干扰程度及相应对策。方法实验对象均为经胃镜与病理检查最终证实的胃癌患者,包括胃体腺癌与胃窦腺癌。根据首次电子胃镜检查前抑酸剂的使用情况,分为H2受体阻滞剂(H2RA)治疗组、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组及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以探讨抑酸剂的使用与胃癌漏诊率之间的关系。按日本Borrmann分型标准,对各组胃癌的分型构成及漏诊病例的分型构成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漏诊的规律。结果H2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的漏诊率:胃体腺癌为6.66%(5/75),胃窦腺癌为10.7%(9/84)。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相应的漏诊率为9.37%(6/64)和12.7%(13/102)。而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的相应漏诊率为1.36%(1/73)和2.63%(2/76)。胃体腺癌及胃窦腺癌经过抑酸疗法后,其首次内镜检查漏诊率均高于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通过Borrmann分型发现,漏诊患者均为早期胃癌Ⅱb型、Ⅱc型及进展期胃癌Ⅱ型、Ⅲ型。结论抑酸疗法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在胃镜检查前的不恰当应用,对某些胃癌的及时诊断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部分患者漏诊,甚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40例,进行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及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行外科、腹腔镜手术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切除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及胃癌分期。[结果]505例胃黏膜IEN患者经平均21.33个月的随访以及平均3.88次的胃镜复查,共检出胃癌81例,检出胃癌占全组的16.0%,其中早期胃癌51例,占检出胃癌的63.0%;进展期胃癌22例,占检出胃癌的27.2%。另外经胃镜活检病理检出的8例胃癌失访。465例LGIEN患者,检出胃癌57例(12.3%),其中早期胃癌38例(66.7%);40例HGIEN患者,检出胃癌24例(60.0%),其中早期胃癌13例(54.2%)。[结论]通过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胃镜随访及病理活检,能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尤其能够在LGIEN中筛查出漏诊的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手术病理证实大多为胃癌患者,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复查必须实施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许多地区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占恶性肿瘤的前3位。当前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胃镜是检出早期胃癌的最佳手段,但早期胃癌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缺乏早期胃癌诊断经验的医师容易漏诊。近期日本学者报道使用靛胭脂加醋酸的染色方法标记早期胃癌效果较好,为此我们对醋酸靛胭脂染色方法标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及术后复发转移等特点,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早期诊断胃癌是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如何诊断早期胃癌是当前胃癌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各种诊断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仍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与韩国的50%。早期胃癌的发现依赖于机会性内镜筛查,由于胃镜筛查属侵入性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人群接受度较低等原因,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筛查,在社区开展筛查还需要解决一些落地衔接的问题、胃癌地域差异性等因素,导致早期胃癌发现率不高。本文将从各类肿瘤标志物、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