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1-7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及ELISA法分别测定46例ACS患者,其中25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21名急性心肌梗死(AMI)及18名健康人血浆中Nt-proBNP,cTnT,CK,CK-MB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ACS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124.58±101.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2.29±6.02)(P<0.01);(2)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205.39±99.62)明显高于UA组(56.71±19.82)(P<0.01);(3)ACS患者中,血浆Nt-proBNP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511,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Nt-proBNP可能是能够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白介素-10 (IL-10)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38 例(ACS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组17 例;对照组17 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血清M-CSF水平AMI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高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与UAP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10水平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 UA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病人血清IL-10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1)ACS患者血清M-CSF升高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升高,并且与血清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为抗炎因子的IL-10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二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分别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5例、急性感染者6例、非感染非CHD患者(对照组)6例的血清ox-LDL、CRP值;计算各组ox—LDL、CRP的95%可信区间;比较各组中两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ACS组患者上述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ox-LDL方面,ACS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CS组中AMI与UAP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RP方面,急性感染组、ACS组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感染组、ACS组中AMI者显著高于ACS组中UAP者(P<0.05)。但急性感染组与ACS组中AMI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ACS组中二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5)。结论:血清ox-LDL、CRP升高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相一致。脂质过氧化及局部炎症的联合作用是造成CHD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CS患者6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6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测定3组血清NT-proBNP、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结果 AMl组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I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TnI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AMl组NT-pro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813,P<0.05),与TnI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血清NT-proBNP、hs-CRP可以作为检测老年ACS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一个无创伤性量化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60例非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浓度。结果SAP、UAP、AMI、OMI患者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SAP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对象包括ACS组患者50例: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30例: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排除了冠心病诊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CP-1的表达。结果 AMI、UA、SA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分别为76.56%±6.32%、73.70%±7.67%、63.20%±6.86%和54.20%±9.34%,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AMI、UA、SA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CP-1的表达分别为(161.52±40.30)ng/L、(156.63±34.10)ng/L、(141.32±29.26)ng/L和(125.20±20.75)ng/L,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与血清MCP-1水平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 TLR4介导的免疫炎症机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推测TLR4和MCP-1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体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转归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及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6例,按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4例,选择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含量,并动态观察ACS患者CRP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对比分析各组间CRP含量的差异。结果SAP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有所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SAP组与UAP及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UAP组和AMI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UAP组与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MI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高于UAP组。ACS组患者在入选的第1d和第2d血清中CRP含量无明显差异,从第5d起稳定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下降,而恶化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从显著性(P<0.05)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血清CRP的含量逐渐下降,而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清CRP含量逐渐增加,可作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2名,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其中20例(UA组15例、AMI组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对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冠脉造影和PCI术前和术后30dsCD40L的水平变化。结果①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②UA组与S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明显较SA组高(P<0.01)。③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PCI后30d血清sCD40L明显低于PCI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总胆红素、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UA)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3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UA、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部分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0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CS各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UA、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TEMI组总胆红素、血糖显著高于NSTEMI组和U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后复查,ACS各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回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糖、UA升高,提示机体氧化应激加重;同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显示机体代偿性抗氧化程度加强.随病情逐渐稳定,胆红素回降.UA和胆红素可间接反映ACS机体氧化、抗氧化情况.胆红素对评估病情进程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