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男,3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来南方医院就诊。患于2月前开始吞咽困难,渐加重并伴有胸骨后疼痛。食欲、睡眠及二便正常,病后体重略下降。物理检查:全身皮肤无明显病变,营养、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未扪及;心肺均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相当于T5下缘食管中段前壁有一长约10厘米的充盈缺损,边缘不整,粘膜破坏中断,钡剂通过尚可。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28厘米的食管前壁有一巨大肿物,表面充血、糜烂、质脆,易出血。临床诊断为食管中段癌,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在食管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吞咽困难常被认为系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所致。但当吞钡检查正常,食管测压正常,反流诊断试验阴性时,便难以确诊。由于吞咽困难常于进食固体食物时出现,因此作者用闪烁造影术观察固体食团通过食管的情况。对象及方法:共16例,吞咽困难平均病程4年(范围0.5~11年),均属间或发生。除2例外,14例吞钡透视至少4次,均正常。所有患者均作食管测压、pH反流试验、酸灌注试验及酸清除试验,未发现异常。闪烁摄影方法:患者仰卧于连有电脑的γ照相机下,给予含有过~(99m)锝酸盐75MBq的固态胶块4 ml。喝一口水后,将此胶块和水15ml同时一次咽下。咽下前不准咀嚼,每次试验前30秒禁止自发性吞咽。用一连接电脑的标绘仪记录食团从环状软骨水平至胃的传输图像,据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身高171 cm,体重64 kg。因"吞咽困难2月余,确诊食管癌3 d"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进食哽咽,进食后约2秒后有异物感,伴胸骨后不适感,并逐渐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当时未重视。1个月前,无法进食较大块食物,伴恶心,并出现呕吐进食物品,能进半流质及流质饮食,但较硬食物难以下咽。无反酸、嗳气,无胸骨后灼烧痛,无发热、恶寒,无腹胀、腹泻,食量  相似文献   

4.
食管结核1例     
患者男,73岁。因胸骨后阻塞感2月余,于1986年5月14日来院门诊。无吞咽困难和恶心呕吐,无发热、盗汗。胃纳佳,大小便正常。慢性咳嗽史2年余,无肺结核病史。妻子于1986年死于肺结核。体检:体温36.7℃,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住院号105488,女性,37岁,已婚,于1963年2月18日,因胸闷嗳气三个多月,吞咽困难一月余入院。病人于三个多月前开始感觉胸骨后中下部不适,发闷,有时嗳气,多在饭后发作,也有时夜间发作,日渐加重,食欲下降,但体重无明显减轻。2个月后乃发生吞咽困难,并日渐加重。既往病人无结核病史,14年前有两膝关节疼痛史,发烧,皮下结节,经抗风湿治疗而愈。物理检查两颊潮红,颈部和锁骨上无肿大淋巴结,肺部正常,心尖部有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雷鸣样杂音,腹部无异常,胸部透视正常。化验:血和尿常规均正常,血沉8毫米/小时。于2月15日钡剂食管检查,见食管于肺下静脉处有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咽部冷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并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咽部冷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吞咽困难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咽部冷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并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8岁,半年前出现双腿行走无力,逐渐加重12个月前出现咀嚼、吞咽困难,颈部不能挺直,双上肢平举无力,起蹲困难110d前卧床不起(其妹32岁。有类似疾病表现3a,现行走极度困难)。体格检查:眼底正常。咀嚼肌肌力下降,张口伸舌及吞咽困难.双侧三角肌及冈上、冈下肌肌力Ⅱ级,双侧肱二、肱三头肌肌力Ⅲ级,伸屈手腕及手指肌力Ⅳ级,双侧髂腰肌肌力Ⅱ级,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力Ⅳ级,四肢各肌腱反射均降低,病理反射未引出,肌肉无压痛,深浅感觉均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4460U/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裂孔修补术加Nissen360°胃底折叠术和Toupet270°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12-02/2014-02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6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资料,其中行腹腔镜Nissen360°胃底折叠术32例,行腹腔镜Toupet270°胃底折叠术32例.对两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反酸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Demeester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Nissen组有6例出现吞咽困难,这6例吞咽困难病例均未使用补片修补,予对症治疗3 mo后,4例吞咽困难仍不能缓解,行胃镜下扩张术后症状缓解;有1例术后出现轻度反酸,经抑酸治疗后症状缓解.术中Toupet组有1例巨大食管裂孔疝使用补片修补,术后Toupet组未出现吞咽困难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反酸,经抑酸、促进胃动力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Nissen组高于Toupet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反酸的发生率、术后Demeester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裂孔疝患者行Nissen360°胃底折叠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于行Toupet270°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因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吞咽困难分级情况及内镜下癌灶大小变化情况、随访结果。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未出现出血、胸痛、发热、咳嗽等并发症。治疗前吞咽困难分级Ⅱ~Ⅳ级,治疗后3个月降低至0~Ⅰ级,内镜下均可见癌灶有所缩小。随访12~23个月,3例生存,1例肿瘤晚期死亡。结论 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7,(1)
正患者,女,67岁。主诉"腹胀2月,黑便1月,呕血1 d"。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稍缓解。无反酸、暖气、恶心、呕吐,不伴腹痛,未行相关检查及治疗。1月前解柏油样大便3次,50g/次,排便后感头晕,不伴头痛。1大前呕血1次,量约10mL,伴昏迷,遂人院。该患者10年前发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年前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均未正规抗病毒治疗。入院查体:呼吸18次/min,心率76次/min,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误诊为食管尖锐湿疣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8月,加重伴胸骨后疼痛2月于1997年4月21日入院,无发热、咽痛、恶心、呕吐及腹痛,无咳嗽。近2个月来吞咽困难加重,仅能进流汁饮食,伴胸骨后持续性隐痛,无放射痛;体重略有减轻。曾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2~26cm处食管前壁有乳头状隆起性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正常,病理报告食管粘膜上皮乳头样增生,角化不全,浅层棘细胞胞浆空,核大深染(挖空细胞),基底细胞增生,上皮层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人乳头状病毒(HPV)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病理诊断为食管粘膜尖锐湿疣。患者既往无冶游及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及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2种手术方式在术后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3/12共有107例接受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组和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组,各组均采用标准手术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对随访记录包括有无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胀气症状、嗳气、是否排气过多等症状及手术满意度等进行主观评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烧心症状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出现吞咽困难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是前胃底折叠术组患者吞咽困难的程度比Nissen组患者明显较轻.Nissen组的患者出现上腹胀气、无法有效嗳气及排气过多的比例较高.两组的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度基本相同.术后5年大多数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的反流症状.结论: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效果持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Nissen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例男性36岁患者,因呕吐、吞咽困难、剑突下疼痛7天入院。7天前于晚餐时饮酒约2两后进餐正常,饭后平卧约1小时突感恶心、呕吐,当时呕出少量液体。次晨饮水后即吐,并伴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在院外输液治疗无效而转我院。查体:轻度脱水貌,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困难是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恢复。了解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对于早期识别、采取吞咽策略及康复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吞咽正常生理过程及其中枢及周围神经支配、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机制和神经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例一:张某,女性,40岁。因吞咽因难三个月于1962年3月1日入院。患者自1961年12月中旬在一次进食时,因吃馒头较平时多,有胸前不适,此后每餐都有胸骨后阻塞感,因尚可进食,未引起注意。延至1962年2月吃普通食物亦需用水冲送,渐觉吞咽困难加重,仅能慢食面条,食欲减退,自觉身体较前消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床旁Gugging吞咽功能筛查(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在急性脑梗死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2015-12于该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00例,均在入院48 h内完成GUSS评分,根据患者GUSS评分进行膳食推荐及吞咽康复治疗。比较不同吞咽困难程度组间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肺炎发生率、抗菌素使用率、出院时转归情况。结果 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 h内完成首次床旁GUSS,执行率达100%。床旁GUSS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47. 50%(190/400),其中轻度吞咽困难88例(46. 32%),中度吞咽困难60例(31. 58%),重度吞咽困难42例(22. 10%)。重度吞咽困难者的TOAST分型以心源性脑栓死为主,中度吞咽困难者的TOAST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为主,而轻度吞咽困难者的TOAST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在进行干预治疗1周后,吞咽困难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GUSS评分均较干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吞咽困难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率、住院时间、抗菌素使用率和出院时转归不良率均大于非吞咽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床旁GUSS操作简易,可客观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误吸风险及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降低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食管源性吞咽困难的病因可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障碍两类。目前关于致吞咽困难的食管动力障碍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分析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探讨引起吞咽困难症状的常见食管动力障碍类型。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0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诉而行食管测压者,对其测压结果进行分析。入组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内镜或食管钡透检查等除外非食管源性和梗阻性吞咽困难。结果:36例(72.0%)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类型为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NEMD),13例(26.0%)为贲门失弛缓症,1例(2.0%)食管测压结果正常。9例(18.0%)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者均为NEMD。NEMD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均以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紊乱和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为主。结论:本组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类型多为NEMD,其次为贲门失弛缓症。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可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检测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中的预测和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7d后(治疗后)及正常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心肌标志物和BNP。结果: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明显,心肌标志物检测以及BNP检测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心肌标志物、BNP明显下降,但高于正常,P0.01。伴发严重心血管事件亚组(19例),治疗前和治疗后BNP检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亚组,P0.01。结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浆心肌标志物水平以及BNP浓度增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亚组BNP检测明显高于未伴有亚组。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9岁,因食管癌放疗术后1年伴吞咽困难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因渐进性吞咽困难行胃镜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经放疗(具体不详)、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可进食半流食饮食,近1个月来吞咽困难逐渐加重,只能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伴恶心、呕吐大量黏液、纳差、乏力、消瘦,无腹痛、呕血及黑便,无咳嗽、咳痰及呛咳.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恶病质,心、肺、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困难是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恢复。了解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对于早期识别、采取吞咽策略及康复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吞咽正常生理过程及其中枢及周围神经支配、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机制和神经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