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汉两民族之间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手术并经病理学证实为早期CRC的患者83例。根据不同民族分为汉族组(43例)和维吾尔族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5 d内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并对大肠埃希氏菌、具核梭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脆弱拟杆菌4种细菌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反应检测,记录基因相对表达。结果共鉴定出10个细菌门类和110个细菌属类。两组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的丰度较高。在属分类上而两组丰度较高的细菌属类有肠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拟杆菌属、梭杆菌属等。两组之间各细菌门以及细菌属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肠埃希氏菌、具核梭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脆弱拟杆菌的基因相对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RC患者中,拟杆菌属含量较高,其次为梭菌属、梭杆菌属、肠杆菌属,且在维汉两民族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肠道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诊断并行菌群移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20例,均给予疗程为1周的菌群移植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肠道动力检测、肠道菌群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ight colonic transit time,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eft colonic transit time,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ectosigmoid transit time,RST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及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 0. 05);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肠道菌群内梭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杆菌属、副杆菌属、假单胞菌科、考拉杆菌属、克雷白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治疗后,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内乳杆菌科、瘤胃菌科、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治疗前。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RCTT呈显著负相关(r=-0. 561,P=0. 000),菌群丰度、双歧杆菌属、普氏菌属相对丰度与LCTT呈显著负相关(r=-0. 521,-0. 386,-0. 464; P=0. 001,0. 014,0. 003),梭菌目相对丰度与LCTT呈显著正相关(r=0. 453,P=0. 003),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RSTT呈显著负相关(r=-0. 478,-0. 464; P=0. 002,0. 003),梭菌目相对丰度与RSTT呈显著正相关(r=0. 438,P=0. 005)。结论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后肠道微生物具有明显改变,且与肠道动力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4年~2016年本地区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3年间1 034例住院患者的菌尿记录和药敏试验结果,分为非复杂感染组和复杂尿路感染两组,计算两组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及药物敏感率,了解两组病例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特点。结果:非复杂感染组和复杂感染组在平均年龄及性别方面未见差异。非复杂感染组3年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无差异(48. 4%、38. 1%、42. 7%),抗生素敏感率无差异。复杂感染组3年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无差异(32. 0%、25. 8%、35. 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呈逐年降低趋势(87. 5%vs 63. 4%vs 42. 6%,P0. 05)。与非复杂感染组相比,复杂感染组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较低(31. 2%vs 42. 3%,P0. 05),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较低,尤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明显降低(58. 9%vs 91. 5%,P=0. 000)。结论:本地区3年的复杂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较低,且耐药谱增宽、耐药程度加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云南省地方性猝死病区饮用水卫生学指标及天气情况,分析天气状况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进而研究用天气状况作为云南省地方性猝死病情症候群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监测了3个重病区的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同期天气情况。以细菌总数和总大肠埃希菌群值超标率和超标程度评价饮用水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并对天气状况和水质卫生状况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上饮用水细菌总数超标率为72.1%,总大肠埃希菌群值超标率为97.4%。日照情况与水样的总大肠埃希菌群值呈负相关(r=-0.42,P〈0.05或r=-0.36,P〈0.05),温度与水样的总大肠埃希菌群值呈正相关(r=0.39,P〈0.05或r=0.40,P〈0.05)。结论病区居民的饮用水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且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与温度等气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催产素受体(OTR)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中起有重要作用,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特征和结肠黏膜OTR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7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符合罗马Ⅳ标准的IBS-D、IBS-U患者结肠黏膜标本,以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肠道黏膜菌群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丰度进行评估。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OTR表达。结果:IBS-D组、IBS-U组和对照组肠道黏膜菌群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三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IBS组Granulicatella丰度显著减少(H=6. 212,P 0. 05),Tissierella丰度显著增加(H=6. 688,P 0. 05)。IBS-D组Syntrophaceae、Porphyromonas、Marmoricola、Cardiobacteriales、Cardiobacterium、Cardiobacteriaceae丰度均显著高于IBS-U组和对照组(P均0. 05)。IBS-D组、IBS-U组OTR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Tissierella丰度与结肠黏膜OTR表达呈正相关(r=0. 542,P 0. 01)。Tissierella、Granulicatella丰度、结肠黏膜OTR表达与IBS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部分菌群丰度发生改变,且不同亚型肠道黏膜菌群丰度变化不同。IBS患者结肠黏膜OTR表达上调,且与Tissierella丰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肠湿热型结直肠腺瘤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结肠镜活检收集47例大肠湿热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腺瘤组织(观察组)以及20例大肠湿热型结直肠腺瘤的瘤旁黏膜组织(对照组),提取组织DNA,对细菌16S rDNA序列V3-V4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定量检测PCR产物,纯化后的混合DNA产物在Illumina MiSeq平台上对2组样本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进行测定并分析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在门水平上,2组样本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排名前10种的菌门中,变形菌门的丰度比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杆菌门的丰度比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2组样本的前20种优势菌种所共有的菌种中,埃希菌-志贺菌属的丰度比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单胞菌属的丰度比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结直肠腺瘤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与瘤旁黏膜存在明显差异,腺瘤患者黏膜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失衡,形成了易于肿瘤生长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及菌群结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其中接受TACE治疗20例),健康体检者27例。高通量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患者便菌群结构,Anosim、LEf Se软件与R语言stats包分析菌群组间物种相对丰度、组间物种多样性、群落差异、进化分支等差异。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取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门水平,各组的最大优势菌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两者占比之和在健康组 90%,在原发性肝癌组及TACE治疗组中占比均 80%。拟杆菌门在健康组、原发性肝癌组、TACE治疗组占比分别为48. 44%、44. 96%、48. 60%,厚壁菌门在各组占比分别为47. 09%、38. 15%、33. 93%,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在肝癌组均低于健康组;此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相对丰度在肝癌组及TACE治疗组中占比均高于健康组;其余菌门虽有所变化,但占比均0. 5%。健康组物种丰富度Observed species(264±47 vs 230±64, t=2.499,P=0. 014)及ACE值(284. 11±50. 82 vs 252. 96±67. 58, t=2.158,P=0034)均大于原发性肝癌组。Between组(原发性肝癌组+健康组)的秩较原发性肝癌组及健康组高,R 0,健康组及原发性肝癌组肠道菌群组间结构差异大于组内差异(P0. 05);Between组(TACE术前+术后)的秩低于TACE术前组,R 0,TACE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结构差异大于组间结构差异(P 0. 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肠内机会致病菌与Child-Turcotte-Pugh评分、TBil、ALT、AST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45、0.421、0.327、0.446,P值分别为0. 049、0. 001、0. 008、0. 001),潜在益生菌与Child-Turcotte-Pugh评分、TBil、Alb、ALT、AST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4、-0.490、0.285、-0.374、-0.528,P值分别为0. 011、0. 001、0. 022、0002、0. 001)。差异菌中的机会致病菌相对丰度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递增而增加,C级高于A级(Z=4.301,P=0038)与B级(Z=4.063,P=0044)。而潜在益生作用菌的相对丰度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C级低于A级(Z=3.882,P=0. 049)。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不同,而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相近,TACE治疗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肠道菌群失调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级存在关联,随着肝功能Child-Pugh等级的递增,菌群失调程度更为明显,潜在益生作用菌减少,而机会性致病菌增加。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在慢性内脏痛形成中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特征与NOX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7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符合罗马Ⅳ标准的IB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结肠黏膜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肠道黏膜菌群,并分析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OX1表达。结果:IBS组和对照组肠道黏膜菌群以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IBS-D组、IBS-U组和对照组之间菌群多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IBS组Tissierella丰度明显增加(H=6. 688,P 0. 05),Granulicatella丰度明显降低(H=6. 212,P 0. 05)。与对照组和IBS-U组相比,IBS-D组Porphyromonas、Marmoricola、Cardiobacterium丰度明显增加(P均0. 05)。与对照组相比,IBS-U组、IBS-D组NOX1表达增加(P 0. 01)。肠黏膜NOX1表达与Tissierella丰度存在正相关性(r=0. 611,P 0. 05),但与Granulicatella丰度无明显相关性(r=0. 253,P=0. 376)。Tissierella、Granulicatella丰度、NOX1表达与IBS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IBS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肠道黏膜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部分菌群丰度发生改变,且不同亚型的菌群丰度变化不同。IBS患者结肠黏膜NOX1表达上调,且与Tissierella丰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 16s rDNA 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和健康人群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对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名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和临床资料,并对16s rRNA V3-V4区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应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菌群鉴定及差异性分析。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粪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p <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的菌群群落各自聚类,组间差异明显(p =0.001)。在门水平上,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1), 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却显著增加(p< 0. 001)。在科水平上,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 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 月形单细胞菌科(Selenomonadaceae)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de) 的相对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01),而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 0. 05)。在属水平上,另枝菌属(Alistipes), 类杆菌属(Bacteroides), 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 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小杆菌属(Dialister), 普氏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 芽殖菌属(Gemmiger), 丝状菌属(Kineothrix), 巨单胞菌属(Megamonas), 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 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11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 05),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菌属的相对丰度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其菌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和肠道息肉患者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实验室检测方法,为该类疾病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内科130例IBD患者(IBD组)和79例肠道息肉患者(息肉组)的大便,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用VITEK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到种,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DEC分型。结果 大肠埃希菌分离率IBD组高于肠道息肉组(P=0.028)。肠道分离大肠埃希菌性别分布IBD组与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大肠埃希菌在麦康凯平板分解乳糖能力IBD组与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采用血清学和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DEC分型鉴定,实时荧光PCR阳性14株,血清学阳性13株,血清学和实时荧光PCR分型同时阳性4株。血清学与实时荧光PCR法分型鉴定同时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癌术后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普通外科就诊并行肝癌切除术的2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内微生物群的情况,并分析相关指标与肝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220例患者中有36例术后发生感染列为感染组,剩余184例未发生感染列为正常组,肝癌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3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6、PCT和CRP均高于正常组(P<0.05)。感染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感染组的Simpson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感染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中以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链球菌属、幽门螺旋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占主要优势,而正常组患者肠道菌群中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属和振荡菌属占主要优势(LDA>4log10)。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链球菌属、幽门螺旋杆菌和金黄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度参数,评价其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各40例)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根据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目标菌群相对丰度及差异,选用MetaStat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及乳杆菌属作为分子,参考肠型代表菌属,选择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及瘤胃球菌属作为分母,建立乙型肝炎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衡度比值(hepatits B cirrhosis dysbiosis indicator,HBCDI)。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HBCDI与MELD评分、INR的相关性,评价其与肝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以(肠球菌属+链球菌属+乳杆菌属)相对丰度/(瘤胃球菌属+普氏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为HBCDI,健康对照组、代偿组和失代偿组HBCDI分别为0.017、0.033及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5,P 0.001)。HBCDI诊断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AUC为0.75,与MELD评分、INR、TBi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P=0.05)、0.38(P=0.017)和0.19(P=0.048)。结论 HBCDI可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程度,HBCDI越大,肝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藏族大肠息肉(colorectal adenoma pohyps,CAP)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藏族CAP患者(CAP组)及20名藏族健康对照者(Control组)的粪便样本,提取菌群总DNA,对细菌16S rDNA序列片段V3区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对肠道菌群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hao、Simpson、Shannon、Ace、Sobs、Coverage指数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CAP组和Control组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菌门、变形菌门构成,藏族CAP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在科和属水平上,CAP组中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0.02863)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P=0.008115)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P=0.04538)、直肠真杆菌属(Agathobacter)(P=0.005233)、罗斯氏菌(Roseburia)(P=0.002142)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显示,CAP组与Control组COG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族CAP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基本相似,但仍存在差异的菌群,直肠真杆菌属(Agathobacter)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可能与CAP的形成相关,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可能是CAP发展为大肠癌的信号,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后不同疗效的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差异。方法将本院68例行瑞舒伐他汀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2个月降脂效果的不同,分为降脂良好组(A组,n=49)与降脂欠佳组(B组,n=1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差异,并收集患者粪便提取肠道微生态菌群DNA,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差异。结果 A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TC、TG、LDL-C的含量均明显下降,HDL-C含量明显升高(P 0. 05)。A组疣微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及柔壁菌门丰度较B组显著升高,而互养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丰度较B组显著下降(P 0. 05)。A组拟杆菌门中的拟杆菌科的相对丰度较B组明显减少(P 0. 05);厚壁菌门中的乳酸杆菌科、毛螺菌科、瘤胃菌科和梭菌科的相对丰度较B组均明显增多(P 0. 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后,不同疗效差异的患者在肠道微生态菌群门丰度和科数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了解细菌感染后48 h内脑脊液(CSF)细菌载量变化规律,为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菌量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建立模型时动物的死亡情况.明确CSF感染菌量与动物死亡率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接种菌量,进行脑膜炎CSF细菌载量观察实验.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2只):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头孢曲松治疗组、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金葡菌脑膜炎+万古霉素治疗组,在建立模型后0、12、24、36和48 h分别进行CSF细菌定量培养、CSF及外周血WBC计数,进而分析细菌性脑膜炎CSF细菌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动物早期死亡率、抗菌药物治疗、CSF的WBC计数间的关系.CSF细菌载量、WBC计数曲线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协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 CSF感染菌量与动物死亡率间呈现S型曲线关系,CSF细菌载量在蛛网膜下腔接种细菌12~24 h达到高峰,而后逐步下降,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加快下降过程,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与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头孢曲松治疗组相比(F=27.10,P<0.01),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与金葡菌脑膜炎+万古霉素治疗组相比(F=5.97,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和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中的CSF的WBC计数与CSF细菌载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9、0.84;P=0.046、0.049).结论 在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应早期,足量地使用有效抗生素,以控制CSF细菌载量,降低死亡率.CSF的WBC计数可作为反映CSF细菌载量的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型猪携带的细菌种群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小型猪采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细菌16S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分析,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5只小型猪中共分离到45株细菌。结果显示,小型猪携带的细菌种群主要有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螺杆菌属(幽门螺杆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窄食单胞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前庭链球菌、缓症链球菌、麻疹孪生球菌、绿色气球菌);肠球菌属(粪肠球菌);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蜂房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这些菌株对氨曲南、头孢噻吩等药物敏感,而对痢特灵等药物不敏感。结论小型猪携带的细菌种群具有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我国小型猪细菌学检测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MHE)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不同预后组肠道菌群结构与术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病院住院并接受TIPS治疗的28例MHE患者,分别于术前1~3 d和术后1个月收集粪便样本及采样时临床资料信息,根据术后预后不同分为3组:无HE组(n=8)、MHE组(n=12)和显性脑病(OHE)组(n=8)。对粪便样本采取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得到菌群相对丰度并在属水平使用SPSS和R语言对各组间菌群物种多样性,术后变化和变化差异展开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个样本的多重比较,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符号秩检验。微生物组Beta分析基于Bray Curtis距离矩阵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使用Adonis法(PerMANOVA)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基于Bray Curtis距离矩阵的PCoA分析显示,仅MHE组术前和术后的beta多样性明显改变(F=2.71,P=0.049)。术后无HE组原生菌群小杆菌属、粪球菌属、瘤胃菌科某属、解黄酮菌属和狭义梭菌属丰度较术前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2.521、2.1、2.1、2.1和1.96,P值均<0.05);MHE组术后有害菌群颗粒链菌属(Z=2.521,P=0.012)、肠球菌属(Z=2.51,P=0.012)、链球菌属(Z=2.432,P=0.015)和罗氏菌属(Z=2.001,P=0.045)丰度较术前明显下降,但韦荣球菌属(Z=2.353,P=0.019)和巨球菌属(Z=1.955,P=0.05)丰度却明显上升;OHE组术后仅观察到韦荣球菌属丰度较术前升高(Z=2.38,P=0.017)。3组间菌群变化量(术后丰度/术前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HE组vs MHE组vs OHE组:2.00(1.11~91.61)vs 1.21(0.26~6.79)vs 0.09(0.01~0.92),χ^2=6.249,P=0.043]。结论TIPS术后不同预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原生菌群丰度的升高可能对缓解HE病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备受关注。目的:探讨增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方法:收集30例健康老年人(60~80岁)和10例健康青年人(18~40岁)的粪便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所有粪便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使用Mi Seq 16S宏基因组APP和Qimme软件分析菌群物种分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样本组间显著性差异和各组生物学标志物。结果:老年健康组与青年健康组肠道菌群OTU均数接近,物种多样性相似(P 0. 05)。Metastats分析显示,在菌门水平上,两组间优势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菌属水平上,两组间共有20余种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老年健康组八叠球菌属(Sarcina)、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Olsenella、Rheinheimera、Terrisporobacter、食酸菌属(Acidovorax)、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_UCG-003)、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Gelria、Aquabacterium、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Caldicop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Turicibacter丰度显著增高,青年健康组厌氧乙酸属(Acetanaerobacterium)、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_UCG-009)、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粪球菌属_2(Coprococcus_2)丰度显著增高。LEf Se分析显示,老年健康组生物学标志物富集于食酸菌属、缠结优杆菌(Eubacterium_nodatum_group)、梭菌科_1(Clostridiaceae_1)、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青年健康组则富集于普氏菌属_2 (Prevotella_2)、罗氏菌属(Roseburia)、厌氧乙酸属。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老年人产丁酸盐细菌明显减少,同时机会致病菌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纳入北京地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226例,鉴定细菌并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医院感染的SBP患者共86例,占38.0%;社区感染的140例,占62.0%;Child-Pugh分级C级在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中各占97.7%和82.8%(x2=11.489,P=0.001),病死率分别为50.0%和30.0%(x2=9.081,P=0.003).腹水细菌培养出病原菌共232株、28种,其中医院感染SBP及社区感染SBP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7.5%和76.9%,列前两位的均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19.1%和21.7%,真菌占3.4%和1.4%(P>0.05).医院感染的SBP 32株大肠埃希菌和1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有19株和5株产β-内酰胺酶(ESBL);社区感染的SBP60株大肠埃希菌和3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只有11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P<0.05).医院感染SBP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菌素及喹诺酮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SBP(P<0.05),但均对亚胺培南较敏感(P>0.05);医院感染SBP及社区感染SBP的革兰阳性菌株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的SBP,且预后差;医院感染SBP及社区感染SBP病原菌群分布相似,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但产ESBL阳性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E.coli)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大肠埃希菌的一个亚型,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严重的腹泻、血便并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传染病,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