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0mg·kg-·1d-1沙利度胺治疗组、200mg·kg-·1d-1沙利度胺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连续对大鼠的关节炎症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对大鼠的右后足进行放射学评分。治疗14d后,检测各组大鼠右膝关节滑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结果不同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组的关节炎指数、放射学及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不同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能显著下调AA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P<0.01和0.05),且不同剂量下TNF-α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改善AA大鼠关节炎症状、放射学及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能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忠  李晶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4):217-220,I000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方法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再将两组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媒组和沙利度胺治疗组。模型组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沙利度胺组每天600mg/kg灌胃;溶媒组以相同剂量的溶媒(10%二甲亚砜)灌胃;每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炎症大鼠的关节炎指数,16d后麻醉断头处死.评价疗效包括分析腕关节或踝关节的病理变化和关节炎指数,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分析膝关节滑膜组织的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中的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治疗组在用药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2周后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模型组滑膜组织HIF-lα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沙利度胺治疗组显著受到抑制(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明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滑膜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是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预后最差的一种,中位生存期5年.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曾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用于控制妇女的妊娠反应,但因其致婴儿畸形被禁用.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在肿瘤发生学中的作用被重视及沙利度胺明显的抗血管新生作用以及其免疫抑制作用,沙利度胺又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IMF,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沙利度胺在关节炎伴贫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沙利度胺组与甲氨蝶呤(MTX)组,通过注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制作关节炎伴贫血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关节炎情况,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红蛋白浓度。结果沙利度胺可有效减轻大鼠关节炎症状,降低血清TNF-α浓度,提升血红蛋白。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改善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症状及贫血情况,有望为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和不同浓度(10、20、40、60、80、100μg/ml)沙利度胺组,根据加或不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 ng/ml),共分为16组.刺激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加或不加bFGF刺激,中、高浓度(≥40/μg/ml)沙利度胺均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未加bFGF刺激时.20μg/ml沙利度胺能明显抑制VEGF表达.加bFGF刺激时,10 μg/ml沙利度胺即能明显抑制VEGF表达.未检出TNF-α表达.结论 体外实验中,沙利度胺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患者再出血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此类患者的管理,同时探讨沙利度胺对小肠血管畸形患者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01/2014-12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及小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排除其中非小肠血管畸形患者,通过查阅病历、门诊随访及打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小肠血管畸形患者(156例)的再出血率,分析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应用沙利度胺患者(70例)和未应用沙利度胺患者(86例)再出血率有无差异.结果共纳入小肠血管畸形患者156例并全部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78 mo±7.64 mo,再出血率为46.15%(72/156),其中高血压病史(HR=1.994,95%CI:1.236-3.125,P=0.005)、畸形血管数(≥3)(HR=1.644,95%CI:1.002-2.703,P=0.049)、肝硬化病史(HR=2.116,95%CI:1.063-4.212,P=0.033)是小肠血管畸形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应用沙利度胺治疗是小肠血管畸形患者再出血保护性因素(HR=0.497,95%CI:0.303-0.816,P=0.006).CE及小肠镜检查后治疗患者再出血率比较,应用沙利度胺患者再出血率比未应用沙利度胺患者再出血率低(35.71%vs 5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血管畸形患者再出血率较高,应该在内镜检查后密切随访,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肝硬化、血管畸形数目(≥3)的患者,建议在2年内复查CE或电子小肠镜.无相关禁忌证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可给予沙利度胺应用,可以降低其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孵化7 d的白皮种蛋做成CA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沙利度胺组和联合用药组。加药处理后继续孵育2 d,剪取CAM并固定标本,镜下拍照,计算CAM血管覆盖率。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沙利度胺和索拉非尼组血管覆盖率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30.2±2.9)%vs(38.3±2.7)%;(26.5±2.1)%vs(38.3±2.7)%,P值均0.05],联合用药组与沙利度胺组、索拉非尼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6±1.5)%vs(30.2±2.9)%;(12.6±1.5)%vs(26.5±2.1)%,P值均0.05]。结论索拉非尼、沙利度胺均有良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而联合用药可使抗血管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细针滑膜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膜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其他许多关节病的主要靶组织,获取滑膜可进行关节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预后及疗效的研究.近年,重复滑膜活检在生物制剂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人们关注[1-3]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检测沙利度胺处理的HUVECs细胞中miR-29c-3p、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GIF)2的表达;miR-29c-3p组(转染miR-29c-3p mimics)、miR-NC组(转染miR-NC)、沙利度胺+anti-miR-29c-3p组(转染anti-miR-29c-3p再用沙利度胺处理)、沙利度胺+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再用沙利度胺处理)、si-con组(转染si-con)、si-TGIF2组(转染si-TGIF2)、沙利度胺+pcDNA组(转染pcDNA再用沙利度胺处理)、沙利度胺+pcDNA-TGIF2组(转染pcDNA-TGIF2再用沙利度胺处理)均用脂质体转染至HUVECs,再用20μg/ml沙利度胺处理48 h;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TGIF2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荧光活性。结果与对照组HUVECs细胞相比,沙利度胺处理的HUVECs增殖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9c-3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过表达miR-29c-3p、敲减TGIF2均可抑制HUVECs增殖,促进凋亡;抑制miR-29c-3p、过表达TGIF2均可逆转沙利度胺对HUVECs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miR-29c-3p靶向TGIF2。结论沙利度胺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9c-3p/TGIF2信号通路有关,为沙利度胺用于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诱导凋亡等作用。本文比较沙利度胺和最佳支持治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晚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克罗恩病的治疗研究不断发展,新出现的治疗方案已经越来越针对克罗恩病的发病机理。近年来病例报道和临床试验都证明沙利度胺正在作为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药物用以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除了可以部分下调促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血管增生,沙利度胺还具有其他免疫调节特性。临床研究证实,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患者对沙利度胺的治疗有所反应。此文就沙利度胺的药理机制、作用方式、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沙利度胺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化学名称为α-酞胺哌啶酮(α-N-phthalidodutamide),是一种合成谷氨酸衍生物。沙利度胺于1953年在前西德首先合成.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其镇静、催眠及镇吐作用被用于改善睡眠和妊娠早期的恶心、呕吐反应;至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导致上万例的海豹胎而退出市场。近年来由于沙利度胺具有重要的抗炎、免疫调节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又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沙利度胺被认为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已被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和血管增生性疾病。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异常和血管生成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沙利度胺对UC可能具有有益的治疗作用。此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沙利度胺的药理特点及其在U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常滑膜关节的滑膜只有1~2层细胞,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由于滑膜细胞大量增生,滑膜明显增厚.滑膜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又称A型滑膜细胞)和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F)(又称B型滑膜细胞)两类,此外,还有大量浸润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SF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提供关节腔及周围软骨营养和润滑.它也通过产生胶原、透明质酸等基质组分及各种基质降解酶参加软骨基质的代谢.过去认为RA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RASF)是无害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RASF在RA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目前其治疗仍然以几类传统药物为主.沙利度胺是一种古老的药物,并且曾经由于其致畸性而被召回并退出市场.但是几年后,随着沙利度胺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人们开始对这种药物重新有了兴趣.与生物制剂相比,沙利度胺给药方便且价格实惠,使得他似乎可以成为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IBD的治疗新方法.沙利度胺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为其致畸性和外周性神经炎.本文就沙利度胺治疗IBD的机制、效果和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理特点为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的破坏.RA病变核心部位在关节滑膜,滑膜主要的组织细胞学改变有:滑膜内膜层细胞[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和巨噬样细胞]的增生、滑膜内膜下层炎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浸润,侵蚀关节面的血管翳形成,破骨细胞活化并介导矿化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侵蚀.病变中涉及到的分子有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蛋白酶等.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炎性渗透.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助于滑膜血管翳形成.而血管翳形成则是构成滑膜炎症、骨质破坏乃至整个RA疾病进展的一部分。本研究就VEGF及其受体与RA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沙利度胺治疗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利度胺治疗实体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抑制实体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协同激活T淋巴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目前许多评估沙利度胺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二期临床研究已经肯定沙利度胺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此文着重介绍沙利度胺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老年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至今尚不能完全治愈。沙利度胺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减少IL-6的产生等机制具有抗骨髓瘤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MM的治疗[1]。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61例接受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的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分析其周围神  相似文献   

20.
背景:Dll4/Notch1信号通路是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发育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在消化道血管发育不良(AGD)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沙利度胺常用于治疗AGD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目的:探讨Dll4/Notch1信号通路在消化道AGD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沙利度胺的干预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反复消化道出血、经胶囊内镜和(或)小肠镜检查确诊为AGD的患者25例和因AGD致消化道出血接受沙利度胺(100 mg/d,疗程4个月)治疗者10例,1 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以ELISA法检测血清Dll4、Notch1浓度。结果:AGD组血清Dll4、Notch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Dll4与Notch1间呈正相关(r=0.900,P0.01)。沙利度胺治疗前后,AGD患者的血清Dll4、Notch1浓度无明显改变;根据性别和疗效进行分层分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ll4/Notch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消化道AGD的形成,沙利度胺对该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