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9例肝血流断层显像(HBF-ECT)结果表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分为正常(N),迟缓(D),脾高(S),门脉高压(PH),冷占位(CC),动脉性冷和热占位(AC,AW)等七型,肝动脉指数(HAI),摄取指数(HUI),脾肝比(S/L)之总体均数差和组间均数差皆有显著意义。慢肝组为D为N型。门脉高压78.9%为P, 阳性及阴性预测率为91.8%及100%,HAI和S/L亦显著高于前者,肝硬变之HUI明显减低而非肝硬变门脉高压者仍在正常范围。巨脾患者为S型,HUI及HAI正常。CC型诊断良性肿物准确性为80%,AC型诊恶性肿瘤准确性为83.6%。AW型对肝局限结节性增生具有病因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17 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 和杂合性丢失(LOH) 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关系。方法 对35 例NSCLC肿瘤切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17 号染色体上4 个微卫星位点TP53(17p13-1)、THRA1(17q11-212)、D17S579(17q1221)、D17S855(17q21) 的MI和LOH。结果 35 例NSCLC中,17 号染色体MI和(或)LOH的发生率为63% (24/35),其中MI为40% (14/35) ,LOH 为31% (11/35)。同时表现有MI和LOH 为9% (3/35) 。早期NSCLC( Ⅰ期和Ⅱ期) 17 号染色体MI和( 或)LOH 发生率为79% (15/19),明显大于晚期( Ⅲ期)NSCLC(44% ,7/16,P<0-05) 。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MI和( 或)LOH 发生率(87% ) 亦明显大于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48% ),P< 0-05。MI和( 或)LOH 在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7 号染色体MI和LOH 在NSCLC的发生中可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DETECTIONOFCIRCULATINGANTIGENOFCYSTICERCUSCELLULOSAEFROMCYSTICERCOSISPATIENTS’SERAWITHINHIBITIVEELISAANDBLOCKINGIHAZhaoXu一Don...  相似文献   

5.
熊脱氧胆酸促进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胆道梗阻肝脏部分切除(PH)后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70%肝部分切除组(N-PH)、胆道梗阻2周70%PH组(BDO-PH)、BDO—PH UDCA治疗组及BDO—PH生理盐水治疗组。观察肝组织学改变,检测70%PH后肝细胞BrdU标记、肝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Met mRNA表达。结果 UDCA治疗能促进胆道梗阻后肝功能好转并减轻肝组织学病变;UDCA治疗组大鼠70%PH后肝内HGF/Met mRNA高峰表达值均高于BDO—PH组(P < 0.05),肝细胞 BrdU高峰标记指数(59.39±10.82)%高于 BDO—PH组肝细胞 BrdU高峰标记指数(36.22±8.37%(t=4.149,P<0.01),而与N-PN组肝细胞BrdU高峰标记指数(68.64±11.2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451,P>0.05)。结论 UDCA通过缓解胆道梗阻后肝组织损害并上调70%PH后肝内HGF/Met mRNA表达,从而促进胆道梗阻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6.
1 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 SCIE,BBCI2 ACTABOTANICASINICA CC3 ACTACHIMICASINICA SCI,CCI,CC/PC&ES4 ACTAMATHEMATICASINICANEWSERIESCC5 ACTAMECHANICASINICASCIE,CC/EC&T6 ACTAMECHANICASOLIDASINICASCIE,MSCI7 ACTAPHARMACOLOGICASINICASCI,SCIE,CC/LS8 A…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5q微卫星不稳定性与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5q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LP及PCR-RFLP技术分析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MSI及APC/MMC基因LOH。结果5qMSI检出率为34.0%(16/47),APC/MCC基因LOH率为31.4%(11/35)。早期胃癌5qMSI阳性率为66.7%(2/3),APC/MCCLOH率为50%(1/2);进展期分别为31.8(14/44),30.3%(10/33)。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MSI及杂合缺失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粘液(印戒)细胞癌APC/MCCLOH率(55.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管状腺癌(P<0.05)。胃、肠两型胃癌5qMSI及APC/MCCLOH差异无显著性及5qMSI与APC/MCCLOH无相关性(P>0.05)。结论染色体5qMSI有APC/MCC基因LOH在两型胃癌的早期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染色体5q可能是胃癌的易感部位。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对正常甲状腺细胞cAMP生成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本文研究白介素1( I L1) 、干扰素α( I F Nα) 和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对人正常甲状腺细胞环磷酸腺苷(c A M P) 生成的影响。方法 运用人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放免分析技术,检测不同种类细胞因子刺激甲状腺细胞引起的c A M P 释放状况。结果 (1) I L1 、 I F Nα和 T N F 均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基础c A M P 的释放。(2) I L1 在10 - 3 ~103 U/ml 的浓度范围内,可明显增强促甲状腺激素( T S H) 对甲状腺细胞生成c A M P 的刺激效应,其中以10 - 1 U/ml 的 I L1 作用最强。(3) I F Nα对 T S H 刺激甲状腺细胞c A M P 的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0 - 2 ~1 U/ ml 可增加c A M P 释放,而103 U/ml 时则抑制 T S H 的刺激效应。(4)10 ~104 U/ml 的 T N F 使 T S H 刺激甲状腺细胞生成c A M P 的量显著减少。结论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并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素(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Ag)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BcAg在慢性HBC感染者肝组织中的总阳性率为50%,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肝组织中浆膜型HBcAg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及肝组织无明显异常者(ASC),而核型HBcAg的表达在CAH、CPH及ASC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毒性肝炎组织中肝细胞的增殖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3例乙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ASH)39例、亚急性重型(SSH)21例、慢性重型(CSH)11例、活动性肝硬化(AC)22例、急性轻型(AMH)、慢性迁延性(CPH)和慢性活动性(CAH)各20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CNA标记指数(LI)在CAH、AMH和SSH较高,在AC和CSH最低(P<0.01),稀疏的PCNA阳性细胞散布于假小叶周边近纤维间隔处,表明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十分低下。在部分坏死型ASH,残存的肝细胞仍显示出一定的增殖功能,如这些患者未迅速死亡,有可能会随着肝细胞的再生修复而存活。ASH和SSH存活与死亡者相比,其肝组织中的PCNA标记指数有极显著差别(P<0.01)。检测肝组织中PCNA可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血清透明质酸,IV型胶原及层连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免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4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9例健康人肘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和层连蛋白(LN)水平。结果表明,IV·C在轻度肝炎时即显著升高,较HA、LN灵敏;HA、IV·C和LN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757和0.486;单项检测以IV·C为最好,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50%、57.14%、61.29%;血清HA水平升高还与门脉高压征关系密切(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T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WG)的免疫反应类型。方法:用有限稀释法从WG患者鼻粘膜活检标本(NB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及外周血中克隆出T细胞。用RTPCR及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结果:所有7株从NBS克隆的T细胞只表达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从BAL克隆的3株T细胞,2株为Th1型,另1株为Th0型(表达和分泌IFNγ及IL4)。而从外周血中克隆的27株T细胞。Th1型(9株)多于Th2型(2株),但多数(16株)为Th0型。另外,WG患者外周血中未分类的多克隆CD+4和CD+8T细胞产生IFNγ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IL4表达和分泌则与正常无差别。结论:WG的免疫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肝炎后肝硬变肝损害与细胞免疫功能(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变(PHC)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51例PHC患者,包括ChildPuphA级20例、B例18例、C级13例和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经用FicolHypaque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后,采用3HTdR掺入技术测定了淋巴细胞转化,IL2和NK细胞活性.结果在PHC患者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IL2活性(SI)和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181±130VS349±217,P<001;81±60VS136±58,P<001;403±217VS613±205,P<001).免疫功能缺陷与ChildPuph分级有关,C级明显低于A、B级(P<001),B级低于A级(P<005).结论PHC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且与肝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THEROLEOFSLEEPINTHEPATHOGENESISOFGASTROESOPHAGEALREFLUX.WiliamC.Orr,Ph.D.INTEGRISBaptistMedicalCenter.OklahomaCity,Oklahoma,U...  相似文献   

15.
AFP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甲胎球蛋白阳性+肝实质占位病变=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方法本院1989年~1994年1033例AFP阳性,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肝占位病变组73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303例.AFP的阳性标准>31μg/L.结果肝占位病变组、AFP>200μg/L者620例,>31μg/L但<200μg/L者11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188例AFP>200μg/L,115例AFP>31μg/L但<200μg/L.AFP>200μg/L伴肝SOL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981%,其它恶性肿瘤占08%.AFP<200μg/L伴肝SOL者,HCC符合率占591%,肝良性占位占345%,按诊断标准(AFP>20μg/L),有1/3肝良性占位病变被误诊为HCC.结论对AFP升高的患者应针对病情全面、综合分析.当肝SOL存在时,用AFP>200μg/L作为诊断HCC的标准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430030)梁扩寰1出血病因已知有6大病因,依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源性溃疡(HU)、异位静脉曲张(EV)、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GAVE)及肝性胃肠功能衰竭,以...  相似文献   

17.
c—erbB—2及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肝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Lablledstraptavidin-biotin)法对45例人原发性肝癌(PHC)及其癌周肝组织以及5例正常肝组织进行了c-erbB-2和突变型p5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 c-erbB-2癌基因蛋白和p53蛋白在PHC及其癌肝硬变非肝硬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21.4%,(6/28),11.7%(2/17)和46.7%,14.3%(4/28  相似文献   

18.
胃肠激素在肝硬变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GIH)在肝硬变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用RIA法测定临床诊断为肝硬变伴胃粘膜病变(CGML)17例,肝硬变(LC)32例,胃溃疡(GU)10例,轻度浅表性胃炎(CSG)23例及正常对照者36例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及促胃液素(Gas)的变化,并结合各疾病组的内镜特点,分析CGML与某些GIH的关系.结果血浆SS水平(ng/L)在CGML及GU组分别为412±212及376±143,与正常对照组(612±170)、LC组(662±309),CSG组(648±391)比较,P均<001;VIP浓度(ng/L)则在CGML组(634±358)、GU组(1109±424)、LC组(778±426)及CSG组(634±34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7±144),P均<001.CGML,GU及CSG具不同的内镜特点;CGML的发病与食管静脉曲张(EV)关系密切,随EV程度的加重,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CGML发病与门脉高压关系密切,激素代谢紊乱可能通过影响内脏血流及粘膜抗损害能力而参与其形成.  相似文献   

19.
SalivasecretingfunctionsinpatientswithTCMPiyinxuGUANXueZhong,WEIMuXin,CHENDeZhen,GUYuChun,SUNZhenHeandBEIShuYingDepart...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99mTC_MIBI直肠门脉显影法测定心肝核素显影比(H/L比值)评估普鲁纳洛治疗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在普鲁纳洛治疗前后均进行99mTC_MIBI直肠门脉显影测定,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变门脉高压者H/L显著高于对照组(0.14±005,n=10,P<001);肝硬变门脉高压组于普鲁纳洛治疗后H/L组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著(n=14,0.56±0.22,0.77±0.26,P=0.025);H/L比值<0.6者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无复发.结论普鲁纳洛预防肝硬变门脉高压者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安全、有效;99m_TC_M1B1直肠门脉显影可作为普鲁纳洛治疗疗效观察的可靠的无创伤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